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8-17 21:0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下面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60分)
1.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
中说
:“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那么,“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中华民国建立
C.国民政府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2015年5月,在某次重大庆祝活动中,藏民边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次活动纪念的是(  )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驻藏大臣
C.西藏和平解放
D.册封达赖喇嘛
3.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土地改革运动的成果不包括(  )
A.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4.“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A.抗战的胜利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镇压反革命运动
5.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l: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6.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
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的含义包括(  )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④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1959﹣1961年,我国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造成此次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连续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影响
C.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
9.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
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一国两制”的实践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对外开放的实行
10.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合作共赢
D.不结盟政策
11.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重大事件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海军装备了核潜艇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12.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坚持不动用武力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13.1971年毛泽东十分高兴的做出决定:“派一个代表团去联大,让乔老爷做团长”。“乔老爷”此行的最大收获是(  )
A.提出和平公尺的五项原则
B.确立“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4.以下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文学、体育成就的是(  )
A.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
B.徐海峰获得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
C.北京申奥成功
D.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首次公演
15.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6.周杰伦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请你说出歌词所唱“刻在黑色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的文献是什么?(  )
A.《汉谟拉比法典》
B.《古兰经》
C.《阿拉丁和神灯》
D.《伊利亚特》
17.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A.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B.古代阿拉伯人、罗马人
C.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D.古代阿拉伯人、埃及人
18.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生活的电影,其中符合历史内容的镜头是(  )
A.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作
B.刹帝利被首陀罗审判
C.吠舍命令刹帝利上战场杀敌
D.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
19.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当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十将军
C.五百人议事会
D.陪审法庭
20.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有关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材料问答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图一:土地房产所有证
图二:1953年农民申请入社
图三:1958年农民申请入社
图四:农民领取土地承包合同
【材料二】:1958年,《人民日报》报道早稻亩产如下:
7月12日,福建闽侯城门乡公社,3275斤;7月18日,福建闽侯连板公社,5806斤;7月31日,湖北应城春光公社,10597斤;8月1日,湖北孝感长风公社,15361斤;8月10日,安徽枞阳高峰公社,16227斤;8月13日,湖北麻城建国公社,36956斤;9月5日,广东北部山区连县,60437斤。
﹣﹣维基百科
(1)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它的推行,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图中的农民获得土地的法律保障是什么?
(2)材料一中图二“入社”的“社”指什么?该事件又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一中图三“入社”的“社”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4)材料一中的图四反映中国在农业方面有何变革?这一变革跟哪次会议后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有关?
(5)材料二的数据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解释为何会出现这一特点?
2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世纪,拜占廷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相继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律》
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相当于自由民的l/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第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民法大全》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
(2)材料二中“一个古老的国度”指什么?“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它保存了什么?
(3)根据材料二,指出命运注定拜占廷帝国只是保守,而不是创新的主要原因。
(4)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此次改革日本学习的是中国的哪些朝代?
(5)日本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6)日本通过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在今天的日本你能找到哪些中国文化的影子?
(7)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改革和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给我们什么启示?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面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60分)
1.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
中说
:“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那么,“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中华民国建立
C.国民政府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考点】C1: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中国从此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故选D.
 
2.2015年5月,在某次重大庆祝活动中,藏民边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次活动纪念的是(  )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驻藏大臣
C.西藏和平解放
D.册封达赖喇嘛
【考点】C2:西藏和平解放.
【分析】本题以2015年5月的某次重大庆祝活动为切入点,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信息“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对藏民而言”等可知,这次活动纪念的是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故选C.
 
3.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土地改革运动的成果不包括(  )
A.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考点】C4:土地改革.
【分析】本题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为切入点,主要考查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对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选D.
 
4.“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A.抗战的胜利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镇压反革命运动
【考点】C3:抗美援朝.
【分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
【解答】据据题干“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可知是对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表述.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国土上,新中国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总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下,抗击美国侵略军.1953年,美国战败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故选B.
 
