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第1节 透镜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 透镜1.认识透镜,学会测凸透镜焦距的基本方法,会利用三条特殊光线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2.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第1节 透镜(课前自学完成,完成时间:3分钟)
1.完成如图5.1-1甲、乙两图的光路。
2.如图5.1-2所示的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属于凹透镜的是 ;对透过的光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是 ,对透过的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以上各空均选填字母) a、cb、db、da、c第1节 透镜3. 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有 个,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 。
4.远视镜片属于 镜,近视镜片属于 镜。焦距凹透平行两凸透第1节 透镜(阅读、实验、观察获取新知)
新知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阅读教材P90~91,回答问题,5分钟内完成。
1.透镜是透光材料制成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按其厚薄的形状可分为两类:
(1)中间 、边缘 的透镜叫做 。
(2)中间 、边缘 的透镜叫做 。
2.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 。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 。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画主光轴应用点画线。凸透镜凹透镜光心厚薄薄厚主光轴第1节 透镜新知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按课本P91图5.1-4所示完成实验,并观察现象,回答问题。
1.放大镜实质是 透镜,对光有 作用。会聚凸第1节 透镜●实验与观察
2.演示1:让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
现象: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 (选填“靠近”或“远离”)主光轴偏折,而且在主光轴上会聚成一亮点。
结论: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
注意:光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比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光束变窄,但不一定会聚到一点。会聚靠近第1节 透镜3.演示2:让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凹透镜,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
现象: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后, (选填“靠近”或“远离”)主光轴偏折。
结论: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发散远离第1节 透镜新知三焦点和焦距
●阅读课本P92“焦点和焦距”的内容,观察课本图5.1-7,回答问题。
1.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 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 ,用符号 来表示。 到凸透镜 的距离叫做焦距,用符号 来表示。
2.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 ,且关于光心对称,凸透镜两侧焦距 。
3.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 。相等强焦点会聚焦点F焦点光心f第1节 透镜新知四三条特殊光线
●小组合作,按提示要求完成如下光路图,5分钟内完成。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光通过透镜折射中有三条特殊光路:
1.过透镜光心的光传播方向 。完成如图5.1-3所示的光路图:不改变第1节 透镜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透镜折射后经过 。对凹透镜来说,它的焦点是虚焦点,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 。完成如图5.1-4所示的光路图:虚焦点焦点第1节 透镜3.过焦点的光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 。对凹透镜来说,它的焦点是虚焦点,入射光线的正向延长线过焦点。完成如图5.1-5所示的光路图:主光轴第1节 透镜新知五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阅读课本P92“想想做做”,设计利用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案。
依据: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如图5.1-6所示)。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前后移动凸透镜,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最细、最亮的光斑,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光心到白纸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第1节 透镜1.请完成图5.1-7中各透镜的光路图。
第1节 透镜2.如图5.1-8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阳光,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此时该亮斑距凸透镜的距离为8 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换成凹透镜再做这个实验,在纸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很小、很亮的光斑。不能8第1节 透镜3.如图5.1-9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1
B.一定等于1
C.一定大于1
D.可能小于1,也可能大于1A课件14张PPT。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征。
3.学会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以及调节技巧。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课前自学完成,完成时间:3分钟)
1.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的镜头都是 镜。
2.投影仪是将投影片上的图像(相当于物体),通过 在屏幕上生成一个 、 的 像的仪器。
3.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能在底片上得到一个 、 的 像。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像可用光屏承接, 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 立,且与物体分别位于透镜的 侧,所成的虚像总是 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且与物体在透镜的 侧。凸透实凸透镜倒立放大实倒立缩小实虚倒两正放大同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阅读、实验、观察获取新知)
新知一探究照相机成像
●阅读课本P94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3分钟后回答。
