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课件+导学案+重点语段练习+音频图片综合备课包 13、威尼斯商人(1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课件+导学案+重点语段练习+音频图片综合备课包 13、威尼斯商人(1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8-18 18:51:09

文档简介

13、威尼斯商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速读、梳理情节,理解并学会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阅读、研讨,品味莎士比亚戏剧语言,感悟主题。
评析人物,感受剧本的人文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
重点: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难点:理解戏剧冲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评析人物,感受剧本的人文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戏剧冲突,理解戏剧情节在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体会莎剧富于个性化生动优美、文采斐然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难点:理解剧中的戏剧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矛盾,认识夏洛克这一形象的复杂性。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话剧视频,创设情境。
导出课题,投影“剧本常识”: 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二、走进作者: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20岁后前往伦敦。先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剧作家和股东。他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他的戏剧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威尼斯商人》是他早期的作品,是一部喜剧。
三、预习检测:
读记下列字音字形
恻(cè)隐 豁(huò) 癖(pǐ)好 凛(lǐn) 腌臜(āzā) 庖(páo)代
霖(lín) 契(qì)约 爵(jué) 怜悯(mǐn) 一磅(bàng)肉 逞(chěnɡ)诉讼(sònɡ) 刽子手(guì) 钧裁:恭请作出决定。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读注解,了解之前故事梗概。
速读课文,提示:注意人物和情节变化。
3、学生梳理并介绍出场人物及其身份、彼此关系,看“人物”投影概述故事情节。
预设:前半部分:夏洛克执意报复,一定要按约处罚。 (前半场是夏洛克的戏)
后半部分:鲍西娅智挫夏洛克,最后取得胜利 。
(后半场是鲍西娅的戏)
问:冲突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板书:一磅肉。)
想一想,说说这戏剧情节具有哪些吸引人的特点?(如悬念、急转、夸张、冲突等。)
【反思:此问题有风险,慎用。】
五、?合作探究:
冲突与情节:
冲突的起因是什么?(仇恨和友爱)
【反思:追问“安东尼奥为何侮辱夏洛克”,败笔之二。】
围绕“一磅肉”,情节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追问:何处是转折点?何处是高潮?)
冲突最后是如何解决的?(一方战胜另一方。)追问:能不能有别的解决方式?
多角度分析:这场冲突的实质是什么?(商人和高利贷者、犹太人和基督徒、威尼斯人和异邦人、善与恶。。。。。。)
通过冲突揣摩人物:你对夏洛克有什么评价?鲍西亚有哪些令人喜爱的个性特征?
通过冲突感悟主题:你认为这剧本要表达什么思想?
预设:谴责仇恨和残忍,赞美友谊和仁爱;通过威尼斯法庭审理夏洛克诉讼的场面,揭露了高利贷者自私自利、冷酷无情,赞美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鲍西娅等人的仁爱、勇气和智谋。
讨论:综合前面的学习,想想冲突对于戏剧有什么作用?(提示: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和戏剧主题等方面概括。)
六、?精读品析:
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预设: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哥德说:“莎士比亚用生动的语言来使人感动。”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是绚丽多彩和质朴自然的巧妙结合,既有浓郁的诗意又有如话般的流畅的特点。词汇之丰富在世界古典作家中也是罕见的。
投影:介绍莎士比亚极其文学成就。推荐课外阅读。
七、拓展延伸?: 请模拟角色表演,或选一情节对夏洛克说几句话。
板书设计:
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
夏洛克 一磅肉 鲍西亚
复仇心重 冲突 聪明机智
惟利是图 仁慈善良
冷酷狡诈 行事果敢
教学反思
《威尼斯商人》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篇,如何将老课文设计教学更科学,更富有新意,更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我在设计中着重把握了以下几点:
第一,“潜心会文本”。我在处理教材时注重引导学生潜心地理解课文,以达到对精读篇目的“甚解”。我个人认为,戏剧教学要遵循作者思路,走进作者胸境,把握教材特点,把握戏剧的基本特征、戏剧中蕴藉很深的字、词、句,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生活的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学时我始终注意把课文做例子,引导学生学习戏剧这种文学样式,根据戏剧的结构设计分析思路。从设计目标到总结都牢牢抓住“我们是在学习戏剧”这条线不放,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地了解戏剧这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征。
第二,处理教材适合学生的理解水平,注意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意多让学生自我感悟,包括各种形式的读(扫读、悟读、分角色朗读),富有实效的讨论,切有体会的表达等。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对文本能创造性阅读。从人物性格分析到对主题的认识,都力求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找到认识的根据,包括文本中的文字根据和文本以外的理论根据。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做到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学生想做的我尽量不做,学生能做的我尽量不做。如在本节课中,充分发动学生到前面板书,发动学生推举分角色朗读人选等,学生高兴,老师也省事,皆大欢喜。同时我还注意增强学生的效率观念,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解决,这样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因材因学生施教,因教师特点施教。法因文生,教学不必求固定的单一模式。教学贵在创造,贵在有良好的效果。所以这节课我摒弃了介绍背景,再分段,依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然后总结主题与写作特点的传统程序。我把握住了由点及线,再由线到面的设计思路。直接从感知课文中关键词句入手,理清文章的两条线索,再铺开成面,研读全篇特别是高潮部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自然地归结主题。没有按部就班,面面俱到。这样可以做到由点到面,重点突出,整体教学。
