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欣赏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欣赏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8-19 13:1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 传统艺术的根 脉—玉器
古代玉器艺术 之美术鉴赏怀珠
韫玉金 风玉 露 金


液浑


玉戛玉鸣金 金口玉牙金


言金


音金马玉堂兼葭倚玉金马玉堂金


振金童玉女 金相玉质金镶玉裹玉金玉锦绣 金玉锦绣金玉良缘金


句 金


裹 怜


玉璞



3、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
4、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5、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6、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7、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8、玉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9、玉在山而木润,玉韫石而山辉。
10、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11、磊落光明其人如玉,慈祥岂弟与物皆春。
12、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
13、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
14、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珑透彩光。
……1、苍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问题1:谁能说说什么是玉?一、玉石之分——玉的定义

要欣赏玉器艺术,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玉? “石之美者”。从广义上讲,玉也是石材中的一种。
到东汉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归纳为“五德”
一,必须是天然形成,具有一定的比重。
二,必须是质地坚韧,具有一定的硬度。
三,必须是光泽莹润,具有一定的透明度或不透明。
四,必须是色彩绚丽,具有漂亮的单纯颜色。
五,必须是音色悠扬,具有发声的物理特性。
这就是是古人对什么是玉所下的最科学、最完整的定义。也是我们鉴定玉质好坏与真假的基本科学依据。
近代人刘大同先生在《古玉辨》中称,“古玉有四异:一具天然之九色,较他物特多;二经人工之雕琢,较他物特精;三受地气之酝酿,较他物特润;四纳各色之沁入,较他物特艳;其品格非同寻常,焉得不贵”。此番议论,可以说是把古玉的名贵之处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玉器的种类


问题2:玉从材料方面讲有多少的种类?
玉,有固定的天然特质,根据玉质的不同,创作的玉器作品也就各有千秋.第一类,“东方玉“。
是一种蛇纹石和透闪石共生的矿物,硬度在4.5度至5.5度之间。常见的有各种岫岩玉和南阳玉等。到商代中期的古玉器,大都使用此类材料。 第二类,“西方玉”,俗称“软玉”。
是一种透闪石与阳起石混合的矿物,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软玉的 种类非常多,蓝田玉、和田玉、玛瑙、水晶、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等等。明清之前的作品多用此玉。第三类,“南方玉”,俗称“硬玉”。
是一种钠铝硅酸盐的混合矿物,硬度在6.5度至7度之间, “ 硬玉” 专指翡翠,属辉石类,质地坚密,有玻璃光泽,对着光看有隐约的水 晶结构,拿在手里面有沉甸甸的压手感。此种材料产于缅甸北部地区,从清代初期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各组分到的玉饰品进行观赏,并作类别的区分和真假的辨认。课后按要求填写在试卷上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问题4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出现具备了哪些条件?问题3:
中国古代玉器最早起源于哪个时期?
第一,人类美感的出现。
第二,美石的发现。
第三,制作工艺的成熟。
……四、玉器的起源 “素活”是由古代玉雕艺人根据青铜器及有关器皿的造型演变创造而来,形制繁多,工艺极为复杂,运用圆雕、浮雕、镂空雕、阴刻雕的装饰雕刻的一种技法,纹饰有饕餮纹、夔纹、龙凤纹、鸟兽鱼虫纹、几何纹等。主要器型有薰、炉、瓶、鼎、壶、钟、斛等,该技艺流传至今,已被国家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堂解答:
什么是大圭不琢,璞玉浑金? 古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未经雕琢的玉石不能称作是真正意义上玉器的。 人们在加工玉器的过程中,体现为两种不同之美的审美追求。
一种是追求玲珑剔透的华丽之美。一种是突出玉的天然材质,追求至大之高的朴素之美。问题6:有哪位同学知道在古玉器制作工艺中什么是“俏色“工艺?什么是”素活”艺术?
“俏色”就是巧用材料设计,是玉石雕刻的重要技巧,它要求工匠艺术家要善于相石、因材设计。(请认真听讲,课后作业要回答) 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把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推上第一个历史高峰时期。
问题5
纵观历史,后期又经历了那几个高峰时期?各有什么特点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特点:
1,出土的玉器器种有生产工具、装饰品、祭祀器三大类,器物品种多,文化内涵丰富而神秘;
2,红山文化出土器以器为代表,良渚文化出土器以为玉琮、玉璧为代表;
3,琢玉工艺较为完备,从出土器物分析有片雕、浮雕、圆雕、镂雕、阳线雕、阴线雕六种雕刻方法;
4,出土玉器器物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作品
北方地区 红山文化 《 玉龙》等
山东半岛 龙山文化 《三鸟首玉璇玑》等
东南沿海 良渚文化 《兽面纹玉琮》等
(良渚文化)
《兽面纹玉琮》高8.8厘米
玉琮上刻有精美的神徽图案
浙江余杭县反山出土
浙江省文化考古研究所藏 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纹饰中,主要是阴刻直线,既深且粗,犹如凹拗,底部较上祀为宽阔。另有一些用硬金刚石之类划出的阴刻线,曲而且甚细。 《猪龙玉雕》高 16厘米
朝阳市博物馆藏
玉雕头部像猪,精炼有力的线条勾刻出的头部生动有趣。《玉龙》高26厘米
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
内蒙古翁牛特旗博物馆 山文化的《玉龙》身躯弯作C字形,尾部微微内勾,形成富于力度的弯弧,龙首前伸与向后扬起的长鬣前后平行,整体造型洗练完整。有阴刻直线网纹,较少用线雕。商代玉器继承了前面的艺术而又有新发展。除了类型丰富外,还大量出现了肖生器和服饰器,礼玉、玉兵器更为发达;神话、巫术成为商代玉器所表现的重要对象。夏商周时期,尊贵的玉礼器和青铜器一样,成为贵族统治者政治权利和神权的象征物。

