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一化学一轮复习之基础能力测试(人教版)01化学实验安全(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高一化学一轮复习之基础能力测试(人教版)01化学实验安全(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8-18 14:56:47

文档简介

01
化学实验安全
1.下列生产、生活、实验中的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进入煤矿井下作业,戴上安全帽,用帽上的矿灯照明
B.节日期间,可以在热闹繁华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欢庆节日
C.点燃打火机,可以检验液化气钢瓶口是否漏气
D.实验室里,可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及时用玻璃棒搅拌,配制稀硫酸
【答案】A
【解析】煤矿中的瓦斯气体和液化气都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所以A正确,C不正确;燃放烟花爆竹应在人少的空旷处燃放,B不正确;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容易因放热过多而导致酸液沸腾溅出,D不正确。
2.(2017·湖南省怀化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下列行为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A.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
B.配制稀硫酸时,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C.点燃CH4前,检验气体的纯度
D.大量有毒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低处去
【答案】C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应该注意的事项)中,主要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
B.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
在实验前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
D.
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答案】B
【解析】A、D项都是为了防止药品受到污染;C项是防止装置气密性不好,气体漏出;B项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防止不纯的可燃性气体点燃时发生爆炸。
4.(2017·北京市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对下列实验事故或废弃药品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当有大量毒气泄漏时,人应沿顺风方向疏散
B.
金属钠意外着火时,应用干燥的沙土盖灭
C.
当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
酒精失火用水浇灭
【答案】B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实验室中的蔗糖纯度很高,可以用来食用
B.实验室中制取完有毒气体,开窗通风即可
C.实验室中用过的废洗液,可以用来冲洗厕所
D.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答案】D
【解析】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这是实验室的基本规则,正确,其他三项均不正确。
6.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以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记
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答案】C
【解析】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以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用少量的NaHCO3涂抹,正确;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记,掌握注意事项,然后按照正确的方法取用物质,正确;C.有些仪器如试管就不需垫石棉网,可以直接进行加热,错误;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应该扇闻,正确。
7.下列关于加热的操作正确的是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准对着别人,但可以对着自己
B.玻璃仪器都可以用于加热
C.用H2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应把H2通过预先加热的氧化铜
D.无论给试管中的液体还是固体加热,都必须先预热
【答案】D
【解析】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准对着别人,也不能对着自己,A项错误;有些玻璃仪器不能加热,如量筒,B项错误;H2还原CuO的实验中,应先通H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后再加热CuO,以防引起爆炸,C项错误。
8.下列实验操作和处理方法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的是
①将水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加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朝向任何人
③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④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氧化铜,再通入氢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技巧点拨】要记住常见的化学实验安全:如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先将试管干燥或使试管均匀受热,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试管炸裂;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不能直立,应与桌面成45°角,并且试管内的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更不能将试管对着有人的方向,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沸腾冲出烫伤人;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也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这样做可避免失火等。
9.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B项试管内液体过多;C项胶头滴管不可伸入试管中;D项会导致失火。
10.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金属Na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
C.皮肤上不慎沾上浓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答案】D
11.(2017·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列物质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氢氧化钠
甲烷
浓硫酸
乙醇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图中所示标志是氧化剂标志,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不正确,故A不正确;B.甲烷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气体,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气体标志,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正确,故B正确;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正确,故C正确;D.乙醇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正确,故D正确;故选A。
12.下列做法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氢气
B.实验室做钠的实验时,余下的钠屑投入到废液缸中
C.制乙烯时,用量程为300
℃的温度计代替量程为200
℃的温度计,测反应液的温度
D.蒸馏石油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未加碎瓷片,立刻拔开橡皮塞并投入碎瓷片
【答案】C
【解析】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应先通氢气后加热氧化铜,A存在安全隐患;钠性质活泼,若投入到废液缸中,极易与废液缸中化学物质发生剧烈反应,B存在安全隐患;加热一段时间后蒸馏烧瓶内的压强较大,拔开橡皮塞易导致液体飞溅,应先撤去酒精灯,待温度恢复至室温时再拔开橡皮塞并投入碎瓷片,D存在安全隐患。
1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B.给试管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C.碱液流到桌子上,先用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水洗
D.浓硫酸溅到到皮肤上,先涂上质量分数为3%~5%的NaHCO3溶液,后用水冲洗
【答案】D
【解析】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应该立即用水冲洗,然后再涂上质量分数为3%~5%的NaHCO3溶液,故D项错误。
14.下列仪器:①试管
②坩埚
③量筒
④蒸发皿
⑤烧瓶
⑥集气瓶
⑦烧杯
⑧漏斗,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
①②③④⑤⑧
B.