第四,课后迁移训练新颖。本节课我设计的课后训练题是给文中的人物写评语。由于学生对课文了解得比较深入,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相关课外阅读
13、威尼斯商人
一、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beare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德城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幼年在家乡的文法学校念过书,学习拉丁文、文学和修辞学。后来家道中落,曾帮助父亲经商,1578年左右只身到伦敦谋生,据说从事过马夫或仆役一类当时被看作“最下等的职业”。后来当了演员和编剧,随着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与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有比较广泛的接触。他在剧团里扮演过像《哈姆莱特》中的鬼魂之类的配角,也担任过导演,但主要是编写剧本,开始时不过是给旧剧本加工,逐渐由加工而改写,或自己创作.他后来成了剧团的股东,1613年左右从伦敦回到家乡,1616年4月23日逝世。
二、内容简介:
《威尼斯商人》 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三、写作背景:
从十六世纪初期开始,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专制王朝执行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王室和资产阶级之间,形成了暂时的联盟。到了十六世纪后期,在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下,英国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政治安定的局面。
十六世纪九十年代,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这时,英国社会基本上保持着表面的繁荣。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作家,莎士比亚对于解决当时社会上和生活中的矛盾,充满着信心,因此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大都带有愉快乐观的色彩。他在八部喜剧以及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宣扬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生活思想。
但是,从九十年代的后几年开始,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逐渐尖锐化起来:在农村,“圈地运动”在加速进行;在城市,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大量出现,导致手工业者和贫民的状况不断恶化;1594—1598年间,又连续发生涝灾和严寒,农业歉收,物价飞涨,农民和城市贫民纷纷起来反抗。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也更加强大,它同王室的暂时联盟瓦解。莎士比亚开始感到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英国现实间的矛盾,因此1596年以后写的几部喜剧里,虽然调子还是愉快乐观的,但社会讽刺因素已有所增长。这时完成的《威尼斯商人》就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中最富有社会讽刺色彩的一部。
经典语段训练
13.《威尼斯商人》精典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戏剧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夏洛克  我的意思已经向殿下告禀过了;我也已经指着我们的圣安息日起誓,一定要照约执行处罚;要是殿下不准许我的请求,那就是蔑视宪章,我要到京城里去上告,要求撤销贵邦的特权。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接受三千块钱,宁愿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欢喜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它们赶掉,谁管得了我?这不是回答了您吗?有的人不爱看张开嘴的猪,有的人瞧见一头猫就要发脾气,还有人听见人家吹风笛的声音,就忍不住要小便;因为一个人的感情完全受着喜恶的支配,谁也作不了自己的主。现在我就这样回答您:为什么有人受不住一头张开嘴的猪,有人受不住一头有益无害的猫,还有人受不住咿咿唔唔的风笛的声音,这些都是毫无充分的理由的,只是因为天生的癖性,使他们一受到刺激,就会情不自禁地现出丑相来;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除了因为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现在您不是已经得到我的回答了吗?
巴萨尼奥  你这冷酷无情的家伙,这样的回答可不能作为你的残忍的辩解。
夏洛克  我的回答本来不是为了讨你的欢喜。
巴萨尼奥  难道人们对于他们所不喜欢的东西,都一定要置之死地吗?
夏洛克  哪一个人会恨他所不愿意杀死的东西?
巴萨尼奥  初次的冒犯,不应该就引为仇恨。
夏洛克  什么!你愿意给毒蛇咬两次吗?
安东尼奥  请你想一想,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那么还有什么难事不可以做到?所以我请你不用再跟他商量什么条件,也不用替我想什么办法,让我爽爽快快受到判决,满足这犹太人的心愿吧。
巴萨尼奥  借了你三千块钱,现在拿六千块钱还你好不好?
夏洛克  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做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癖性(    )  ②情不自禁(    )  ③宁愿(    )
④诉讼(    )  ⑤簌簌(    )      ⑥处罚(    )
⑦铣恶(    )
2.夏洛克对“为什么不愿接受三千块钱,宁愿拿一块腐烂的臭肉”这一问题的实质性回答是
[    ]
A.“我只能说我欢喜这样。”
B.“因为一个人的感情完全受着喜恶的支配,谁也作不了自己的主。”
C.“天生的癖性。”
D.“因为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
3.夏洛克说,同安东尼奥进行这一场诉讼“并没有好处。”实际上,夏洛克心里认为打这场官司是有好处的,他的真正意图是
[    ]
A.可以借机报复,消灭对手。
B.可以获得遵守宪章的美名。
C.可以在威尼斯树立自己的威信。
D.可以满足他剜肉的心愿。
4.夏洛克同巴萨尼奥对话时为什么两次使用反问句?最符合他当时心态的是
[    ]
A.不愿正面回答问题
B.不敢正面回答问题
C.不屑正面回答问题
D.不甘正面回答问题
5.从以上人物对话中,暴露出夏洛克性格中的什么特征?
