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简单的工程问题
【知识点归纳】
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解题关键:把工作总量看做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2·1·c·n·j·y
数量关系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打一份文件,甲用4小时,乙用6小时,两人合打( )小时能完成.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C、10
分析:把这项工程看做单位“1”,那么甲的工作效率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乙的工作效率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用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即可求得两人合打需要的时间,由此即可进行选择.21*cnjy*com
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
1÷(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两人合打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时能完成.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把工作总量看做单位“1”得出甲和乙的工作效率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例2:要装配210台电脑,已经装了6天,每天装配15台,剩下的每天装配20台,还要几天才能装完?
分析:我们运用要装配电脑的台数减去已经装的台数,除以剩下的每天装配的台数,就是要用的天数.
解:
(210﹣15×6)÷20
=120÷20
=6(天);
答:还要6天才能装完.
点评:本题运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进行解答即可.
2.简单的归一应用题
【知识点归纳】
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个量在改变,另一个量也随之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21cnjy.com
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才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归一问题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21·世纪*教育网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分数(反归一)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计划5小时做40个零件,3小时做这批零件的(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分析:先算出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个零件,再算出3小时做多少个零件,把40件零件看做单位“1”,进一步求出3小时做的占40件得几分之几.
解:平均每小时做的零件数:40÷5=8(个),
3小时做的零件数:8×3=24(个),
3小时做的占40件的:24÷40=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3小时做这批零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得单一量,再由不变的单一量求得总量,进一步得出答案.
例2:3台织布机4小时织布336米,照这样计算,1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分析:照这样计算,说明每台织布机,每小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织布量不变,先用336除以3台,求出每台4小时的织布量,再除以4小时,求出每台每小时的织布量,然后乘上8小时即可求解.www-2-1-cnjy-com
解:336÷3÷4×8,
=112÷4×8,
=28×8,
=224(米);
答:1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224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得单一量,再由不变的单一量求得总量.
3.简单的行程问题
【知识点归纳】
计算路程,时间,速度的问题,叫做行程问题.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两地的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问题=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 速度慢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3.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6.5千米,4小时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出处:21教育名师】
分析:要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根据题意,应先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即63.5+56.5=120(千米),然后乘相遇时间,列式解答即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63.5+56.5)×4
=120×4
=480(千米)
答:A、B两地相距480千米.
点评:此题考查了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例2:王华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去学校,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时行了全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华家离学校有多少千米?
分析:先依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王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时行驶的路程,再运用分数除法意义即可解答.
解:4×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千米),
答:王华家离学校有1千米.
点评:分数除法意义是解答本题的依据,关键是求出王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时行驶的路程.
例3: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距中点14千米的地方相遇,两车相遇时,它们所行路程的差是( )千米.21教育网
A、7 B、14 C、28 D、42
分析:由题意可知:两车相遇时,快车超过中点14千米,而慢车距离终点还有14千米,因此它们的路程差为14×2=28千米,据此即可进行解答.
解:因为两车相遇时,快车超过中点14千米,
而慢车距离终点还有14千米,
因此它们的路程差为14×2=28千米;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时间、路程、速度差的掌握情况.
4.列方程解应用题(两步需要逆思考)
【知识点归纳】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③列方程,解方程.
④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①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的数(量)和所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并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的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www.21-cn-jy.com
②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建立等量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来源:21cnj*y.co*m】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元旦期间,合益商场搞优惠活动,买一箱牛奶送一盒,五(1)班一共52人,如果买4箱,正好每人一盒,每箱牛奶有 12 盒.【版权所有:21教育】
分析:观察题干,分析数量关系,如果设每箱牛奶有x盒,则买的加送的牛奶盒数为4x+4,正好等于人数,则可得方程,解方程即可.21*cnjy*com
解:设每箱牛奶有x盒,
4x+4=52,
4x=52﹣4,
x=48÷4,
x=12.
答:每箱牛奶有12盒.
故答案为:12.
点评:观察题干,分析数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即可.
例2:同学们植树,一班比二班多植63棵,一班42人,平均每人植8棵,二班39人,平均每人植多少棵?(用方程解答)
分析:根据题意可找出数量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相等关系:一班植树的棵树﹣二班植树的棵数=一班比二班多植的63棵,已知一班的人数和平均每人植的棵数,二班的人数,所以设二班平均每人植x棵,列方程解答即可.
解:设二班平均每人植x棵,由题意得,
42×8﹣39x=63,
39x=336﹣63,
39x=273,
x=7.
答:二班平均每人植7棵.
点评:此题考查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基本数量关系,设未知数为x,由此列方程解决问题.
5.列方程解三步应用题(相遇问题)
【知识点问题】
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相距600千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2.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220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由题意知,甲车所行的路程、乙 ( http: / / www.21cnjy.com )车所行的路程和两车相距的距离三部分的和正好是两地之间的距离;已知甲车速度,相遇时间,设出乙车速度,分别表示出两车所行的距离,加上两车相距的距离等于两地之间的距离,列出方程解答即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设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由题意得,
80×2.5+2.5x+220=600,
200+2.5x+220=600,
2.5x+420=600,
2.5x=600﹣420,
2.5x=180,
x=72;
答:乙车每小时行72千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相遇问题中的基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或甲车所行的路程+乙车所行的路程=两地之间的距离;再由关系式列方程解决问题.
例2:甲乙两城相距460千米,货车以每小时6 ( http: / / www.21cnjy.com )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2小时后,客车才从乙城开往甲城,又经过3.4小时两车相遇,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分析:根据题意从问题出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因为客车行驶的时间知道(3.4小时)必须先求客车行驶的路程;要求客车的路程,必须再求货车(2+3.4=5.4)小时内行驶了多少千米(60×5.4);然后解答即可.
解:设客车每小时行x千米,
3.4x+60×(2+3.4)=460,
3.4x+60×5.4=460,
3.4x=460﹣324,
3.4x=136,
x=136÷3.4,
x=40.
答: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
点评:本题是相遇问题,要注意路程与时间的对应,“3.4小时两车相遇”表示各自都行了3.4小时,本题的解答思路是:可以从问题入手去分析.
6.比例尺应用题
【知识点归纳】
比例尺分类:
分数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比例尺各部分的关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在比例尺是1:40 ( http: / / www.21cnjy.com )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港距离为9厘米,一艘货轮于上午6时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A开向B港,到达B港的时间是( )
A、15 B、17 C、21
分析:先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 ( http: / / www.21cnjy.com )尺”求出两地的实际距离,再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货轮从A地到B地需要的时间,进而可以求出到达B地的时刻.
解:9÷ ( http: / / www.21cnjy.com )=36000000(厘米)=360(千米),
360÷24=15(小时),
6+15=21(时);
答:货轮到达B港的时间是21时.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以及基本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例2:一幢教学楼的平面图上,量的楼长16厘米,宽7.2厘米.已知比例尺是1:250,这幢教学楼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1·cn·jy·com
分析: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已知,先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分别求出长和宽的实际距离,进而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2-1-c-n-j-y
解:16÷ ( http: / / www.21cnjy.com )=4000(厘米)=40(米),
7.2× ( http: / / www.21cnjy.com )=1800(厘米)=18(米),
40×18=720(平方米);
答:这幢教学楼的实际面积是720平方米.
点评:分别求出长和宽的实际距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