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阅读相当数量的诗词歌赋,具备一定的诗歌知识和诵读技巧。他们对节奏、韵律有所掌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自学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学生已基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初步具有独立的审美鉴赏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由于本词创作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历史背景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并适当的补充一些教学资源,以此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所表达的豪情壮志。21教育网
效果分析
第一题考察学生对词的文体知识的掌握情况。从练习结果看,掌握不错。
第二~四题考查学生对词的内容和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和理解,以及对虚实结合的写景手法、本词所用的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掌握。从练习结果看,学生能把握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主要内容,理解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抒发的远大抱负。但在判断表达方式上,议论抒情结合的句子还是会考虑不全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此外,对词句的默写还有错字现象,对于基础的巩固还需要多加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字词,读准字音;了解本词写作背景和毛泽东的相关事迹。
2、感受诗歌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3、进一步提高诵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品味、体悟诗歌精炼优美的语言,从中受到感染。
2、赏析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及写景方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教学重点】:
品味精炼优美的语言,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艺术手法的理解,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声、文并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理解、诵读品味、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出示毛泽东画像。
这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他是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是革命家,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又是诗人,他的诗词,曾激励无数中国人奋勇前进。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经典佳作——《沁园春.雪》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诵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要求 :读准确、读流畅。
(生自由读;老师提醒多音字的读音:分外 fèn 竞折腰 zhé 成吉思汗hán;齐读)
2、朗读训练。
要求:读出大气磅礴。
(1)把握感情基调;(2)指导节奏、重音;(3)读出领字的延长音。
3、揣摩朗读。
力求通过朗诵把大气磅礴读出来。
4、展示读。
(1)把自己读得最精彩的句子展示给同学们。
(2)视频配乐朗诵。
(生读,师评价指导)
三、细读品味:
1、上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北国壮丽的自然风光。
思考:毛泽东选取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长城、大河、群山、高原。景物雄峻、恢宏。)
2、品析词语:“望”字能不能换成“看”?为什么?
(不能,“望”字说明诗人是登高望远,更能体现诗人视野的开阔。)
3、品析手法:从上阕中找一处写景手法细细品味,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比喻、夸张、拟人、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等。指导学生读出恢宏的意境和磅礴的气势。师总结: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4、思考: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出示写作背景。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
四、自读探究:
再读下阕,独立思考问题,小组内交流后展示:
1、毛泽东对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帝王是怎样评价的?
(引导学生通过“惜”、“略输”、“稍逊”“只识”理解诗人对五位帝王的不同评价。指导朗读出层次感。)
2、他评价这些古代英雄的用意是什么?
(表达诗人超越前人的壮志和抱负。)
追问:诗人发出的宣言是什么?他所说的“风流人物”指谁?
(出示诗句。齐读。)
3、走近词人。
出示毛泽东不同时期的诗句,请学生说一说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1906.就读东山书院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1911. 长沙求学。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1917. 题游泳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出示:(清)沈德潜——有第一等襟怀,第一等学识,其才有第一等真诗。
五、拓展延伸:
现在的中国,与1936年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通过几组图片来了解一下中国近几年取得的成就:21教育网
出示图片:神州十号发射成功,与天宫一号在太空对接。
中国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1年上海世博会。
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
中国高铁建设创世界一流先进水平。
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如APEC,WTO,并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回首往昔,无数风流人物出生入死,换得中国新生;展望未来,十年、二十年后,谁才是时代的风流人物?
(生回答,老师引导、肯定。)
今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来学习这首词,也让我们带着新的使命来继承这份精神财富。让我们齐诵全词,诵出诗人对祖国的壮丽山河的热爱,诵出诗人豪迈的激情与抱负,诵出我们对未来的自信!
