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新疆解放 D.西藏和平解放
2.建国初期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B.肃清了反革命
C.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消灭了地主阶级
3.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中华民国成立 抗战胜利
B.国民政府诞生 中国共产党成立
C.中华民国成立 新中国诞生
D.新中国诞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如果要在年代尺中标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正确的标注方法是( )
A. B. C. D.
5.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所反映的生产关系变革中,哪些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来源:21cnj*y.co*m】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哪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7.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8.《走进新时代》中的两句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其中提到的两位与中国历史发展密切相关的人物是( )
A.毛泽东、邓小平 B.毛泽东 周恩来
C.毛泽东、江泽民 D.邓小平、江泽民
9.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代表的精神被称之为“铁人”精神,其典型特征是( )
A.科学发展 B.与时俱进 C.艰苦拼搏 D.集体主义
10.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954年9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大会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1.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1949年居住在北京城的15岁的小明不可能看到的是( )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平津战役
C.开国大典 D.五四运动
12.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建国初的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3.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厦门③上海④汕头⑤珠海(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4.“红卫兵,决心强,灭资兴无当闯将,彻底摧毁旧世界,共产主义放光芒。”这首歌谣最有可能流行于( )21*cnjy*com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运动中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5.今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21cnjy.com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6.中国的民主党派有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民主同盟等8个党派。1982年,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的方针。
A.与时俱进 B.生死与共 C.荣辱与共 D.互不干涉
17.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18.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致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件是( )www-2-1-cnjy-com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宪法》
19.历史上的“地主”是指拥有了比较多的农用土地,并把这些土地中的大部分拿去出租,收取地租的人。标志我国地主阶级被彻底消灭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20.下列所举,不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C.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D.实施“863计划”
21.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的受害者是( )
A.刘少奇 B.林彪 C.周总理 D.邓小平
22.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欢声雷动,庆祝新中国的诞生.其中“28响”的寓意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没有什么寓意
B.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中国艰苦斗争的28年
C.代表国民党在中国28年的反动统治被摧毁
D.因为28这个数字比较吉祥
23.200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WTO”,它是下列哪一国际组织( )
A.联合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24.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 )
A.共产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道路
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四项基本原则
二、材料分析题(25题16分,26题16分,27题20分)
25.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了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材料三: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回答:
(1)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什么严重失误?
(3)材料三中的“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什么?在农村的改革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对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简述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26.“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三大会议决议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我党在什么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进入这一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2)改革开放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会议提出来的?其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3)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我国人民高度评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27.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页历史,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蕴含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观察下列信息并回答问题:
(1)甲人物所说的电影《上甘岭》渊源于历史上的哪一次战争?这一时期涌现了哪些英雄人物?
(2)乙人物所说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动乱岁月”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丁人物所说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4)按年龄大小给甲、乙、丙、丁四个人物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丁>甲>丙>乙 D.乙>丁>丙>甲。
2016-2017学年贵州省黔南州平塘二中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新疆解放 D.西藏和平解放
【考点】C2:西藏和平解放.
【分析】本题考查西藏和平解放.
【解答】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故选D.
2.建国初期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B.肃清了反革命
C.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消灭了地主阶级
【考点】C3:抗美援朝;C4:土地改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选项肃清了反革命指的是肃反运动的结果;C项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是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D项消灭了地主阶级是土地改革的影响.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都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故选A.
3.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中华民国成立 抗战胜利
B.国民政府诞生 中国共产党成立
C.中华民国成立 新中国诞生
D.新中国诞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考点】C1:新中国成立;D1: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本题以“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
【解答】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了国家主人.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故选D.
4.如果要在年代尺中标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正确的标注方法是( )
A. B. C. D.
【考点】D1: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本题利用年代尺的形式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内容.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上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故选D.
5.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所反映的生产关系变革中,哪些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CB: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6:土地改革的意义;D2: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世纪*教育网
【分析】此题考查新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要求选出反映的生产关系变革中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的正确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民加入合作社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选项中C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哪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考点】D8:中共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三大的内容.
【解答】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故选B.
7.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考点】D8:中共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十三大的知识点.
【解答】在中共十三大上,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为中心.
故选C.
8.《走进新时代》中的两句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其中提到的两位与中国历史发展密切相关的人物是( )
A.毛泽东、邓小平 B.毛泽东 周恩来
C.毛泽东、江泽民 D.邓小平、江泽民
【考点】C1:新中国成立;D2: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3:国有企业改革;D5: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认识.
【解答】题目中的“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根据所学知识是指新中国的成立,开创者是毛泽东,“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是指1978年以来的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故选A.
9.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代表的精神被称之为“铁人”精神,其典型特征是( )
A.科学发展 B.与时俱进 C.艰苦拼搏 D.集体主义
【考点】CF: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
【分析】本题考查了王进喜“铁人”精神的典型特征.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代表的精神被称之为“铁人”精神,其典型特征.王进喜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以“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打了大庆油田第一口井,被誉为“铁人”,其典型特征是艰苦拼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故选C.
10.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954年9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大会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考点】C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相关知识.
【解答】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21教育网
故选C.
11.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1949年居住在北京城的15岁的小明不可能看到的是( )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平津战役
C.开国大典 D.五四运动
【考点】PC: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以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为切入点,主要考查1949年居住在北京城的15岁的小明不可能看到的景象.【版权所有:21教育】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1949年居住在北京城的15岁的小明不可能看到的是五四运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召开于1949年;平津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1949年1月;开国大典发生于1949年10月1日.
