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8.2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8.2.2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
学
目
标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1.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
组成和居民概况及台湾海峡的位置,归纳其地理特征。2.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3.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台北、高雄、台南的城市职能。
教学重难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台湾省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3.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了解了台湾省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进而带动了台湾省经济发展,那么台湾省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呢?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台湾,了解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城市特征。课件展示: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探究活动一:台湾省发展中的经济
教师: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台湾岛的主要农产品及其分布特点?
2.除了种植业外,台湾还有哪些农业部门也较发达?课件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1.台湾岛的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甘蔗、茶叶以及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受地形影响,台湾岛农产品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茶叶多分布在中北部山地和丘陵。2.除了种植业外,台湾的畜牧业、渔业、林业也较发达。
近年来,台湾省农牧业生产专业化、企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作物和甘蔗等经济作物比重逐步下降,水果、蔬菜与花卉等园艺作物比重迅速上升。其它农业部门内部结构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教师:阅读台湾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归纳台湾工业发展特点。课件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工业是台湾省经济的重要支柱。台湾省基本建立了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门类有电子、家电、食品、服装、机械等。教师:结合课本内容,概括台湾省的经济类型及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课件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台湾省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每年有大量工业制成品需要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很高。台湾省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1.重视教育,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2.多优良港口,便于进口原料和能源;3.利用优惠政策,积极吸收国外资金;4.岛内交通运输发达,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教师:阅读台湾岛交通及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完成下列任务。1.找出桃园、高雄、基隆等城市。2.台湾岛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3.分析台湾岛的铁路线分布特征及原因。4.归纳台湾岛交通运输特征。课件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1.台湾桃园国际机场是台湾省最大的机场,主要港口有高雄、基隆等。2.台湾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及航空。3.台湾岛铁路线呈环形分布,受地形和人口经济的影响。4.台湾岛交通运输发达,除中部山区外,铁路、公路遍及各地。环岛建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教师:台湾省交通运输业发达,环境优美,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课件展示:教师: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阿里山是著名的观光避暑胜地,还有玉山、台湾竹山等旅游资源。阅读近几年入台旅游人数变化表,说一说,台湾旅游业发展特征。课件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台湾省旅游业发达,现已成为其经济的重要支柱。2000年来台湾省旅游的人数达230多万人次。
结合地图,解答地理问题,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并使学生清楚地形和气候影响农业的分布格局。。
通过图表,概括台湾省的工业发展特点。结合地图及地形因素,概括台湾省的交通线路分布格局。结合课本内容,简要说明台湾省的旅游资源。
探究活动二:台湾省的人口与城市
教师:通过阅读课本,概括台湾省的人口及民族构成。课件展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教师:台湾省居民以汉族为主,约占总人口的97%。全省约80%的人口祖籍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受地形和交通因素的影响,台湾省的人口分布基本特征为平原多于山区、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城市多于乡村。高山族总人数约40万,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山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教师:阅读课本83、84页内容及图片,说出台湾省的主要城市及特征。课件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台湾省比较大的城市有台北、高雄和台南等。课件展示:教师:台北市是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省最大的城市。工商业发达,风景秀丽。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课件展示:教师:高雄市是新兴的重化工业基地,也是台湾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主要工业部门有石油、电力、冶金、化学工业、造船等。课件展示:教师:台南市是台湾省最早兴起的城市,旧名赤嵌,也是重要的渔港和食品工业基地。市内赤嵌楼始建于1653年,为台湾著名的古迹。教师:台湾省是我国美称最多的省份之一,请你说说下列美称的含义。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课件展示:教师总结:台湾省被称为“宝岛”台湾,理由就是:1、因为它物产丰富,并且景色美丽,因为它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所以我们叫它宝岛;2、是因为其地理位置特殊,是中国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所以我们叫它宝岛;3、台湾向来素有“水产王国”、“东方甜岛”、“森林宝库”、“水果之乡”、“海上粮仓”、“东南海上的盐仓”、“蝴蝶王国”等美称,所以我们叫它宝岛。
能够熟练应用课本信息,并组织语言,概括台湾省的人口及民族特点。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简要概括台湾省美称的由来。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解决,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
板
书
设
计
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发达台湾
工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省的
交通业:除中部山区外,铁路、公路遍及人文
各地,呈环岛状分布地理
旅游业:已成为其重要的经济支柱环境
城市:比较大的城市有台北、高雄和台南
通过板书,完成本课小结,使学生再一次熟悉本节课知识脉络。
教
学
反
