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8-19 13:30:01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传统艺术的根脉
——玉器
《旧石器时期玉器》
玉的鉴别方法:
水鉴别法: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久不散者是真玉。
手触摸法: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观察法:将玉对着光亮处观察,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的是真玉。
舌尖鉴别法: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
新石器时期玉器
红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玉猪龙》
玉琮
玉璧
玉圭
玉琥
玉璜
玉璋
商周时期“俏色”玉器
《玉龟》
《玉鹰》
《玉人》
孔子曰:“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
《玉佩》
东周到两汉时期玉佩
《西汉玉佩》
《金缕玉衣》
谢谢观赏
盛世收次
Ssc.
ch
n
友来宝
Baidu百利
博物部
c
汇图网www.huitu.con

Ba百
中华古刚
))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玉器的发展,及其不同年代玉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玉器在我国历史中的发展,及其蕴含的深刻意义和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欣赏能力还有一定欠缺,需要老师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进行引导。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玉石之分。
玉石文化在不同年代发展变化及其特点。
鉴赏好坏玉石。
教学难点:玉石在不用年代发展的特点,及其代表意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调查班级上有王字旁名字的字,将这些字写在黑板上,翻查这些字的含义,都有着美玉,美丽的石头的意思,王字旁就又玉字演变而来。再展示甲骨文“玉”的图片,让学生们猜一猜这个字,猜一下这个字象形的东西,有着什么样的意思,根据这两点,引导学生们推断出玉出现的时间,可以大致推断出是在旧石器时期出现的玉石。
活动2【讲授】导入
提出问题,什么是玉 引导学生边猜测边思考。归纳答案,石之美者为玉,比较玉与石头的不同。
活动3【活动】实践
请一名同学在讲台前比较玉与石头的区别,从触感、观感、听感三方面来进行比较,玉石比石头光滑温润,玉石比石头晶莹剔透,玉石比石头清脆悦耳。介绍四种基本鉴别玉石的方法:触摸法,观看法,滴水法,舌砥法。利用学习驱动式小组,要求各组按照四种方法进行甄别实验。
活动4【讲授】系统学习
介绍玉的两大分类:硬玉和软玉。引出我国四大特色产玉地区,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河南“独山玉”,湖北“绿松石”。展示不同颜色的玉器,并设置小环节,让学生们猜猜哪个玉最名贵,引发学生们的兴趣,进行猜测讨论,老师公布结果,黄色的玉因产量稀少而相对名贵一些。
抛出问题,玉器是在什么时期开始发展的 新石器时期,由于人们制作玉器经验不足,工具不完善,艺术欣赏水平也较低,玉器样式简单,线条简单粗矿,多以动物图案为题材,小件玉器较少。PPT展示代表作品《玉猪龙》。主要用途是在祭祀活动中的礼器,典型代表玉器“六器”:玉琮、玉璧、玉璜、玉璋、玉琥、玉圭。在PPT中展示并加以说明介绍。
商周时期玉器有了较大的发展,玉器也渐渐普遍起来,由珍贵的礼器发展成了常见的摆件,在工艺上有了发展,有了“俏色”工艺,并列出一系列俏色玉器图片,典型作品“玉龟”。题材也由单一的动物,增多到了人物。
东周到两汉时期玉石又有发展,玉变成了一种神圣的信仰,引用孔子的话“昔者君子比德与玉焉,温润而泽,于玉。”“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并请同学来翻译。玉器变成了一种配饰,成为身份的象征。引出和氏璧的典故。
两汉时期,玉成为了陪葬品,最典型的就是“金缕玉衣”,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们感受两汉时期的文化并且了解玉器制作的繁琐程序,体味我国博大精深的玉器文化。
组织学生自主总结本科学习内容,教师进行补充。
活动5【练习】总结
观赏现代精美玉器,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希望学生们认识玉,了解玉,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欣赏玉,将我们本民族独有的玉石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