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论语》十二章第十二课背景资料《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论语》是儒家经典名作之一,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论语十二章是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
本文选自《论语译注》。论语共20篇。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多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必读书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其影响之大。
作者介绍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 在家族中年龄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老二,春秋时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其父叔梁纥,其母颜氏名徵在。孔子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南岸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是春秋
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孔子画像孔子画像孔子雕像拜祭孔子拜祭孔子纪念孔子活动孔子与弟子们词字分析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不亦说乎: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恼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词字分析日:每天。
立: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逾:越过,超过。
堪:能忍受。
笃:坚守课文译注时习 按时复习。
之 代词,指学习的知识。
说(yue) “悦”的古字,愉快。
朋 志同道合的人。
愠(yun) 生气,发怒。
君子 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日 每天。
课文译注三省(xi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 泛指多次。
忠 指办事尽心竭力。
信 诚实。
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
有 通“又”。
立 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
为独立做事情。
课文译注惑 迷惑,疑惑。
天命 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 一般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逾 越过,超过。
矩 规矩,规范。
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知识。
以 介词,凭,靠,后面省略宾语
“之”。
课文译注为 动词,成为,做。
而 连词,表示转折。
罔 通“惘”,迷惑。指感到迷茫而无所
适从。
殆 有害。
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巷 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课文译注堪 忍受。
乐 以…… 为乐趣。
之 代词,它。
者 代词, …… 的人。
好(hao) 喜欢,爱好。
饭疏食 吃粗粮。
水 指冷水。
曲肱(gong) 弯着胳膊。
课文译注于 对,对于。
三 古代表示多数。
善者 好的方面,优点,长处。
川 河,河流。
斯 这,指河水。
舍 舍弃。
三军 军队的统称。
匹夫 普通的人,男子汉。课文译注笃 忠实,坚守。
切问而近思 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
事。
仁 仁德。写作特色1. 语言简洁,生动传神。
每一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句式的变化也很生动:有的是排比句、反问句,对弟子进行耐心的启发;有的是对偶句,从正反两方面道出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有的是以感叹句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写作特色2. 思想深刻,富有哲理。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学习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至今影响很大,成为现代人学习和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十二章中的各章都可以算作格言,这些格言具有简练晓畅、语意含蓄、富有哲理的特点。谢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