5.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l: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考点】C9: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考查.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把握历史史实的能力.
【解答】1953﹣﹣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根据题干中所给各行业投资比例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重工业的投资最大.
故选A.
 
6.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
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考点】CG: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以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
的发言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解答】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受践踏、国民经济破坏严重、文化教育历经浩劫.但我国的外交事业并不是停滞不前,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故选D.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的含义包括(  )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④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考点】D1: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本题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切入点,考查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的含义.
【解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①党重新确立了思想路线、③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4年4月29日签署的《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周恩来首先正式提出的.
故选B.
 
8.1959﹣1961年,我国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造成此次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连续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影响
C.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
【考点】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解答】通过读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1959﹣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于是联系所学知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20世纪50年代,中国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故选D.
 
9.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
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一国两制”的实践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对外开放的实行
【考点】E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建国后的民族政策.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故选A.
 
10.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合作共赢
D.不结盟政策
【考点】E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掌握.
【解答】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的疑虑和不安,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访华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故选B.
 
11.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重大事件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海军装备了核潜艇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考点】EF:“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影响.
【解答】根据题干中“核垄断”这一关键信息,很容易判断,中国决定发展的是核武器.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北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故选A.
 
12.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坚持不动用武力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考点】E4: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考查台湾和一国两制相关知识.
【解答】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可以保留其资本主义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权.我们不承诺放弃武力,但争取和平,反对一切形式的“一中一台”“两个中国”论调,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故选C.
 
13.1971年毛泽东十分高兴的做出决定:“派一个代表团去联大,让乔老爷做团长”。“乔老爷”此行的最大收获是(  )
A.提出和平公尺的五项原则
B.确立“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考点】E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分析】考查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史实.
【解答】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中国代表团在乔冠华团长的带领下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故选C.
 
14.以下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文学、体育成就的是(  )
A.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
B.徐海峰获得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
C.北京申奥成功
D.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首次公演
【考点】PC: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学、体育成就,注意题目强调的时期.
【解答】改革开放是以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徐海峰获得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是在1984年;北京申奥成功是在2001年,ABC都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文学、体育成就.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首次公演是在1962年6月29日,不在改革开放这个阶段.
故选D.
 
15.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考点】DA: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内容.
【解答】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中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故选D.
 
16.周杰伦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请你说出歌词所唱“刻在黑色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的文献是什么?(  )
A.《汉谟拉比法典》
B.《古兰经》
C.《阿拉丁和神灯》
D.《伊利亚特》
【考点】F5:《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
【分析】本题考查了《汉谟拉比法典》.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古巴比伦王颁布”可知该文献是《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选A.
 
17.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A.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B.古代阿拉伯人、罗马人
C.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D.古代阿拉伯人、埃及人
【考点】G9: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阿拉伯数字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被称作“阿拉伯数字”.
故选C.
 
18.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生活的电影,其中符合历史内容的镜头是(  )
A.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作
B.刹帝利被首陀罗审判
C.吠舍命令刹帝利上战场杀敌
D.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
【考点】F7: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印度人类文明的相关知识.
【解答】古代印度的四个等级按照等级顺序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掌握宗教的祭祀,刹帝利掌握军政大权,吠舍向国家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首陀罗是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世代从事各种低贱的职业,他们没有土地.所以ABC所述均是错误的.
故选D.
 
19.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当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十将军
C.五百人议事会
D.陪审法庭
【考点】F9:雅典民主政治.
【分析】本题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是当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公民大会是当时最高权力机关,全体男性成年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
故选A.
 
20.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有关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考点】GF:世界三大宗教.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
【解答】②巴黎圣母院与基督教有关;③洛阳白马寺与佛教有关;④麦加大清真寺与伊斯兰教有关;①希腊
帕特农神庙,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帕特农原意为贞女,是雅典娜的别名.此庙不仅规模最宏伟,坐落在卫城中央最高处,庙内还存放一尊黄金象牙镶嵌的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与三大宗教无关.
故选C.
 
