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土壤中的动物

文档属性

名称 3.2土壤中的动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8-19 20:2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土壤里的小动物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请同学们看课本48页 图2,认识一下土壤里的小动物。 吞食土壤,摄食其中的有机物质,或食植物枝叶碎片等。通过体表进行呼吸,体表总保持湿润。昼伏夜出。 蠼螋
(qú sǒu)俗称“耳夹子虫”。蝼蛄主要以植物的根、茎以及幼苗为食,是农业的主要虫害之一。 lóu gū 蜣螂 qiāng láng昆虫的一种。俗名屎蛒螂。蟋蟀俗称"蛐蛐",又叫"促织"。
蚂蚁瓢虫蜘蛛都是食肉动物,有的有毒,它们吞食了 80% 的昆虫,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害虫的数量。如果没有蜘蛛,害虫将会泛滥成灾。所以,蜘蛛是对人有益的动物。 鼠妇又称“潮虫、西瓜虫、团子虫”,常能卷曲成团,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 鼠妇蚰蜒
yóu yán蜈蚣  马陆填表: 如果说,犁是人类最早的发明之一,那么远在人类生存之前,土地就已被蚯蚓耕耘过了,并且还要被它继续耕耘。——达尔文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一、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口环带体节肛门后端前端你能找到几种判断前、后端的方法? 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蚯蚓白天在土壤中穴居,夜间爬到地面(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植物的茎、叶为食。
二、思考蚯蚓的“家”在哪儿? 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它外表有刚毛,和我们人类的脚一样。
三、思考蚯蚓有“脚”吗?蚯蚓是如何运动的?依靠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提供运动的动力,与刚毛协调配合完成运动。蚯蚓的运动原理。比较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
(注意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光滑表面粗糙表面刺激中间刺激前端、后端五、蚯蚓对刺激的反映实验结论:蚯蚓对刺激 (有或无)反应,并且反应 (灵敏或迟钝),身体各部分对刺激的反应程度 (相同或不同)。 2.蚯蚓没有眼睛,身体表面有大量感光细胞,尤其前端特别多。3.蚯蚓没有耳朵,但其体壁上有许多感觉细胞,只要外面有一点小震动它都能感觉到。 1. 蚯蚓的前端有脑,脑向后延伸为腹神经索。 因此,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准确。
说明:四、蚯蚓的呼吸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湿润黏滑的体表还可以减少身体与土壤表面的摩擦)讨论1:下雨天蚯蚓为什么爬上地面? 雨水把土壤中的空气都挤出去了,蚯蚓没法呼吸,被迫爬上地面进行呼吸。讨论2:为什么夏天易在土壤表面挖到蚯蚓,
而冬天却要在深层挖?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冬天土壤深层的温度、 湿度较大且敌害较少,适合它生存。总结蚯蚓适应穴居生活特点:2、呼吸:用湿润的体表呼吸;体表的黏液 可起到润滑作用,减少钻土的摩擦力。 3、运动:依靠肌肉与刚毛的协调配合运动。4、神经系统:较发达,能对刺激作出较灵敏
而准确的反应。(没有眼,体表有大量感光细胞,前端特别多) 蚯蚓浑身是宝,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它的作用有:
1、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2、处理生活垃圾;
3、作饲料;
4、作中药、“地龙”;
5、作保健食品,药膳;
6、利用蚯蚓为原料制成轻化工产品如:
化妆品、食品与饲料添加剂。 1.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B.蚯蚓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
C.蚯蚓能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D.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2.下列最适合蚯蚓移动的表面是( )
A.玻璃板 B.硬纸板
C.瓷板 D.土壤
3.蚯蚓是昼伏夜出的小动物。( )
4.雷雨过后,常有蚯蚓钻出地面,这种现象与蚯蚓的哪一种生理过程受到妨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