1.照相机的主要构造: (凸透镜)、 (光屏)、光圈和快门。
2.成像特征: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能在胶片上得到一个 、 的 像(图5.2-1甲)。胶片实镜头凸透倒立缩小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3.如图5.2-1乙所示,早期的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 、 的;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 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4.调节方法:要使照相机胶片上的像变大,必须 (选填“缩短”或“伸长”)镜头, (选填“增大”或“减小”)暗箱的距离。倒立增大倒立缩小伸长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阅读课本P94“想想做做”的内容,利用自制的一个如图5.2-2所示的模型照相机。
5.你观察到模型照相机薄膜上的景物是 、 的。缩小倒立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新知二探究投影仪成像
●阅读课本P95“投影仪”的内容,观察老师的演示,对照图5.2-3,并完成以下填空。
1.主要构造:聚光镜、 (凸透镜)和 (光屏)。
2.成像特征: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 镜,使用投影仪时,投影片作为物体,像成在屏幕上,能得到一个 、 的 像。屏幕实镜头凸透倒立放大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3.调节方法:
(1)要使投影仪屏幕上的像变大,方法有:
①使屏幕 (选填“远离”或“靠近”)投影仪;
②把镜头向 (选填“上”或“下”)调,使投影片 (选填“远离”或“靠近”)镜头。
(2)要使投影仪屏幕上得到一个正立的像,必须把投影片 (选填“正”或“倒”)着放。远离靠近倒下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新知三探究放大镜成像
●观察图5.2-4,并实际体验一下,回答问题。
1.放大镜的主要构造:一个带柄的框架内安装上 镜制成放大镜。
2.成像特征:让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透过它能看到一个 、 的像。
3.调节方法:要想透过放大镜看到更大的像,必须把放大镜 (选填“靠近一些”或“远离一些”)被观察的物体。凸透放大远离一些正立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新知四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阅读课本P96“实像和虚像”的内容,并利用三条特殊光线在图5.2-5中作出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
根据阅读、观察和作图可知: 的像叫做实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 (选填“同侧”或“异侧”); 的像叫做虚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的 (选填“同侧”或“异侧”)。不能用光屏承接同侧能用光屏承接异侧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1.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
2.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同学拍照。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全身像,若要改拍半身像,则应该( )
A.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AA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3.投影仪的器件中有镜头和平面镜,其中前者的作用是 ,而后者的作用是 。
4.放映幻灯片时,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那么幻灯片的正确放法应选择图5.2-6中的(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改变光路,把图像反射到屏幕上,便于观看B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5. 考古学家鉴别出土文物时,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往往通过一个光学元件来观察文物,如图5.2-7所示,这个光学元件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
6.使用放大镜时,当放大镜逐渐靠近被观察的物体时,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大小将逐渐 ,但与原物体相比较仍是一个 、 的像。C放大变小正立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7.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是凸透镜
B.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C.老花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D.照相机镜头是凹透镜A课件18张PPT。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学会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去分析实际的问题。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前自学完成,完成时间:3分钟)
1.照相机和投影仪都能成 的 像。
2.照相机成像时,它的物距比较 ,且物距总是大于像距,成的是一个 像。
3.投影仪成像时,它的物距比较 ,且物距总是小于像距,成的是一个 像。
4.放大镜成像时,离被观察的物体很近,透过它能看到一个 像。
5.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分析,可发现: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 有关。实倒立、缩小的实倒立、放大的实正立、放大的虚物距倒立大小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阅读、实验、观察获取新知)
新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阅读课本P97“实验”的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猜想与假设
1.通过分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条件和特征,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与 有关。
2.如图5.3-1所示,假设物距处于以下三种情况:①物距远(u>2f);②物距近(f 三、实验装置器材:(如图5.3-2所示,请填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 、 、 、 、 、 。凸透镜光心火柴实像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刻度尺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实验过程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为f= 。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 、 、 。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 、 、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 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烛焰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所成的像 ,便于观察。
