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课时同步检测 专题1.3运动快慢的描述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课时同步检测 专题1.3运动快慢的描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8-17 11:19:06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公式v=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答案】CD
【解析】公式v=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位移、时间均无关,AB错误;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CD正确。
2.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初、末速度的平均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D.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答案】B
3.(多选)以下所举的速度中,属于瞬时速度的是
A.小菲参加100
m比赛的成绩是20
s,比赛中的速度为5
m/s
B.子弹飞离枪口时的速度为900
m/s
C.物体落地时的速度是20
m/s
D.台风中心以21
km/h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
【答案】BC
【解析】百米赛跑的速度为5
m/s,表示一段时间内的速度,为平均速度,A错误;子弹飞离枪口的速度是子弹经过枪口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B正确;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对应地面的高度位置,为瞬时速度,C正确;台风中心移动的速度是经过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D错误。
4.如图所示,三个质点A、B、C同时从N点出发,分别沿图示路径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N到M的过程中,B的位移最小
B.质点A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率最大
C.从N到M的过程中,A的平均速度最大
D.从N到M的过程中,三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D
5.“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受试者听到口令后起跑,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从起点A全力跑向5
m处的B点用手触摸折返线处后折返返回A点,然后依次到C点、D点最终返回A点,所用时间即为“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现测得某受试者成绩为7.50
s,该受试者在测试全过程中的路程和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A.0,0
B.15
m,4
m/s
C.30
m,0
D.30
m,4
m/s
【答案】C
【解析】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大小等于始末位置间的距离,所以受试者的路程s=5×6
m=30
m,位移x=0,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则平均速度为0,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则平均速率为4
m/s,故选C。
6.物体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物体某1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B.若物体在第1
s末的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C.若物体在10
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其中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D.物体通过某位移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2.5
m/s
【答案】A
7.(多选)设高度为H的运动员正在进行100米短跑且就要到达比赛的终点处,有一摄影记者用照相机拍摄下了运动员冲刺的一幕。已知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秒,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h,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是ΔL,则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的
A.100米成绩
B.冲刺速度
C.100米内的平均速度
D.冲刺时秒内的位移
【答案】BD
【解析】题中不知道整个过程的时间,所以无法求解100
m的平均速度,AC错误;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h,运动员的实际高度为H,所以冲刺时秒内的位移是,再由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可得冲刺速度为,BD正确。
8.某同学在百米赛跑中,测得10
s末他在50
m处的瞬时速度大小是6
m/s,16
s末到终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7.5
m/s,他从50
m处到终点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
他在全程内平均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m/s。
【答案】8.33
6.25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他在后50
m内的平均速度为,根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9.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运动,以速度v1=25
m/s匀速通过前路程,以速度v2=50
m/s通过余下路程,则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37.5
【解析】设全程的位移为3x,则平均速度为。
10.一列火车长450
m,速度为25
m/s。它通过一根直径为2
cm的标志杆约需
s,它通过长500
m的大桥需要
s。
【答案】18
38
【解析】标志杆的直径远小于火车长度,标志杆的直径可忽略,视为一个位置,则火车通过标志杆的时间约为;大桥的长度与火车的长度数量级相当,不能忽略,故火车通过大桥的时间为。
11.如图所示,物体先以速度v1沿东南方向从A点运动到B点,发生的位移大小为x,再以速度v2沿正东方向从B点运动到C点,发生的位移大小也为x。则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_________,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12.某年某月,我国三大舰队齐赴南海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各种先进设备相继亮相,其中的“飞豹”作战半径可达1
500
km,假设一架歼15战斗机于5月20日8点整从“辽宁”号航母起飞,在8点18分正好抵达距航母680
km的指定位置,战斗机仪表显示此段行程正好为800
km。
(1)战斗机此段过程的平均速率和飞行100
m约需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2)此段过程中战斗机的平均速度大小又是多少?
【答案】(1)741
m/s
0.135
s
(2)630
m/s
【解析】(1)由题可知,飞机飞行的时间是18
min=1
080
s
此段路程正好为800
km,所以平均速率
飞行100
m的时间
(2)位移x=680
km,所以平均速度
13.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
(1)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学-
【答案】(1)
(2)
14.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5
s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0
s司机第二次鸣笛,3
s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司机计算一下客车的速度,看客车是否超速行驶,以便提醒司机安全行驶。已知此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10
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答案】未超速
【解析】设客车行驶速度为,声速为,客车第一次鸣笛时客车与悬崖的距离为
由题意,从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过程,有
当客车第二次鸣笛时,客车与悬崖的距离为
从第二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过程,有
联立各式可得
故客车未超速
15.如图所示,身高h=1.7
m的人以v=1
m/s的速度沿平直路面远离路灯而去,某时刻人的影长L1=1.3
m,2
s后人的影长L2=1.8
m。
(1)求路灯悬吊的高度H。
(2)人是远离路灯而去的,他的影子的顶端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3)在影长L1=1.3
m和L2=1.8
m时,影子顶端的速度各是多大?