故选D.
12.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建国初的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考点】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大跃进”运动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
【解答】题干中“20世纪50年代末”“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是解题的关键信息,反映的是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8年底,全国为满足毛泽东的意愿,把钢产量比57年番一番,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号召全民炼钢.
故选C.
13.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厦门③上海④汕头⑤珠海(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考点】D5: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特区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厦门、汕头、珠海,不包括上海.
故选D.
14.“红卫兵,决心强,灭资兴无当闯将,彻底摧毁旧世界,共产主义放光芒。”这首歌谣最有可能流行于( )21·cn·jy·com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运动中 D.“文化大革命”时期
【考点】CG: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由大中学校学生组成的红卫兵组织蜂拥而起.
【解答】据歌谣:“红卫兵,决心强,灭资兴无当闯将,彻底摧毁旧世界,共产主义放光芒.”可知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由大中学校学生组成的红卫兵组织蜂拥而起,“大串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打倒一切”.因而D符合题意.
故选D.
15.今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考点】D5: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当今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格局已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故选A.
16.中国的民主党派有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民主同盟等8个党派。1982年,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的方针。
A.与时俱进 B.生死与共 C.荣辱与共 D.互不干涉
【考点】DE: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分析】本题以中国的民主党派有8个党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1982年党中央明确提出的与民主党派的方针.
【解答】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这个方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和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之间真诚合作的关系.
故选C.
17.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考点】DA: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五大.
【解答】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江泽民作了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故选C.
18.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致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宪法》
【考点】C1: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件.
【解答】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1912年由孙中山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颁布;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
D.《中华民国宪法》是在1947年1月1日由中国南京国民党政府颁布的.
故选B.
19.历史上的“地主”是指拥有了比较多的农用土地,并把这些土地中的大部分拿去出租,收取地租的人。标志我国地主阶级被彻底消灭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考点】C6:土地改革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消灭地主阶级,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答】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接着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新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消灭地主阶级,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故选A.
20.下列所举,不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C.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D.实施“863计划”
【考点】C9: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的时间与基本任务.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下列所举,不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选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在1953年﹣1957年,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制定和实施“863”计划是在1986年.2·1·c·n·j·y
故选D.
21.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的受害者是( )
A.刘少奇 B.林彪 C.周总理 D.邓小平
【考点】CG: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
【解答】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不久,刘少奇含冤病逝.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故选A.
22.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欢声雷动,庆祝新中国的诞生.其中“28响”的寓意是( )
A.没有什么寓意
B.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中国艰苦斗争的28年
C.代表国民党在中国28年的反动统治被摧毁
D.因为28这个数字比较吉祥
【考点】9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1: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解答】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其中“28响”的寓意是代表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并领导中国艰苦斗争的28年.21*cnjy*com
故选B.
23.200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WTO”,它是下列哪一国际组织( )
A.联合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考点】OG:WTO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世界贸易组织.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解答】“WTO”是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它的宗旨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的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领导人会议;同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等.
故选C.
24.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 )
A.共产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道路
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四项基本原则
【考点】DG: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分析】本题以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解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故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www.21-cn-jy.com
故选D.
二、材料分析题(25题16分,26题16分,27题20分)
25.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2-1-c-n-j-y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了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材料三: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回答:
(1)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什么严重失误?
(3)材料三中的“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什么?在农村的改革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对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简述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考点】C4:土地改革;C3:抗美援朝;CA:三大改造;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1: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D2: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3:国有企业改革;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以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为切入点,考查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
(2)本题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严重失误为切入点,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本题以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切入点,考查改革开放.
(4)本题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为切入点,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
【解答】(1)依据所学,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等措施.
(2)由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了大炼钢铁”“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严重失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由材料三关键词“改革开放”可知,材料三中的“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的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是进行股份制、公司制改革.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发展经济要符合国情,要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等.
故答案为:
(1)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股份制、公司制改革.
(4)发展经济要符合国情,要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等.
26.“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三大会议决议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我党在什么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进入这一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2)改革开放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会议提出来的?其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3)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我国人民高度评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考点】D8:中共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CB: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1: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D9: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析】(1)本题以中共十三大会议决议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上述材料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进入这一阶段的标志.
(2)本题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提出、其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3)本题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我国人民高度评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解答】(1)据“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可知,上述材料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会议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人民高度评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故答案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
27.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页历史,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蕴含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观察下列信息并回答问题:
(1)甲人物所说的电影《上甘岭》渊源于历史上的哪一次战争?这一时期涌现了哪些英雄人物?
(2)乙人物所说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动乱岁月”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丁人物所说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4)按年龄大小给甲、乙、丙、丁四个人物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C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丁>甲>丙>乙 D.乙>丁>丙>甲。
【考点】C3:抗美援朝;C1:新中国成立;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G: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抗美援朝、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知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解答】(1)由《上甘岭》和“李援朝”可知是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生,英勇作战,连续重创美国侵略者,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2)由“动乱岁月”和“文革”可知是“文化大革命”,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由“共和国同龄人”和“国庆”可知是指1949年的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4)甲出生于1950﹣1953年;乙出生于1966﹣1976年;丙出生于1958年;丁出生于1949年.故丁>甲>丙>乙.故选C.
故答案为:
(1)抗美援朝;黄继光; 邱少云.
(2)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
(3)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