2.组装实验装置如图5.3-2所示。蜡烛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同一高度落在光屏中心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调整蜡烛到透镜光心的距离至较远的位置(u>2f),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性质和测量出此时蜡烛及其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即物距和像距,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1上。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 多次改变蜡烛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性质和测量出每次蜡烛及其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即物距和像距,并记录在实验表格1上。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拓展实验
5.调整蜡烛到离凸透镜两倍焦距的位置(u=2f),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性质和测量出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2上。
6.调整蜡烛到凸透镜焦距的位置(u=f),移动光屏,观察是否能够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五、分析与讨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如下结论:
1.当物距u>2f时,凸透镜成 、 的 像,像距与焦距关系是 。像与物在透镜的 (选填“同侧”或“异侧”)。
2.当f像与物在透镜的 (选填“同侧”或“异侧”)。
像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或f2f)倒立缩小实倒立放大实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当物距u4.当物距u=2f时,凸透镜成 、 的 像,像距与焦距关系是 。像与物在透镜的 (选填“同侧”或“异侧”)。像距等于两倍焦距(或v=2f) 不能正立放大虚同侧异侧倒立等大实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当物距u=f时,在光屏上 得到像,透过凸透镜 观察到像。(以上两空均选填“能”或“不能”)
6.当 时,凸透镜成实像;当 时,凸透镜成虚像。
7.当 时,凸透镜成正立的像;当 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像。
能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不能物距大于一倍焦距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8.通过实验探究发现: (选填“有”或“没有”)出现缩小的虚像。
9.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凸透镜所成的像 出现倒立的虚像, 出现正立的实像。(以上两空均选填“有”或“没有”)没有没有没有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为了规范城市的交通秩序,交警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5.3-3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B.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C.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D.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B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5.3-4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 )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的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D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夏天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叶脉放大了。这种情形下,叶脉应该位于“凸透镜”的( )
A.二倍焦距处
B.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焦距以内
D.二倍焦距以外C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 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5.3-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D.若王亚平与水球的距离变远,“倒影”会变大C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如图5.3-6所示,F点到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P点到透镜的距离为两倍焦距。当蜡烛放在A点时,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像。把蜡烛移到B点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明亮、清晰的像,所成的是 、 的 像。实右倒立放大课件13张PPT。第4节 眼睛和眼镜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 眼睛和眼镜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知道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3.知道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4.了解眼镜度数的表示方法,会设计“测量老花镜度数”的实验方案。第4节 眼睛和眼镜(课前自学完成,完成时间:3分钟)
1.眼球好像一架 。角膜和 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凸透镜折射后,在 (相当于光屏)上成 、 的 像,刺激分布在 上的感光细胞, 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于是我们看见了物体。
2.如果经过 后,远处景物的像未能落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到了视网膜前,这样的眼睛属于 ,应配 镜加以矫正。照相机晶状体视网膜倒立缩小实视网膜视神经晶状体近视眼凹透第4节 眼睛和眼镜3.有些人看近处的景物相当吃力,他们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这样的眼睛属于 ;这种现象在 (选填“青少年”或“老年”)人群中很普遍。这种眼睛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 ,应配 镜加以矫正。
4.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约为 cm, 镜片的度数是正数, 镜片的度数是负数。凸透近视远视眼老年后面25远视第4节 眼睛和眼镜(阅读、实验、观察获取新知)
新知一眼睛
●阅读课本P100“眼睛”的内容,完成以下内容。
1.正常眼睛的调节
(1)眼睛是一个精巧的调焦系统。正常的眼睛无论是在眺望远景时,还是在看近物时,都能看得清楚。原因是晶状体本身是弹性体,睫状体可以根据视物的远近调节晶状体表面的弯曲程度,从而改变晶状体的 ,使物体的像总落在 上,这种叫做眼睛的调节。视网膜焦距第4节 眼睛和眼镜(2)如图5.4-1甲所示,当看远处的物体的时候,睫状体放松, 比较薄,焦距变 ;如图5.4-1乙所示,当看近处的物体的时候,睫状体收缩, 变厚,焦距变 ,这样可使物体的像总落在视网膜上,产生清晰的视觉。
2.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眼部肌肉处于正常状态,能十分仔细地看清物体时,物体离眼睛的距离称为 距离,正常眼睛的这个距离的是 cm。25晶状体长晶状体短明视第4节 眼睛和眼镜新知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阅读课本P100~101“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内容,完成以下内容。
