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隆中对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隆中对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8-14 17:4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隆中对?自学评估 ?? ?? 达标训练 ?? ?? 1.《隆中对》节选自________(朝代)史学家________(姓名)的历史著作《________》,题中“对”的意思是________。我国史学上合称“四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部历史著作。 ?? 2.下列一组句子中加粗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 ) ?? A.箪食(shí)壶浆 B.益州险塞(sè) ?? C.孤不度(duó)德量力 D.挟(xiá)天子以令诸侯 ??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 (1)时人莫之许也。( ) (2)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 ?? 4.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并翻译句子。 ?? 此诚不可与( )争锋。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能力提高 ??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1.指出下面句子中两个“将”字的不同之处。 ?? 则命一上将(a)将(b)荆州之兵 ?? a.读音________,词性________,词义________。 ?? b.读音________,词性________,词义_______。 ?? 2.将句子“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改成陈述句,并翻译原句。 ?? 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关词句。 ?? (1)曹操能打败袁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曹操当前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请用“‖”在原文中将节选部分划分为四个层次。 ?? 5.用自己的话写出诸葛亮建议刘备采取的战略方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开放探究 ?? ??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思考答题。 ?? 关羽号称神勇,但其种种作为却令人颇有些不解:降曹后斩颜良诛文丑,明知当时刘备在袁绍手下,却杀袁绍大将,等于将刘备推向虎口。华容道放曹,诸葛亮审时度势当然知道曹操不能杀,一旦杀了则北方群雄并起,又将陷入更大的混战,只有三足鼎立,方能给刘备以喘息之机。所以,诸葛亮明知关羽会因情放了曹操,而故意派他去还这个人情。但关键在于,关羽却不知其中奥妙,仅因个人恩怨就不顾大局。此后,又与黄忠争先,大意失荆州前的“虎女不嫁犬子”之类言论,都不能不说是与忠义仁相悖的。关羽虽然神勇,却骄傲居功,刚愎自用,最后只能败走麦城,并连带引发了张飞、刘备之死。蜀国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其他两大集团争衡了。每读至此,令人神伤。 ?? 张飞勇猛暴躁,在刘氏集团中虽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他是刘备赖以牵制诸葛亮的最主要的制衡力量。 ?? 诸葛亮最欣赏赵云,同时他也是赵云最欣赏的人。刘备长于心计,关羽傲物,张飞暴戾。赵云无法和他们肝胆相照,惟有诸葛亮智慧绝伦,是人中精华,深为赵云所信赖诚服。刘备虽然也对赵云恩宠有加,但他深知赵云是诸葛亮的人,虽放心让赵云去办任何事,但似乎并不把他当作兄弟。诸葛亮信任赵云,不管干什么,身边总带着赵云,连刘备去东吴招亲,诸葛亮也派赵云相随。他早已将一切计算得清清楚楚,安排得妥妥帖帖,而只有赵云能按他的旨意去行事,只有赵云会将他的锦囊妙计当作圣旨,关、张二人都不会。 ?? 1.勾画出文段中与诸葛亮相关的语句,谈谈你对诸葛亮的看法。 ?? ?? 2.依据阅读,你同意作者对关、张、刘、赵的评价吗?请任选其中之一,发表你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参考答案 ?? 【达标训练】 ?? 1.汉 陈寿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回答、应对 《三国志》《史记》《汉书》《后汉书》 ?? 2.D ?? 3.(1)赞同(2)一天天地 ?? 4.之 这样,(我们)实在不能与(他)争胜。 ?? ?? 【能力提高】 ?? 1.a.jiàng名词 将领 b.jiāng动词 率领 ?? 2.百姓皆箪食壶浆以迎将军。 ?? 老百姓谁能不用箪盛着饭,用壶装着美酒来迎接您呢? ?? 3.(1)人谋(或“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3)“霸业可成”,“汉宝可兴矣”。 ?? 4.……此诚不可与争锋。//……不可图也。//……思得明君。//…… ?? 5.略 ?? ?? 【开放探究】 ?? 1.有关诸葛亮的语句,略。 ?? 对诸葛亮的看法:只要能从“可敬”的角度答出其足智多谋;从“可悲”的角度答出不被刘、关、张三人信任,才华不能充分施展即可。 ?? 2.略 ?? ?? 基础训练 ??   ??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 汉室倾颓(    )  不可胜数(    ) ??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孤不度(    )德量力 ?? 东连吴会(    )  百姓孰敢不箪食(    )壶浆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奸臣窃命(    ) ?? 此人可就见(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 由是先生遂诣亮(    )  主上蒙尘(    ) ?? 遂用猖獗(    )  内修政理(    ) ??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 ?? 3.分析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用法 ?? ①好为《梁父吟》(    )  ②贤能为之用(    )  ③谓为信然(    )  ④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 4.