【参考答案】
一、(一)1.①p!  ②j9n  ③n@ng  ④s︿ng  ⑤s)  ⑥ch(  ⑦w)  2.D  3.A  4.C  5.暴露了夏洛克性格中冷酷自私、固执偏狂、残暴贪婪的性格特征。
课件32张PPT。13、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一、新课导入关于戏剧的知识:   
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分类:
按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划分:话剧、歌剧、舞剧。 按剧情繁简及结构划分:多幕剧、独幕剧。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划分:历史剧、现代剧。 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划分:喜剧、悲剧、正剧(悲喜剧)。 莎士比亚二、认识作者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莎士比亚故居 三、预习检测 恻(cè) 豁(huò) 庖(páo) 霖(lín) 契(qì) 怜悯(mǐn) 磅(bàng) 诉讼(sòn9) 刽子手(guì) 钧裁:恭请作出决定。
万恶不赦:极端恶毒、罪恶多端而不容赦免。
遍稽群籍:查遍所有的书籍。稽:查考。
折衷是非:判定谁是谁非。折衷,指对争执不决的双方进行判断、裁决。
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在三门峡)一样。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简述剧情 这场戏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之间“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最后夏洛克败诉,并受到应有的惩罚。 复述故事情节 要求:复述时应注意三个环节:夏洛克出场前、夏洛克出场、鲍西娅出场。讲清每个环节的主要人物的活动情况,语句应通畅,表达要流利、自然。 概括剧情内容,明确矛盾冲突 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以夏洛克为一方、以安东尼奥等人为另一方,围绕是否“照约执行处罚”,即是否“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进行的。五、合作探究一磅肉一 场 诉 讼 案 件1、本场戏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这场戏的冲突双方都有哪些人物?3、双方的矛盾焦点是什么?前半部分:夏洛克执意报复,一定要按约处罚。
(前半场是夏洛克的戏)
后半部分:鲍西娅智挫夏洛克,最后取得胜利 。
(后半场是鲍西娅的戏)4、本场戏从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半场,如何划分?前后半场各写了什么?5、鲍西娅夏洛克的斗争过程可以分为哪两个回合?6、这两个回合的斗争过程中又分别分为哪三小步?7、从鲍西娅和夏洛克的斗争过程来看,鲍西娅是用什么方法战胜夏洛克的?作 品 主 题谴责仇恨和残忍
赞美友谊和仁爱 通过威尼斯法庭审理夏洛克诉讼的场面,揭露了高利贷者自私自利、冷酷无情,赞美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鲍西娅等人的仁爱、勇气和智谋。 夏洛克形象 夏洛克是一个惟利是图、贪婪残忍、老于世故、能言善辩、复仇心重的邪恶商人。鲍西娅形象 鲍西娅是莎翁塑造的人文主义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崇尚正义,注重友情,慈悲为怀,执法如山;聪明机智、行事果断,充满着人性的光辉。 慷慨仁厚,放债不取利息,珍重友谊,不惜为之牺牲生命。安东尼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六、精读品析从法庭前半部分的辩论中你能谈谈原告和被告对割一磅肉的态度是怎样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他们俩人各是什么样的人?这是我们常见的什么写法?复仇心重
惟利是图
冷酷狡诈     聪明机智
仁慈善良
行事果敢从本剧的后半场来看,夏洛克和鲍西娅各是什么样的人?剧作家在刻画他们的时候用了什么写法?矛盾冲突战 胜输赢 仁爱      贪婪      博学 友谊      残忍      聪明慈善      狡黠      果敢对       比善       恶       善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一磅肉借约割一磅肉 安东尼奥    夏洛克     鲍西娅品读人物语言 戏剧中的对话是展现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刻划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欣赏剧作,要学会品味人物的语言。 指出下列各句是谁说的话?运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⒈你这样没有慈悲之心,将来怎么能够希望人家对你慈悲呢? 这是公爵说的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想引起夏洛克对“慈悲”的思考,从而引导他放弃“一磅肉”的要求。 示 例 ⒉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这是夏洛克说的话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说明钱对他的重要性,活画出要钱不要命的守财奴的典型性格。 示 例1、人物语言极富个性化。
2、贴切而又新颖的比喻。
3、语言诙谐、优美动人,含义隽永。
4、运用自如地使用多种修辞手法。
5、绚丽多彩和质朴自然的巧妙结合,既有 浓郁的诗意又有如话家常般的流畅。小结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特点七、拓展延伸观看《威尼斯商人》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