1.如图5.4-2所示,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 ,来自远方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 的光斑。
2.矫正近视眼要配戴 镜,原理是 。请在图5.4-3方框中画上合适的镜。模糊凹透镜能使光发散凹透厚强长前第4节 眼睛和眼镜新知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阅读课本P101“远视眼及其矫正”的内容,完成以下内容。
1. 如图5.4-4所示,形成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 ,来自近处的物体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 ,在 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矫正方法是:在眼球前放一个 镜。原理: 镜能使光线 。
2.人们上了年纪以后,眼睛睫状体对 的调节能力 ,太近、太远的物体都看不清楚。会聚减弱薄弱短视网膜视网膜凸透凸透晶状体第4节 眼睛和眼镜新知四眼镜的度数
●阅读课本P101~102“科学世界”的内容,完成以下内容。
1.透镜 的标志着它折光本领的大小, 越大,其折光本领就越 。人们把 叫做透镜焦度,用 表示,把焦度乘以 后,就是我们所说的眼镜的度数了。(焦度=1/f)焦距焦距小透镜焦距的倒数Φ100第4节 眼睛和眼镜2.当焦距f以为单位时,焦度的单位是屈光度。由此我们可得出眼镜的度数和焦距关系: 眼镜的度数D= 。
3.现有近视镜片为-200度(也记作-200°),则该片透镜焦度为-2屈光度,其焦距为 ,是 镜。
4.焦距为0.2 m的凸透镜,焦度为 屈光度,用它做成的远视镜片为 度。凹透500+50.5 m第4节 眼睛和眼镜●小组讨论:如何测量一副老花眼镜的度数?先测出老花镜的焦距,再用公式D=100f 即可计算出老花镜的度数,具体方法如下: 把老花镜的镜片正对太阳光,在镜片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前后移动镜片,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最细、最亮的光斑,然后用刻度尺量出镜片中心到白纸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镜片的焦距。第4节 眼睛和眼镜1.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趋于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5.4-5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第4节 眼睛和眼镜2.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 )
A.正立、等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B课件12张PPT。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1.知道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
2.了解视角对观察物体的影响。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课前自学完成,完成时间:3分钟)
1.显微镜
(1)结构: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 ,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 。
(2)原理:物镜相当于一个 的镜头,能成一个 像;目镜相当于一个 ,能成一个 像。物镜正立、放大的虚透镜凸透镜目镜投影仪倒立、放大的实放大镜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2.望远镜
(1)结构: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 ,靠近 的叫做目镜,靠近 的叫做物镜。
(2)原理:物镜相当于一个 的镜头,能成一个 、 的 像;目镜相当于一个 ,能成一个 、 的 像。被观测物体凸透镜 眼睛照相机倒立缩小实放大镜正立放大虚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阅读、实验、观察获取新知)
新知一显微镜
●阅读课本P103“显微镜”的内容,了解显微镜的结构,3分钟内完成以下内容。
如图5.5-1所示,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 、 的 像,所以微小物体AB必须放在物镜L1的焦点前附近。目镜的作用是把物镜所成的像当作物体,得到它 的 的 像。虚倒立放大实正立放大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新知二望远镜
●阅读课本P103~104“望远镜”的内容,5分钟内完成以下内容。
1.望远镜的结构
如图5.5-2所示,望远镜由两组 组成,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 ,靠近眼睛的叫做 。
目镜凸透镜物镜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2.望远镜的原理
的作用好像一架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个 、 的 像; 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虚像,但是我们感觉到物体被放大了。
3.视角:如图5.5-3所示,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的大小与 和 有关,并且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就越 。大物镜倒立缩小实目镜物体本身的大小物体到眼睛的距离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1.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物镜的焦距较长,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B.显微镜的目镜的焦距较长,物体第二次成的像再次放大成实像
C.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成的像是实像,再通过目镜成的像是虚像
D.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成的像是虚像,再通过目镜成的像是实像C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2.用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体经过物镜所成的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3.下列关于视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视角越大,我们看到的物体越清晰
B.视角越小,我们看到的物体越清晰
C.物体越大或离眼睛越近,视角就越小
D.视角的大小与我们能否看清物体无关CA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用望远镜观测日食
一般用作观测风景的双筒望远镜,体积小,携带方便,而且视野广阔,容易寻找目标,价格也较便宜,是人们观测日食的理想工具。这类望远镜主要由一组凸透镜作物镜,远处景物的光线透过物镜成像于焦点附近,再由目镜放大影像。
通常可选择“7×50”或“8×30”的类型,“7×”表示放大倍率为7倍,“50”表示镜头口径为50 mm。镜头口径越大,会聚的光越多,所成的像越明亮,分辨越清楚。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一些正式的天文望远镜大多附有赤道仪底座,可以很方便地追踪太阳的移动,配上照相机,就可以进行追踪拍摄,但这种折射式望远镜价格比较贵。
反射式望远镜也可用来观测日食、月食,但由于它的镜筒不是密封的,经阳光照射后管内的空气受热而形成扰动性气流,会影响成像的质量,观测效果不太理想。