翻译下列句子 ?? ①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②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 ③然操遂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④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5.熟读课文,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 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策略目标是________,最终的策略目标是________,他主张在内政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________,外交方面的方针是________,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________,另一路是________。 ?? 参考答案 ?? 基础训练 ??   ?? 1.(略)  2.每;常常  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就;接近,趋向 顾,拜访 诣:去,到 蒙尘:蒙受风光,专指皇帝遭难出奔 猖獗:失败 政理:政治 日:一天天  3.①唱 ②被 ③是④作为  4.①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②跨州连郡的人数也数不完;③然而曹操能战胜袁绍,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④我有孔明,如同鱼有水  5.跨有荆、益 “成霸业”“兴汉室” 修明政治 跟西、南方各少数民族搞好关系;跟孙权结为同盟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益州之众出于泰川  ?? ?? 隆中对?同步训练 ?? 1.给加粗的字注音。 ?? (1)躬耕陇亩( ) (2)汉室倾颓( ) ?? (3)不知存恤( ) (4)遂用猖獗( ) ?? (5)挟天子( ) (6)帝室之胄( ) ?? (7)枉驾顾之( ) (8)南抚夷越(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 (1)莫之许也( ) (2)先主器之( ) ?? (3)此人可就见( ) (4)宜枉驾顾之( ) ?? (5)凡三往( ) (6)欲信大义于天下( ) ?? (7)不可胜数( ) (8)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 ?? 3.翻译下列句子。 ??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课内阅读 ??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 ?? 4.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6.为什么要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9.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除了“隆中对”,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2~4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 (二)课外阅读 ??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 ??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 11.本文第一句揭示哪些关于孟尝君的传统观念?下文反驳这些传统观念的主要论点是什么?你同意这些论点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有许多人认为本文虽仅四句话,却起承转合俱备,一气贯注。所谓“转”就是转换论证角度。想一想,哪一句是“转”,是转从什么角度来论证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13.在作者王安石的心目中,“士”是什么样的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 1.(1)lǒng(2)tuì(3)xù(4)jué(5)xié(6)zhòu(7)wǎng(8)yí 2.(1)承认、同意(2)器重、重视(3)接近、趋向(4)拜访(5)总共(6)通“伸”,伸张(7)尽(8)亲自 3.(1)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2)这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筹划得当。(3)就因此失败,弄到成为今天这个局面。(4)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5)百姓们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6)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 ?? 4.“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求贤若渴。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21cnjy.com
5.不行。因为先分析形势,是针对刘备谈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
6.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21·cn·jy·com
7.从政权、地位、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
8.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给了刘备。www.21-cn-jy.com
9.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0.七擒孟获、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
11.第一句共揭示了三点:一、孟尝君能得士;二、士以故归之;三、孟尝君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下文反驳这些传统观念的主要论点是“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可以言得士”。可发表自己的见解。 21教育网
12.“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一句是“转”。这一句是“转”而从真正得士的角度来论证的 2·1·c·n·j·y
13.“士”是有本事治国的人,要有政治家的眼光和谋略,要有雄才大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