思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分布在我国东南海域上的台湾省的人文地理环境。通过上节课所学的台湾省的地形和气候,进一步决定了台湾省的农业发展布局,也影响了台湾省的交通运输业的分布。使学生清楚自然环境决定人文环境,通过分析地图,概括地理问题,获得地理信息。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图,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并能熟练应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掌握地理学习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8.2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8.2.1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
学
目
标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1.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
组成和居民概况及台湾海峡的位置,归纳其地理特征。2.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3.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台北、高雄、台南的城市职能。
教学重难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台湾省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3.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教师:你读过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诗中的海峡,是指台湾海峡。这首诗,把祖国大陆与台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关于台湾省的地理知识,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湾,来了解台湾的自然环境。课件展示: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探究活动一:台湾的位置与范围
教师:读图,归纳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课件展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教师: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省的中南部。教师:台湾省作为岛屿省区,由哪几部分所组成呢?课件展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教师: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陆地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教师:收集资料,请从地缘、血缘、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说一说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课件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1.台湾省的居民中,大多数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说明台湾省和祖国大陆存在血缘关系;2.台湾岛原本与大陆连为一体,几百万年之前,由于地壳变动,形成了台湾海峡,但是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上的联系从未中断,这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地缘关系、经济联系;3.台湾和福建等省的许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始祖,说明台湾与大陆有文化渊源。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一千多年前,大陆与台湾就建立起航海联系。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说明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
结合地图,解答地理问题,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探究活动二: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
教师:观察台湾省地形分布图,概括台湾省的地形特征。课件展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教师: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约占总面积的2/3。山脉集中分布在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玉山海拔3952米,是中国东部最高峰。平原约占总面积的1/3,多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沿海地区。教师:观察台湾省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1.台湾岛地势特征?2.在这种地形条件下,台湾岛的河流特点?3.台湾省最高的山、最长的河、最大的湖分别是什么?课件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台湾岛地形多山,地势特征东高西低;受山地地形、面积狭小和降水丰富的影响,进而得出台湾省的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台湾省境内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最高的山是玉山,最大的湖是日月潭。教师:台湾省多山的地形特征是如何形成的?课件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挤压形成多山的地形,同时,台湾也因此成为地震多发地区。教师:读图,描述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影响台湾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课件展示:教师:台湾年平均气温整体较高(山地除外)。由于纬度因素,年平均气温南部高北部低;由于受地形因素,台湾中东部山地气温低,周围平原气温高。教师:读图,说出台湾岛东部与西部年降水量的差异,分析导致这种差异主要原因。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课件展示:教师:台湾岛的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台湾中东部为南北延伸的山脉,东部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教师:读图,找出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界线,讨论这条界线向南弯曲的主要原因。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课件展示:教师:台湾中东部为山脉,海拔高,气温较低。在地势的影响下,使这条界线向南弯曲。台湾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高山除外),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台湾岛中东部山地平均气温较低,西南部气温最高;台湾岛东部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西部降水较少。每年6~10月常受台风侵袭。教师:在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思考:台湾省有哪些资源呢?课件展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教师:台湾岛境内多山,使得台湾岛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樟、红桧、扁柏等。矿产资源多样,主要有煤、石油、金、铜、硫黄等。台湾省四面临海,周围海域的水产资源也很丰富。
能够熟练应用课本信息,并组织语言,描述城市特点。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解决,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
板书
设计
位置: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南临南海台湾
范围: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省的
列岛等200多个岛屿自然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理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环境
河流:浊水溪是岛内最长的河流
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产资源等
通过板书,完成本课小结,使学生再一次熟悉本节课知识脉络。
教
学
反
思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分布在我国东南海域上的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通过台湾省的地图,使学生分析得出台湾省的位置及组成。通过台湾省的地形和气候分布图,概括得出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图,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并能熟练应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掌握地理学习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