夏代玉器出土较少,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出土的玉器为代表。主要有玉戈、玉刀、玉钺三类。(商) 《玉凤》 高13.6厘米 妇好墓出土
头戴花冠,长尾飘扬,轮廓十分优美。商 《玉人》高7厘米
妇好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周代玉器出土数量极多,玉器在整个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常见类型有礼玉、组佩玉、肖生玉、殓葬玉、生产工具、玉兵器等;
2,制作工艺有明显继承,而相比前代更加纯熟;
3,“礼玉文化”的时代特征明显,凸显出玉器的权力象征。《玉虎》长4.3厘米,宽0.9厘米,厚0.5厘米。青玉,深冰青色,局部受沁有黄褐色斑纹。玉质细腻,透明。整体呈弯曲三棱形,方眼,尖尾,头饰卷云纹。头端顶部有一孔分别与棱两侧的小孔相互透穿。《玉圭》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特点:
1,数量多,器类丰富;
2,出现浅浮雕装饰纹;
3,雕琢工艺装饰性更强,
形制开始圆活多变。《玉虎》春秋早期
河南省博物馆藏战国,玉饰 (战国)
《龙凤玉佩》长48厘米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 长带状的玉饰用5块玉料雕琢为16节,整体结构以方形、椭圆形4组较大的玉片饰为主,穿插以态不同的小件玉饰、形成富于变化的组合。作者分别应用平雕、透雕、线刻等多种技艺,将各节分别琢成龙、凤、壁、环等形状,各节之间以活环或玉销连接起来,可以灵活地折叠,有人推测它可能是古人系冠的帽带(玉缨)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经济繁荣的时代。 是华夏传统文化确立的时期,无论是玉器本身还是玉德的观念都已深深融入到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汉代是继西周之后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二次高峰。
其特点是:1,种类繁多。此前所发现的夏商周玉器的类型,在汉代出土器中应有尽有;
2,从汉玉造型上看主要有几何形和肖生两大类;
3,从工艺特点上看,汉玉线条明快、简洁、圆润。
4,从表现内容上看,玉器与神话、宗教、礼仪、殓葬等息息相关。
5,常见的玉器纹饰有谷纹、云纹、勾连云纹、天禄纹等西汉楚王陵金缕玉衣玉片总数为4248片,长174、宽68厘米的玉衣是目前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工艺最精、最有价值的国宝。
1994~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现藏徐州市博物馆。
唐代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开拓西域,畅通丝绸之路,和田玉料源源内输,因此,唐代玉器材料以和田玉为主。玉器制作在秦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出现了新的高峰。

唐代玉器,生产数量虽然不多,但在质量上均是精雕细琢,其品种和艺术风格上都有新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承前启后的特点。器形以装饰用玉和生活实用器具为主,玉佩一改战国及汉代佩玉的组合形式,出现了头部装饰玉步摇,出现了佛教玉器,主要有玉佛和玉飞天以及新器形玉带板。

