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8-16 09:3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目标
  1.了解看问题因角度不同,常会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2.了解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方法:引一个具体实例,并作简要分析后引出。
  3.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重点在于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以及运用摆事实论证的写法。这一点可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教师作必要的点拨完成。
  2.理解富有创造力的人与缺乏创造力的人之间的区别是教学的难点,这一点可以通过师生补充举生活实例加以分析完成。
  3.既然人人都有创造力,为什么有了成了科学家、发明家,而有的人却庸庸碌碌,一事无成,这是学习时,可能产生的疑点。这一点可以通过师生对课文第12、13段的内容进行分析,甚至可以补充一些事例来加深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设置情境
1、看一看:图中是什么?
2、下列图形中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3、从这个小练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4、教师评价归纳:
面对生活里中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圈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二、生词积累:
汲取(jí)
根深蒂固(dì)
锲而不舍(qiè)
孜孜不倦(zī)
不言而喻(yù)
持之以恒(héng)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段落层次结构梳理:
  (1)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3段)
  (2)论证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及人有无创造力的区别(4~12段)
  (3)总结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并可通过几个关键要素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13段)
四、根据各部分思考,探究问题。
1、通读全文,细读第一部分的内容思考:
(1)根据之前的文章结构,可以得出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但作者为什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作者文章开头这样的写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有什么好处?
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问题很具体,生动形象,又富于针对性,生动有趣,吸引读者读下去;为后面谈如何寻求第二种答案,发挥创造性思维作了很好的铺垫,显得自然顺畅。
(3)在第3段作者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提出了什么观点?
作者的观点是: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4)第3段中为什么作者提出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文章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的。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又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5)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这篇课文却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为什么非常重要?
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2、细读第二部分,继续思考问题:
(1)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这有赖于创造思维,文章中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证的?(细读5-8段)
第一个是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因为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第二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第三是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为论述这一道理,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2)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才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细读9-12段)
区分是否富有创造力,关键在于能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而且“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不是伟人名人才有。
3、细读第三部分,思考问题:
综上来看,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关于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为什么到篇末才给出全部答案?
(1)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有:①渊博的知识。②运用知识去不断探求新思路。③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
(2)关于创造性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后才给出答案,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律,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4、概括中心论点:
由全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来看,全文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展开论述,那么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只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不断探求新思路,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变为现实,就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五、体味议论文的语言。
找出本文中的设问句,体味这种修辞方式的用法。
例:分析第4段末“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须的要素呢?”的作用:
提醒读者注意,引导读者思考;突出论述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结构上承上启下,使得文章结构更紧凑。
  六、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