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8-17 09:2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齐民要术》主要内容的有(  )
①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②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③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④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风土人情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当看到某同学画了许多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埋头计算圆周率数值的情景时,我们知道该同学正在探究(  )
A.韩非子的思想  
B.张仲景的理论  
C.祖冲之的贡献 
 D.毕昇的活字印刷术
3.现在的食品安全堪忧,于是一些城市人选择利用周末时间去农村亲自种田,这就是“城市农夫”一族。但是他们缺乏科学种地的知识,你给他们推荐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神农本草经》 
 D.《九章算术》
下列属于顾恺之的绘画作品的是(  )
①《兰亭序》 ②《洛神赋图》 ③《女史箴图》 ④《黄庭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后人对哪位书法家书法的评价 (  )
A.柳公权  
B.米芾 
 C.赵孟頫 
 D.王羲之
6.我国石窟艺术的发展与(  )
A.绘画艺术有关
B.书法艺术的发展有关
C.佛教的传播有关
D.北方的少数民族南移有关
非选择题
7.艺术是政治、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让我们一起探寻石窟艺术中的政治与文化吧。
【石窟自身的艺术】
(1)观察图片,谈谈石窟艺术具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追寻文化的足迹】
(2)图片中的石窟艺术反映的宗教起源于哪里 在什么时间通过哪一通道传入我国
【追寻王朝的发展】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初期,现存洞窟有53个,大小佛像5.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高13.7米,“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有洞窟和壁龛数千个,其中三分之一是北朝开凿的。古阳洞和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洞中刻的佛像面容庄严、肃穆,衣服较为宽松,衣纹飘动流畅,栩栩如生。
(3)从材料中可以发现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哪一时期开凿的 这两地与这一王朝有何关系 这与历史上的哪一事件有关
(4)古阳洞和宾阳中洞中的佛像“面容庄严、肃穆,衣服较为宽松”,这与历史上哪一事件中的哪一措施有关
【总结时期特点】
(5)通过对石窟艺术的探究,对文化和政治的追寻,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一历史时期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C
2.C
3.A
4.C
5.D
6.C
7.(1)既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的艺术特点。
(2)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3)北魏时期。平城(大同)和洛阳都是北魏的都城。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
(4)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改穿汉服措施有关。
(5)民族大交融,中外文化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