唐代玉器装饰纹样方面多姿多彩,首次出现了植物纹图案,常见的有各类花卉瓜果,并且出现了飞禽走兽、人物纹饰等,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最重要的特点是在花、鸟、兽等器物边缘饰有细密而较长的阴刻直线,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
唐代玉器在继承传统玉雕的基础上同时吸收了中亚等地区的艺术,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玉雕风格。另外,还有唐代独有的胡人形象,卷发,深目高鼻,穿紧身窄袖长衣,足着长筒靴,或翩翩起舞,或手执奇珍异宝跪地敬献,或弹奏各式乐器,或舞狮,或呈杂耍状,是当时唐与西域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玉骑象歌舞伎》《飞天》玉花鸟纹梳,长10.5cm,宽3.5cm,厚0.4cm。梳玉色白中略青,半圆形,薄片状。外弧饰镂空花鸟纹,中部为3朵花,两侧各有一鸟。梳齿集于下弦,齿密而间距细小,底端平齐。唐代妇女往往在头部插梳以为装饰,此件玉梳器薄、齿短,恐非用以梳理头发,而应是置于头部的饰物。唐至五代,用于头部的玉饰品一般都较薄,且玉质精良,表面少起伏变化,刻画图案多用阴线,线条直而密,这些特点在此玉梳上有明显的体现。宋代玉器特点:
1,玉器开始商品化,世俗化;
2,出现崇古风潮,汉代流行的谷纹、莆纹云纹、勾连云纹、螭纹、天禄纹在仿古玉器器物上重新出现;
3,宋代玉器出土器常见的是帐坠儿、扇坠儿、执菏童子、圆雕玉人和动物;
4,镂雕工艺出现新形式,双层镂雕在南宋走向成熟。青玉龙首饰
长17.4,宽9.8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元代玉器特点:
1,草原民族特色鲜明。辽金元出土玉器多反映契丹族、女真族和蒙古族特有的生产、生活和礼仪方式,以鹅、雁为题材的玉器出现;
2,佛教文化题材丰富,辽代以后佛教或与佛教文化相关的玉器激增;
3,琢玉工艺总体来讲豪放粗犷,元代镂雕玉器表面抛光较好,但镂空内部绝不打磨,加工工具制作痕迹明显。明代玉器特点:
1,明代玉器品种多样,形式丰富;
2,民俗和故事性的内容融入预期题材,谐音隐喻的玉器大量出现;
3,明代前期玉器纹饰复杂多样,工艺精良,后期的玉雕则商品化明显,艺术水准有所降低。清代玉器特点:
1,清代玉器分为宫廷和民间两大类,以宫廷玉为代表;
2,玉器题材与明代大体相当,仿古玉器明显增加;
3,新出现的玉器器型有玉扳指、烟嘴、鼻烟壶等,盛行屏风、瓶炉、执壶等大件陈设类玉器;
4,玉器制作技法登峰造极,炉火纯青,活环、掏膛技术精湛绝伦,抛光技术极其考究。清代是继周、汉之后,古玉器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   玉白如脂。壶体为圆形,通体及盖、纽均雕作瓜棱状,腹部一侧凸雕羊首为流,肩部设3个系纽,上接3柄如意形铜胎掐丝珐琅质地的提梁。壶底中部阴刻隶书“嘉庆御用”四字款。   玉壶是清代宫廷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样式极多,除羊首壶外,尚有凤首壶、龙首壶等,还有与玉杯、盘成套者。此壶以瓜棱形作器身,以羊首作流,结合了动物和植物的题材,又将玉器的素净与珐琅的斑斓集于一器,造型新颖别致,从质地到作工均属上乘,为清嘉庆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玉羊首提梁壶》 。 清嘉庆
通梁高16.8cm,通盖高10.1cm,口径8.9cm,足径6.8cm
五、古玉器的功能与价值  

玉器的发展伴随着我们民族的生息繁衍和文明进步,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崇玉尚玉,对玉的钟爱已经达到了五体投地的程度。无论是祭祀神灵,还是显示权力;无论是推动生产,还是装点生活,玉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几乎成为一种信仰,一种崇拜。主要表现在:
1、政治功能:古玉器为等级制的物化,玉的道德、文化观念。   
2、礼仪功能:礼仪用玉一直占中国古玉器的主流。  
3、装饰功能:佩饰与玩赏是古玉器的最初功能。   
4、宗教功能:有宗教用玉.
5、经济价值:古玉器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6、古玉之所以名贵,主要在于它的艺术价值。
六、玉德

古人云:“君子比玉于德”、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从古至今,中国人爱玉,以玉比德,以玉养德,不只是因为它外在的美,而是因为透过它的钻研之美闪烁出一种深刻的内涵。玉作为自然界中一种硅酸盐无机物,自身并无什么功力,更没有什么神通。但经过人工的碾磨雕琢和大地的经久淬炼,它那种坚韧、刚毅、纯洁、朴实、高雅、稚拙、灵透、温润自然属性便充分地显现出来,并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归结到一点就是玉的品格。如供玉能祈福,佩玉能避邪,食玉能长生,塞玉能防腐等等,但都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玉德被归结为仁、义、礼、智、信“五德”,这就是传统文化中玉德的本质和真谛。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世世代代在思考、在感悟,并用玉的品格不断地净化心灵,校正人生,使玉的品格人格化,逐渐形成了中国玉文化的一种传统美德——玉德。玉德是玉文化的精髓,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标志。


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经过七千多年的持续发展,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经过历代统治者和鉴赏家的使用赏玩,经过礼学家的诠释美化,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价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层使人难以揭开的神秘面纱。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能替代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个人能用“君子以玉比德”的标准来衡量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谢谢聆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