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 一 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意义米勒(法)——拾穗 在这幅画中,米勒采用横向构图描绘了三个正在弯着腰,低着头,在收割过的麦田里拾剩落的麦穗的妇女形象,她们穿着粗布衣裙和沉重的旧鞋子,在她们身后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天空和隐约可见的劳动场面。米勒没有正面描绘她们的面部,也没有作丝毫的美化,她们就如现实中的农民一样默默地劳动着。在造型上,米勒用较明显的轮廓使形象坚实有力,很好地表现了农民特有的气质。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二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丰收的黄色调中,丰富细腻的暖调子,使作品在纯朴浓厚中,具有撼人的力量。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 播 种 者 苍凉的麦田里,播种者阔步挥臂,撒播着希望的种子。飞鸟在空中盘旋,寻觅食物,掠夺播下的种子--正是一幅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壮丽图景。画家用一种雕塑般的单纯而简练的形象,概括地表达耐人寻味的内容。这幅画招到了“高等市民”的不安,他们在播种者那充满韵律感和强有力的动作中看到了类似六月革命时巴黎街头人民的形象。
米勒从来没有画过农民反抗的场面,这也许是由于他的温厚的人道精神中含有宗教情绪的缘故。但他画的胼手胝足,粗衣陋食的劳动者的形象,实际上对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上流社会就是一种抗争,虽然这种抗争是较温和的。这幅《播种者》即是如此。
胼手胝足(pianshouzhizu):手脚磨出老茧,形容经常辛勤劳作。午 睡米 勒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反对当时学院派一些人认为高贵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错误观念。1849年定居巴比松村后从事耕作,以补助生活。长期接触他所熟悉的农民,许多重要作品都在此产生。他曾说一个农民,我愿意到死也是一个农民。我要描绘我所感受到的东西。《播种》、《收获者的午餐》、《牧羊女》、《死神与樵夫》和《扶锄的人》等都描绘和歌颂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淳朴性格,也揭露了剥削制度的残酷,曾受到资产阶级的诋毁。部分作品中的人物具有宗教感情。画风以质朴、凝重、富有抒情气氛著称,但直至晚年,他的作品才引起人们的重视。捣 练 图《捣练图》是唐代名画,作者是唐代画家张萱,画作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捣练图》卷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 比较这两幅美术作品的异同,并说明其原因。
相同点:首先二者都是绘画作品,其次二幅都是描绘妇女劳动的人物肖像画等等。
不同点:一幅是中国画一幅是油画,不同国度,不同艺术形式等等。
实际上,这些疑问产生就以及设计到了美术鉴赏问题,因为提问正是我们思考的开始。什么叫美术鉴赏?
有人会说顾名思义美术鉴赏那肯定是首先要“鉴别”然后才能“欣赏”喽!正是如此,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美术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感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从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到体验,想象和评价,美术鉴赏的目的是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美术鉴赏的本质特征的审美活动。总之,美术鉴赏就在于鉴古今、评优劣、定高下。天 安 门 崇高、壮丽和神圣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来自建筑的布局、空间,还来自我们对它的认知、回忆和想象。它已经成为象征中国历史的一个审美符号,经历了古代中国文明和近代中国的屈辱与奋起,更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奔 马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此马寥寥数笔,就使这匹马有形有体,刚劲有力。采用浓墨体现鬓毛的厚密,用淡墨枯笔扫出其飞扬之势。此画采用了西方绘画中体与面、明与暗分块造型的方法,同时吸收传统的没骨法,结合线描技法,独具一格。马的头顶、胸部、马蹄、臀部留白,有强烈的光影效果,腹部阴影处,用墨比较淡,显示出了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质感。
此画能够让人感受到马呼出的热气、滚烫的体温,甚至是淋漓的汗水。它强健的生命力正是抵抗侵略的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八骏图太白行吟图 梁楷简笔画人物代表作之一。图中的李白月下独酌,仰面苍天,诗情满怀,纵思运句,一副抑郁不得志的表情。中国绘画注重神韵的画风在这副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而且达到一个新高度。李白在政治上受排挤,理想不能实现常常饮酒赋诗,以发泄笑傲诸侯、愤世嫉俗的牢骚情绪,寄托渴求个人自由。
作者在画中寥寥数笔就把“诗仙”那种纵酒飘逸的风度神韵勾画的惟妙惟肖。作者不拘泥于琐碎细节而是突出诗人的性格特征,反映了诗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的瞬间动作,并对这些状态和动作加以概略的描绘,一个鲜明的李白就呈现于人们的眼前了。 《根扎南国》是画家捐赠中国美术馆的近作之一。在此画中,进一步强化了点、线、面的抽象性节奏,落幅更加洒脱纵放。五棵古榕盘踞于画中,顶天立地,气宇非凡,森然之中不失婀娜之姿。虬结盘旋的树干、树根与背景中斑斓的色点相映衬,在力的节奏中又平添了南国的俏丽与绚烂。吴冠中是一位融合中西绘画的画家。他早年以油画为主,致力于油画民族化的探索。1975年以后转操水墨,走上了中国画创新的道路。他沿着他的老师林风眠开辟的道路,寻找东西方绘画共同的形式规律,结合西画块面中的结构与国画点线上的韵律,将西方的抽象形式美与中国的大写意并融,生化出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中国画。? 对比三位画家的绘画风格 徐悲鸿表现的是他的民族意识 梁楷表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放浪情怀 吴冠中则关注的是艺术的表现形式晒谷的妇女:真实生动的描绘了一个他所常见到的农村妇女劳动的景象,表现了劳动者特有的健康的美。矿 工:库尔贝(法)“我希望永远用我的艺术维持我的生计,一丝一毫也不偏离我的原则,一时一刻也不违背我的良心,一分一寸也不画仅仅为了取悦于人、易于出售的东西”) 舞 蹈——马蒂斯(法)《舞蹈》创作于1909-1910年,马蒂斯在创作时,把模特儿带到地中海岸边,他认为这件作品跟地中海给他的喜悦情绪紧密相连,画中背景的蓝色,寓意着仲夏八月南方蔚蓝的天空,一大片绿色让人想起翠的绿地,人物的朱砂色则象征着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体.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躯,四肢疯狂的舞动着。马蒂斯:与毕加索是20世纪最重要的画家。艺术是极其简练的,他的绘画带有平面装饰性的艺术,然而他的伟大之处正在于能够超越令人乏味的、狭小的装饰天地,从而创造了“大装饰艺术”的概念。即大胆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那就是世人熟悉的画面简洁、清晰,省略了多余的细节,以单纯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画面艺术形象。美术的六大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等1、绘画——材料和功能:油画、国画、版画、素描、水彩画、丙烯画、连环画、年画、壁画、宣传画(招贴画)、插图(装饰画)
——内容和题材:人物画(人体、肖像画、风俗画、宗教画、军事画、历史画等)花鸟画、静物画、风景画(山水画)等。
——形式语言:具象绘画、意象绘画、抽象绘画。
(国画---题材: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工笔、写意)
2、雕塑——圆雕、浮雕。
3、建筑——园林建筑、纪念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4、设计——形式语言分;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构成设计。
——内容和题材分:服装、陶瓷、工业、广告、网业、环境艺术、家具等。
5、书法——篆(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6、摄影——内容:人物、风景、动物、静物。
——形式语言:具象、意象、抽象、观念。美术鉴赏的意义一、三大功能:
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二、美术鉴赏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人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对美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培养审美的眼睛”。本课结束,运用你所领会的知识来谈谈你对这幅画的理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