二、材料问答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图一:土地房产所有证
图二:1953年农民申请入社
图三:1958年农民申请入社
图四:农民领取土地承包合同
【材料二】:1958年,《人民日报》报道早稻亩产如下:
7月12日,福建闽侯城门乡公社,3275斤;7月18日,福建闽侯连板公社,5806斤;7月31日,湖北应城春光公社,10597斤;8月1日,湖北孝感长风公社,15361斤;8月10日,安徽枞阳高峰公社,16227斤;8月13日,湖北麻城建国公社,36956斤;9月5日,广东北部山区连县,60437斤。
﹣﹣维基百科
(1)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它的推行,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图中的农民获得土地的法律保障是什么?
(2)材料一中图二“入社”的“社”指什么?该事件又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一中图三“入社”的“社”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4)材料一中的图四反映中国在农业方面有何变革?这一变革跟哪次会议后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有关?
(5)材料二的数据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解释为何会出现这一特点?
【考点】C4:土地改革;CA:三大改造;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1: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D2: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1)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识记土地改革给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带来的变化.
(2)本题考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本题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识记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4)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的相关史实.
(5)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理解大跃进运动违背经济规律,不实事求是的特点.
【解答】(1)由图一“土地房产所有证”可知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此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掀起了土地改革运动.
(2)图二是《1953年农民踊跃入“社”》,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图三是《1958年农民踊跃入“社”》,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全国农村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的“一大二公”,其含义是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有化程度高.
(4)图四是《农民领取土地承包合同》,反映的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农村逐步富裕起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5)由材料“7月12日,福建闽侯城门乡公社,3275斤;7月18日,…安徽繁昌,43075斤;9月5日,广东北部山区连县,60437斤.”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的浮夸风.大跃进运动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和左倾错误在全国的蔓延等.大跃进运动了阻碍农业的发展,损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故答案为:
(1)①土地改革,②变地主土地所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①农业合作社,②变农民土地所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①人民公社;
②特点:一大二公.
(4)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十一届三中全会.
(5)①特点:浮夸风.②原因:大跃进,违背经济规律,不实事求是.
 
2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世纪,拜占廷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相继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律》
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相当于自由民的l/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第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民法大全》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
(2)材料二中“一个古老的国度”指什么?“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它保存了什么?
(3)根据材料二,指出命运注定拜占廷帝国只是保守,而不是创新的主要原因。
(4)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此次改革日本学习的是中国的哪些朝代?
(5)日本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6)日本通过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在今天的日本你能找到哪些中国文化的影子?
(7)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改革和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给我们什么启示?
【考点】FB: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的兴衰;FE:日本的大化改新;FM:拜占庭帝国的兴衰;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本题以三则材料切入考查《罗马民法大全》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拜占廷帝国的兴衰、日本大化改新和两国的历史命运给我们的启示.
【解答】(1)据材料一“公元6世纪,拜占廷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相继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律》
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可知《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
(2)材料二“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中直接有拜占廷字样,可知材料二中“一个古老的国度”指拜占廷帝国;“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它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即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
(3)根据材料二“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可知命运注定拜占廷帝国只是保守,而不是创新的主要原因是绝对保守和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
(4)材料三“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相当于自由民的l/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第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大化改新的改革内容;此次改革日本学习的是中国的隋唐朝代.
(5)日本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6)日本通过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在今天的日本能找到的中国文化的影子有和服、茶道、日本文字等.
(7)日本改革和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给我们的启示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开放使国家繁荣,闭关自守导致衰亡,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学习其它国家先进的文明成果等.
故答案为:
(1)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
(2)拜占廷帝国;欧洲古典文化即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
(3)绝对保守和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
(4)大化改新;隋唐.
(5)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6)和服、茶道、日本文字等.
(7)开放使国家繁荣,闭关自守导致衰亡,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学习其它国家先进的文明成果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