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2张PPT。
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
——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1.一种珍贵的矿石,质细而坚硬,有光泽微
透明,可雕琢成簪、环等装饰品。
2.现代矿物学区别为软玉和硬玉。古代较常
见的是软玉,硬度是六度半到七度,不易受
磨蚀,呈玻璃状光泽,不透明,触之有冷而
柔的感觉。叩之有清脆的声音。
硬玉专指翡翠。《玉人》
高8.1厘米
安徽含山县凌家滩出土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新石器时代的玉距今7000年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璧
良
渚
文
化
浙江余杭县 良渚文化的中心在太湖流域至杭州湾一带,距今五千至四千年。
其遗址中的贵族大墓都随葬有大量玉器,其中最重要的是代表贵族特殊身份的玉琮、玉璧和玉钺。
璧用以礼天,琮用以祀地。钺是代表着最高杀伐之权的武器。兽面纹玉琮 (良渚文化)
高8.8厘米浙江余杭县反山出土
浙江省文化考古研究所藏猪龙玉雕
(红山文化)
高16厘米
朝阳市博物馆藏 《玉 龙》
(红山文化)
高26厘米
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
内蒙古翁牛特
旗博物馆藏“中华第一雕龙”中国玉器的艺术风格 俏色:也称巧色,即因才施艺。工匠利用玉石不同部位的色彩、纹理,设计成具有天然浑成特色的造型。商代的俏色玉器是发现最早的。
玉器基本上用于礼仪、仪仗、祭祀、装饰、陈设、饮食器皿、文房用具、杂器等。商代俏色玉雕俏色玉鳖
商
安阳考古队藏高7厘米 妇好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玉人(商)玉凤(商)
高13.6厘米
妇好墓出土 玉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之外,还赋予它以“德”的概念。
君子佩玉以洁身明志。 “玉不琢不成器”——治玉比喻君子修德。
战国时期发生的完璧归赵的故事间接的反映出当时人们上等玉器的珍视程度。“价值连城”由此得来。 —— 比 德 于 玉—— —— 大 圭 不琢 —— “大圭不琢”,追求至纯至高的境界,天然质朴的风格,形容具有纯真质朴素质的人如“璞玉浑金”;是中华民族审美的特点与优良传统。
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
1.追求玲珑剔透的华丽之美。
2.突出玉的天然材质,追求至大至高的朴素之美。
玉仙人奔马(西汉)
长8.9厘米
陕西渭陵出土玉”春水”饰 (金)
高6.5厘米 宽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两汉以后:
1.人们注重的是玉作为财富的意义。
2.视玉为可以养生、殓藏尸体防腐之物。 现代玉器雕刻
泥土的生命——陶器与瓷器彩陶艺术:是在橙红色的胎地上描绘有黑、白、红等花纹的陶器,一般陶质较细,表面磨光,经烧制时的氧化作用,大多呈“红褐色”。仰韶文化时期
(兴盛)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时期人面鱼纹盆(俯视)产生西安半坡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舞蹈纹彩陶盆距今约五千年旋涡纹尖底瓶彩 陶 瓮涡纹曲腹盆 青 花 瓷
千年瓷韵有清芳
雅室生香何乐及风靡天下中华瓷陶器:900-1050摄氏度,粘土(红陶、白陶)
声音浑厚。
瓷器:1200摄氏度以上,高岭土、瓷石
密度高声音清脆,似玉青瓷是中国伟大的的发明;
高岭土、瓷石(二元配方-优质瓷)
密度高、珠光宝气、金身玉质、声音清脆,似玉
原料元青花
夏铸九鼎——商周青铜艺术 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史家把“夏、商、周”三代称为“青铜时代” 《司母戊方鼎》 通高133厘米,口长116厘米、宽79厘米,重875公斤。此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无非是祈祷他的母亲在天之灵仍能作威作福,有吃有喝。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 大鼎腹内壁有"司母戊"三字铭文四羊方尊《曾侯乙编钟》钟 架 铜 人钟钩、爬虎套环曾侯乙尊盘(春秋战国)尊高33.1cm,盘高24cm 是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盘中注热水可温热尊中的冷酒。通体蟠螭、镂空的蟠龙。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厘米。《马踏飞燕》东汉时期 马昂首甩尾,头微微左侧,三足腾空,只有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的龙雀背上。"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郭沫若曾泼墨挥毫,写下了“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豪迈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