播放配乐,齐诵全词。
结语:
学习伟人的诗篇,滋养浩然正气。不知不觉间,我们和伟人融为一体,变得气宇轩昂,意气风发。祝愿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永远带着这份自信,相信你们的未来一定分外妖娆。21cnjy.com
教材分析
《沁园春 雪》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以“对大自然的赞颂”为主题展开,是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章,抒发的情志典范之作。
《沁园春 雪》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写于1936年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作。在该词中,毛泽东咏雪言志,通过描写壮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学好这一课,有利于本单元其它课文的学习,对培养学生诗歌欣赏能力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根据大纲、教材确定的教学要求,本科的教学目标定为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欣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品味精炼优美的语言,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对艺术手法的理解,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课时安排:一课时。21教育网
测评练习
1、《沁园春》是一首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____”是题目。
2、这首词的上阕侧重写 。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______景;“须”字以下是______景,即想象雪过天晴之景。上阕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词的下阕是评论______,抒发__________。其中由上阕到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 。“惜”字领起的七句属表达方式中的_________,后三句属_____________。21教育网
4、揭示全词的中心句是 。
评课记录
蒋宝丽:
问题设计遵循了整体把握文本的原则, 力图使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过程。朗读活动贯彻到课堂始终,学生的朗读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活动设计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21cnjy.com
云丽萍:
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具体、直观的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补充了一些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教学活动设计科学合理,重难点突出。师生互动效果较好。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21·cn·jy·com
李梦雨:
教师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重视诵读,将品和读结合起来,效果较好,课堂气氛和谐。
卜凡举:
重视诵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问题设计遵循了整体把握文本的原则,问题指向明确,注重鼓励学生表达的见解,及时评价、引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如果对学生的诵读的指导再细致些会更好。21教育网
姜斌:
这节课贯彻新的语文课程理念。 1、正确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2、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赏析理解不太到位,教师应该寻找一些教学载体,辅助教学。
李怀明:
问题设计上可以少提一些问题,将上下阕的品读任务分配给各小组,由他们先品再读,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的指导,我想这样的话,品和读会结合得更好,既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又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效果可能更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课件23张PPT。沁园春·雪 毛 泽 东诵读感知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 诵读感知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 诵读感知《沁园春·雪》细读品味 沁园春·雪 毛泽东
细读品味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 晴日,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细读品味品一品“望”字能不能换成“看”?
细读品味品一品
请你从上阕找一种写景手法细细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疯狂的侵华战争。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当时,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yuán)上,当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欣然提笔,写下了这首词。
写作背景笼天地于形内,
挫万物于笔端。自读探究
思考、交流
1、毛泽东对五位帝王持怎么的态度?
2、他评价这些古代英雄的用意是什么?
自读探究 沁园春·雪 毛泽东
自读探究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 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俱 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 自读探究毛泽东所写的“风流人物”指谁?
。
走近词人
1906.就读东山书院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1911. 长沙求学。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1917. 题游泳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 里 /雪 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弛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 /晴日,
看 /红装素裹,分外/ 妖 娆。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 /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 今 朝!
课后反思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这首词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在教学上,我想以诵读入手,让学生在吟诵之中自己领会诗词那种激昂、豪迈的情感并能通过多次朗诵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到位本词所蕴含的感情,并通过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写景手法体会本词开阔的意境。考虑到本词创作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历史背景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补充了一些教学资源,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所表达的豪情壮志。21教育网
实际授课中,教学活动推进的比较顺利,也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
1、学生诵读指导不够细致和充分。
在教学设计中,我是计划通过词语和写景手法的赏析,让学生领悟诗歌的意境,进而指导诵读,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未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品读上阕“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时,赏析了效果作用,但没有即时指出该如何读。下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应该进一步指导语气、语调,让学生读出豪迈的气魄和远大的抱负。这样,学生朗读的效果大打折扣。
2、一些问题的解决还是借助了老师的讲解和总结。对学生的品悟理解能力过高的估计,课前也没有安排课外学习(比如查询背景资料等),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课堂上的回答与我预期的相差较大。我想我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还不够丰富,也可以给学生用一处先做示范,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会更好一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总之,这节课教学内容安排较满,节奏较快,有点走马观花。我感觉自己在进行点评的时候也不够机智,不够灵活,启发性还不够,这方面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高!21cnjy.com
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与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沁园春?雪》就是训练朗诵的极好例子,需要反复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认知内容,感受韵律,品味语言,赏析手法,领会意境,发展语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和途径,它的目标是有益于人的发展。因此,诗歌的阅读与赏析不能只是机械的背记,也不能是零打碎敲的分析,关键在于带领学生深入地感知形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进入诗中情境,体悟诗意。让学生通过朗读,体悟诗中的意境美,音韵美和情感美。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