(1)将文中提到的望远镜的原理用线画出来。这类望远镜主要由一组凸透镜作物镜,远处景物的光线透过物镜成像于焦点附近,再由目镜放大影像。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2)现有甲、乙两架双筒望远镜,每一个望远镜上都刻印着型号,型号分别为“7×50”“10×25”。那么 (选填“甲”或“乙”,下同)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大,夜间使用应选择 望远镜。
(3)文中提到几种望远镜?请列举出来。甲3种,分别是双筒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反射式望远镜。乙课件19张PPT。总复习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五章 总复习1.凸透镜不只对平行光具有会聚作用,而是对所有光都具有会聚作用。
同样,凹透镜对所有光都具有发散作用。
2.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在主光轴上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
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第五章 总复习3.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来工作的。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像的大小和正倒是相对于物体本身而言的。虚像和实像都可以用眼睛观察,都可以用照相机拍摄。
由实际光会聚而成的像是实像,
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是虚像。第五章 总复习5.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注: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物远像近像小,物近像远像大。
6.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厚薄程度,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第五章 总复习7.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前,需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8.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后,需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大约是25 cm。第五章 总复习9.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的镜头,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10.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的镜头,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1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将物镜所成的像再次形成正立的虚像,但这个像相对于物体而言,是倒立的。第五章 总复习1.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5-1所示,则奶奶的眼镜是( )A第五章 总复习2.如图5-2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实像的是( )
C第五章 总复习3.照集体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向前伸一些
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A第五章 总复习4.如图5-3所示,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 )
A.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B.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
C.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
D.以上三种像都可以看到D第五章 总复习5.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5-4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C.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
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D第五章 总复习6.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4 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B第五章 总复习7.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照相时在底片上形成一个像。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底片上形成清晰的像,需要旋转镜头上的 (选填“光圈”“快门”或“旋钮”),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拍摄远处的景物时,需要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选填“近”或“远”)一些。近凸透旋钮第五章 总复习8. 小华参观展览会时,在一个小展室里看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他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而不可即。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如图5-5所示,则这个玻璃屏风是 镜,这个虚拟导游是 (选填“虚”或“实”)像,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凸透实第五章 总复习9. 如图5-6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图5-6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图5-6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分相当于一个 ,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这种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有 (写一种)。照相机凸透镜实第五章 总复习10. “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5-7所示。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 的范围,能形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11.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形成了一个 镜,它对太阳光有 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倒立会聚凸透大于二倍焦距凸透第五章 总复习12.完成图5-8中各图的光路。第五章 总复习13.小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 实验装置如图5-9所示,F和P分别为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处。
(1)蜡烛从大于凸透镜2倍焦距处开始,向焦点方向移动,在这过程中,像到透镜的距离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变大增大第五章 总复习(2)如图5-9所示,如果蜡烛因燃烧而变短,则光屏上的烛焰的像会 (选填“上升”或“下降”)。
(3)如图5-9所示,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实验过程中如果用白纸遮挡凸透镜的上半部,那么,光屏上的烛焰的像会怎样变化? 。上升能成完整的烛焰的像,但比原来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