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8《春望》说课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8《春望》说课课件(2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8-14 15:5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春望》说教材分析说教学过程说学法说教法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从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
就教材而言,《春望》要继续探索、创新教法:如何富有创意地探究内容和写法;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诵读训练。
就本课而言,《春望》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内容风格的转折点,和《望岳》《石壕吏》一起勾勒了杜甫诗歌风格的发展变化轨迹。说教材知识与能力: 深入理解诗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说教学重点、难点 八年级学生初步了解鉴赏诗歌的一些方法。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高,对诗歌的认知和品析停留在表皮;年龄小,阅历浅,很少有生离死别的牵挂与思念,更没有经历过战争,对诗人愁苦无奈的感受较难体会;但这首诗没有太难的词句,学生可以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尝试再现诗歌情景,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学生分析 这一首诗我想让同学们通过品读引出对诗歌景、情关系的探究,在诗情画意中领略诗人的赤子情怀。为此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通过想像与联想,把握诗的景与情。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教师尽量少讲,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说 教 法学法指导理解品味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成果展示法
圈点勾画法抢答导入,激发兴趣
初读诗歌,理解诗意
赏读诗歌,知诗识人
品读诗歌,情景再现
教师寄语,心灵碰撞
课后作业:写作训练教学程序课 堂 活 动杜甫 他是谁? 同学们,今天和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去感受历史上一位苦难诗人、人民诗人、伟大诗人--杜甫的心理历程。板书课题,作者。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写作背景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多读 ●第一招●
——读出诗韵节奏:五言诗的节奏一般是221式或212式。
停连:依节奏停顿,依意思或者感情连贯。
重音:强调的字词读得重、响。
语气:依据诗歌的内容、感情。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节奏是两字两字一字或者两字一字两字,意思连贯的时候可以停顿短一些,如“山河在”。关键的词读重一些,如破、深。语气依据内容、感情确定。●第二招●
——感悟诗意、品味诗情多思教学程序
  请用“诗人‘望’到了——(意象),用‘——’来修饰。我从中读到了 ———— (内容、情感……)”的句式来说话。例:
诗人‘望’到了国家(意象),用‘破’来修饰。我从中读到了 风雨飘摇的国家,满地废墟,断瓦残垣。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一去不返,到处显得非常的萧条。
你从每句诗里发觉诗人都望到了些什么?可以用生动诗意的语言描绘,可以赏析(从修辞,语言,情感,表现手法等角度),也可以用图画或者其他方式,只要能再现诗句的情景的方式都行。
全班展示交流。(五)教师寄语,心灵碰撞教学程序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当大多数人疲于奔命甚至苟且偷生时,杜甫,从危难的时局出发,循着历史的脚印,去透视命比纸薄的底层百姓的生存境遇。文字与心灵的碰撞,人格与现实的交锋,成就了字字血泪的《春望》。悲愤的《春望》,渗透了杜甫忧国思家的情怀,丈量着世间人性的高度,因此不朽!
1、假如以“家书抵万金”为题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
2、根据老师教的赏析诗歌方法自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写景抒情诗进行赏析。春 望 杜 甫 国 家 己 ︱ ︱ ︱ 破 离 老 ︱ ︱ ︱ 忧 念 悲 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