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5.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2课时打包) 新版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地理下册 5.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2课时打包) 新版湘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8-19 08:21:35

文档简介

5.2.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5.2.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5.2.2
年级
八年级下册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1.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掌握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3.了解南方地区的人口、民族及主要城市。4.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5.理解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及对工业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掌握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3.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教师:“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呈现的又是哪个地区的迷人景色?课件展示:学生:南方地区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北方地区相对应的南方地区。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探究活动一:南方地区的位置及主要地形区
教师:阅读课本第9页“南方地区图”
,指出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课件展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教师:南方地区是指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教师:从图中观察北方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教师: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南部沿海各省(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香港、澳门)和西南各省(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在这些省份当中,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教师:通过南方地区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区,本区地跨中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找出其界线,说界线以东、以西地区主要的地形类型。课件展示:学生: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高原、丘陵、盆地为主。教师: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位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西部有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地形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地势西高东低。其中,巫山是划分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巫山东侧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西侧为四川盆地。教师:南方地区的地形与北方地区的地形相比较,有哪些不同呢?课件展示:学生:南方比北方平原少。教师: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平原面积小,耕地少,但类型更齐全,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教师:南方地区的地形类型齐全,而气候情况如何呢?
结合地图解答地理问题,培养学生读图、指图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发言。能够熟练应用地图,并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解答地理问题。通过对比法,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过渡到下一部分,承上启下。
探究活动二:南方地区的气候及农业
教师: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及中国年降水量图,(1)对照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2)对照中国降水量分布图,说出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课件展示:学生:南方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教师: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有少部分热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湿润地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教师: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对比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比较南方地区的突出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北方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教师:与北方相比,南方地区获得的热量和水分更多,更有利于作物生长,植被更茂盛。教师:观察南方地区境内主要有哪些河流呢?课件展示:学生:珠江、长江等。教师:与北方相比,南方河流水量大,水能蕴藏量更丰富,无结冰期,航运价值更高。教师:在地形、气候两个方面的作用下,南方地区主要农产品及农产品生产基地有哪些呢?课件展示:学生: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甘蔗、油菜等农产品。教师:南方地区属亚热带及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农产品: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等水产品和热带作物产区。农业生产基地: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过渡: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好,那么工业发展情况如何呢?接下来,了解南方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
能通过气候和降水图获取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对比记忆法,让同学更深刻的掌握地理信息。一个地区的农业的发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也就是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有密切关系。从而使学生清楚地形和气候可以决定当地的农业类型及主要农作物。过渡,呈上启下的作用
探究活动三:南方地区的资源及工业
教师: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带动,南方地区有哪些资源呢?课件展示:学生:南方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教师: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如如云南东川和江西德兴的铜、广西平果的铝土、江西大余的钨、贵州铜仁的汞、云南个旧的锡、湖南冷水江锡矿山的锑和常宁水口山的铅锌等。本地区工业基础好,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如沪宁杭工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课件展示:教师:除了矿产资源外,南方地区还有哪些资源呢?学生:旅游资源和水能资源。教师:南方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云南省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如丽江古城、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等。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中西部地区的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具备较为理想的水电开发条件,如三峡、葛洲坝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解决,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




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气候: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
河流:径流量较大,湖泊众多
资源:有色金属、水能
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田为主
交通:铁路、水运发达
通过板书,完成本课小结,使学生再一次熟悉本节课知识脉络。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东部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重点研究南方地区在地形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的作用下,对北方地区的农业的影响,并能简单说出北方地区主要的资源与工业之间的关系。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并能熟练应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掌握地理学习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5.2.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5.2.1
年级
八年级下册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掌握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3.了解北方地区的人口、民族及主要城市。4.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5.理解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及对工业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掌握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3.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教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这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为我们描绘了哪个地区的壮丽景观?课件展示:学生:北方地区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探究活动一: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教师:阅读课本第6页“北方地区图”
,指出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课件展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教师:北方地区是指秦岭——淮河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教师:从图中观察北方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教师:北方地区包括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
结合地图解答地理问题,培养学生读图、指图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发言。
探究活动二:北方地区的地形和气候
教师:读北方地区图,概括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并找出主要地形区。课件展示:学生:北方地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教师:北方地区以平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等。主要位于二、三阶梯,境内有二、三阶梯分界——太行山。教师: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绵延分布,是中国重要的林区。教师:观察北方地区境内主要有哪些河流呢?河流:黑龙江、松花江等。教师:北方地区位于淮河以北地区。北方地区境内的河流主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黄河流经北方地区。课件展示:教师: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概括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学生:以温带季风气候类型为主。教师: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为400-800毫米,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西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类型为主。教师:在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的综合下,影响了北方地区的农业和工业,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北方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情况。
能通过前面所学习的地形内容,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区,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能通过地图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承上启下,过渡到下一部分。
探究活动三:北方地区的农业和工业
教师:通过观察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业区,并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得出北方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以及北方地区当地人的主食以什么为主。课件展示:学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为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业区,农作物主要是小麦。教师总结:北方地区重要的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为旱地,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东北平原)农作物一般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华北平原)则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等农作物。北方地区当地人们的主食以面食为主。教师:北方地区除了这些农作物外,还有哪些物产呢?课件展示:教师: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如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课件展示:教师:北方地区地方特产丰富,著名的有东北“三宝”(人参、鹿茸(róng
)、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教师:根据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情况,完成课本第8页活动第1题,并能简单说明理由。课件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教师:华北平原在长城以南,种植冬小麦;华北平原在长城以南,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教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工业是主导产业,那么北方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如何呢?了解北方地区的工业,先来看北方有哪些资源?课件展示:学生: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教师: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此外,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都是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
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体现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同学们畅所欲言。将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解答地理问题。理论结合实际,能用所学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解答地理问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解题能力。由农业过渡到工业,体现两大产业的地位。
探究活动四:北方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
教师:清楚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那么北方地区又有哪些人文旅游资源呢?课件展示:教师: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长期是中国的行政中心所在地,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为著名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更为生动活跃。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解决,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




地形:平原、高原为主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冬季有结冰期北方地区
资源:森林、石油、煤炭、铁等,旅游资源农业:旱地为主,熟制、农作物等重要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
通过板书,完成本课小结,使学生再一次熟悉本节课知识脉络。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东部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重点研究北方地区在地形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的作用下,对北方地区的农业和工业的影响,并能简单说出北方地区主要的资源情况。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并能熟练应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掌握地理学习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