【答案】(1)H=8.5
m
(2)匀速运动
(3)1.25
m/s
【解析】(1)如图所示,SO=H,AB=CD=h=1.7
m,BE=L1=1.3
m,DF=L2=1.8
m,AC=BD=2
m
则由几何关系有
可得x=1.25t+6.5
影子顶端的位置x随时间t线性变化,则影子顶端做匀速运动
(3)由(2)问可得影子顶端的速度v′==1.25
m/s
16.如图所示,相邻两车站间距相等,在一条直线上。车在两站间匀速行驶时速度均为,每次靠站停顿时间均为t,某同学在车站1与车站2之间距离车站2较近的某一位置,当车从车站3开动的同时,他向车站2以速度匀速奔跑,并恰能赶上汽车,车长不计。于是该同学得出结论:若他仍以此平均速度从原位置向车站1奔跑,也一定能赶得上这辆车。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这位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并分析此结论成立的初位置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错误,初位置在车站1、2间右侧三分点及其左侧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公式v=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2.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初、末速度的平均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D.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3.(多选)以下所举的速度中,属于瞬时速度的是
A.小菲参加100
m比赛的成绩是20
s,比赛中的速度为5
m/s
B.子弹飞离枪口时的速度为900
m/s
C.物体落地时的速度是20
m/s
D.台风中心以21
km/h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
4.如图所示,三个质点A、B、C同时从N点出发,分别沿图示路径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N到M的过程中,B的位移最小
B.质点A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率最大
C.从N到M的过程中,A的平均速度最大
D.从N到M的过程中,三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5.“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受试者听到口令后起跑,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从起点A全力跑向5
m处的B点用手触摸折返线处后折返返回A点,然后依次到C点、D点最终返回A点,所用时间即为“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现测得某受试者成绩为7.50
s,该受试者在测试全过程中的路程和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A.0,0
B.15
m,4
m/s
C.30
m,0
D.30
m,4
m/s
6.物体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物体某1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B.若物体在第1
s末的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C.若物体在10
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其中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D.物体通过某位移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2.5
m/s
7.(多选)设高度为H的运动员正在进行100米短跑且就要到达比赛的终点处,有一摄影记者用照相机拍摄下了运动员冲刺的一幕。已知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秒,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h,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是ΔL,则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的
A.100米成绩
B.冲刺速度
C.100米内的平均速度
D.冲刺时秒内的位移
8.某同学在百米赛跑中,测得10
s末他在50
m处的瞬时速度大小是6
m/s,16
s末到终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7.5
m/s,他从50
m处到终点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
他在全程内平均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m/s。
9.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运动,以速度v1=25
m/s匀速通过前路程,以速度v2=50
m/s通过余下路程,则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10.一列火车长450
m,速度为25
m/s。它通过一根直径为2
cm的标志杆约需
s,它通过长500
m的大桥需要
s。
11.如图所示,物体先以速度v1沿东南方向从A点运动到B点,发生的位移大小为x,再以速度v2沿正东方向从B点运动到C点,发生的位移大小也为x。则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_________,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12.某年某月,我国三大舰队齐赴南海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各种先进设备相继亮相,其中的“飞豹”作战半径可达1
500
km,假设一架歼15战斗机于5月20日8点整从“辽宁”号航母起飞,在8点18分正好抵达距航母680
km的指定位置,战斗机仪表显示此段行程正好为800
km。
(1)战斗机此段过程的平均速率和飞行100
m约需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2)此段过程中战斗机的平均速度大小又是多少?
13.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
(1)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14.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5
s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0
s司机第二次鸣笛,3
s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司机计算一下客车的速度,看客车是否超速行驶,以便提醒司机安全行驶。已知此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10
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15.如图所示,身高h=1.7
m的人以v=1
m/s的速度沿平直路面远离路灯而去,某时刻人的影长L1=1.3
m,2
s后人的影长L2=1.8
m。
(1)求路灯悬吊的高度H。
(2)人是远离路灯而去的,他的影子的顶端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3)在影长L1=1.3
m和L2=1.8
m时,影子顶端的速度各是多大?
16.如图所示,相邻两车站间距相等,在一条直线上。车在两站间匀速行驶时速度均为,每次靠站停顿时间均为t,某同学在车站1与车站2之间距离车站2较近的某一位置,当车从车站3开动的同时,他向车站2以速度匀速奔跑,并恰能赶上汽车,车长不计。于是该同学得出结论:若他仍以此平均速度从原位置向车站1奔跑,也一定能赶得上这辆车。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这位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并分析此结论成立的初位置满足的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