①②④
C.
①③⑥⑦⑧
D.
都能直接加热
【答案】B
15.化学试验中必须注意安全,以下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是
①在点燃H2、CO、CH4等易燃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③浓碱液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应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⑤点燃装满酒精的酒精灯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答案】A
16.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免发生爆炸
②CO气体有毒,处理CO气体时可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CO2
③在盛O2的集气瓶中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事先在集气瓶底部铺上一层沙子
④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再通入氢气,以免浪费氢气
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如下图所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都需要检验纯度,防止爆炸,①正确;有毒气体的尾气处理,一般采用气囊收集或点燃处理,处理CO气体时可点燃,②正确;铁丝燃烧实验放出大量的热,在瓶底铺一层沙子的目的是防止集气瓶炸裂,③正确;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氢气再加热,防止爆炸,④错误;浓硫酸的稀释应该是“酸入水”,并不断搅拌,⑤错误;答案选B。
17.每个公民都应该有安全意识,近几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①将水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到浓H2SO4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将试管倾斜,试管口斜向上,与桌面成45°角,直接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③夜间发生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的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④废旧电池应回收处理
⑤不慎将浓H2SO4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⑥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再通氢气
A.全部
B.①②③⑤⑥
C.①③⑤⑥
D.③⑤⑥
【答案】B
18.(2017·海南卷)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腐蚀品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为腐蚀品标志,故A正确;B、为易燃固体标志,故B错误;C、为辐射标志,故C错误;D、为易燃物标志,故D错误。01
化学实验安全
1.下列生产、生活、实验中的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进入煤矿井下作业,戴上安全帽,用帽上的矿灯照明
B.节日期间,可以在热闹繁华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欢庆节日
C.点燃打火机,可以检验液化气钢瓶口是否漏气
D.实验室里,可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及时用玻璃棒搅拌,配制稀硫酸
2.(2017·湖南省怀化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下列行为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A.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
B.配制稀硫酸时,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C.点燃CH4前,检验气体的纯度
D.大量有毒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低处去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应该注意的事项)中,主要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
B.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
在实验前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
D.
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4.(2017·北京市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对下列实验事故或废弃药品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当有大量毒气泄漏时,人应沿顺风方向疏散
B.
金属钠意外着火时,应用干燥的沙土盖灭
C.
当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
酒精失火用水浇灭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实验室中的蔗糖纯度很高,可以用来食用
B.实验室中制取完有毒气体,开窗通风即可
C.实验室中用过的废洗液,可以用来冲洗厕所
D.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6.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以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记
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7.下列关于加热的操作正确的是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准对着别人,但可以对着自己
B.玻璃仪器都可以用于加热
C.用H2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应把H2通过预先加热的氧化铜
D.无论给试管中的液体还是固体加热,都必须先预热
8.下列实验操作和处理方法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的是
①将水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加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朝向任何人
③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④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氧化铜,再通入氢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0.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金属Na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
C.皮肤上不慎沾上浓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11.(2017·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列物质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氢氧化钠
甲烷
浓硫酸
乙醇
12.下列做法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氢气
B.实验室做钠的实验时,余下的钠屑投入到废液缸中
C.制乙烯时,用量程为300
℃的温度计代替量程为200
℃的温度计,测反应液的温度
D.蒸馏石油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未加碎瓷片,立刻拔开橡皮塞并投入碎瓷片
1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B.给试管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C.碱液流到桌子上,先用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水洗
D.浓硫酸溅到到皮肤上,先涂上质量分数为3%~5%的NaHCO3溶液,后用水冲洗
14.下列仪器:①试管
②坩埚
③量筒
④蒸发皿
⑤烧瓶
⑥集气瓶
⑦烧杯
⑧漏斗,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
①②③④⑤⑧
B.
①②④
C.
①③⑥⑦⑧
D.
都能直接加热
15.化学试验中必须注意安全,以下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是
①在点燃H2、CO、CH4等易燃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③浓碱液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应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⑤点燃装满酒精的酒精灯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16.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免发生爆炸
②CO气体有毒,处理CO气体时可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CO2
③在盛O2的集气瓶中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事先在集气瓶底部铺上一层沙子
④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再通入氢气,以免浪费氢气
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如下图所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17.每个公民都应该有安全意识,近几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①将水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到浓H2SO4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将试管倾斜,试管口斜向上,与桌面成45°角,直接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③夜间发生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的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④废旧电池应回收处理
⑤不慎将浓H2SO4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⑥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再通氢气
A.全部
B.①②③⑤⑥
C.①③⑤⑥
D.③⑤⑥
18.(2017·海南卷)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腐蚀品的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