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天上人间——壁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样式之一的壁画在体现社会功能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古代壁画发展盛期汉唐时代壁画作品的特点、代表性作品的题材、艺术成就。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作用、制作特点及艺术价值。
2.通过创设情景、讨论、对话的形式提高学生对墓室壁画的认识。
3.培养审美认知,加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
汉唐时期的宫殿壁画未能保存下来,墓室壁画成为了解当时壁画题材内容、表现手法、艺术成就的重要参照。
难点:
讲清中国画在其历史发展中,适应社会生活需要产生过的多种绘画样式,建立大中国画的观念。
学习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法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视频资料
教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提问,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对新授课的认识和兴趣)
1、(ppt展示)这一组图片表现的什么?
现代家居室内装饰墙,称之为墙画,不同的居室风格,墙绘色调不同图案各异,满足着各行各业人们的生活需求。这些墙绘还有一个通俗的名字,称之为手绘墙,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装饰艺术。
2、(ppt展示)这些图片你们一般在哪看到过?
街头艺术形式——街头涂鸦,北京艺术区798突出艺术风格,强调和张扬个性。
3、(室外装饰图片)这些室外墙绘创设了一个主题情景,最常应用于哪里?
特点:色彩对比强烈、鲜艳、主题鲜明、张扬个性的图案。
这些都属于壁画,那么什么是壁画?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装饰壁面的画。包括用绘制、雕塑及其它造型或工艺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画。
而绘于岩壁上的绘画亦称“岩画”。在建筑物墙壁上的称壁画。大致可以分为粗地壁画、刷地壁画(又分湿壁画和干壁画)、绘制壁画、浮雕壁画以及其它工艺材料壁画等等。
古代壁画对美术发展史的影响的内容。
出示课题:天上人间——壁画(古代壁画的分类)我国古代的壁画主要有宫殿壁画、墓室壁画、宗教壁画。壁画往往能够体现各个时代的特征,宫殿壁画不利于保存,所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通过墓室壁画鉴赏学习,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
二、
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幽冥世界的奢华
1、讨论:为什么把墓室壁画称之为幽冥世界的奢华?墓室壁画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古人相信人死后灵魂还能永生,进入极乐世界,所以一些地方豪强和权贵之家厚葬成风;特别是在汉代,除了带进很多贵重葬品,还在墓室里画起画来了(记载死者生前的生活),死者希望死后还能享受生前那种富贵的生活。
统治阶级提倡孝廉,使厚葬称为与仕途升浮相关的社会行为。死后灵魂升天的希冀在战国木椁墓向汉代砖石墓演变之后,赋予墓室以象征意义,墓室是墓主人生前的缩影。(功利目的)
2.
汉代墓室壁画
(1)内容:墓主人生前事迹
(重点讲)同时流行的还有画像石、画像砖,也是墓室里壁画的重要载体。
出现的原因:属于的墓室建筑构件,主要用于墓室建筑的建造与装饰。盛行与汉代故又称汉画像石画像砖。造型和雕刻技法主要受碑刻文字的影响而较为成熟:形象比较生动。
画像石:中国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于东汉故又称汉画像石。分布:山东、河南、江苏、陕西。
欣赏分析:(东汉)山东嘉祥武氏祠
《水陆攻战画像石》
画像砖: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绘画,以刻了画像的朩范,压印于土坯上,经过烧制,再涂粉着色,完成后镶砌于墓室四壁画像砖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意义的建筑构件,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作为一种艺术体裁,画像砖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题材内容广泛地表现了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民情及生产劳动等。
欣赏分析:(东汉)《骈车画像砖》、《戈射收获画像砖》(四川成都出土)
(2)比较分析画像石画像砖
(引导学生交流,从两者的画面内容、艺术风格和造型特点等方面进比较欣赏,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画像石和画像砖两种壁画形式。)
艺术风格构图
制作手法
共同性
画像石
遵从了古老传统的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
直接在墙上刻画
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共性,反映了同一时期艺术在题材上的一致性。
画像砖
典型的如庄园、收租、宴饮、乐舞等有了依据直观感受构成画面的迹象,描绘了高视点俯瞰下的景物,形象有序地向上方发展,上下间距表示了远近关系。建筑和坐榻、等用具的透视造型,也辅助性地制造出空间深度。
以刻好的木范印压于土坯上→烧制→有些染色→成砖再用于砌墙)
(3)画像石的内容可分为以下6类:(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
①
庄园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
主要有农耕、收获、放牧、采桑、纺织、采盐等,作品记录生产过程或特点胜于刻画人物的神态。作品:(东汉)《戈射收获画像砖》(四川成都出土)
②
体现墓主人仕宦身份、经历的礼仪与象征物。
有数量众多的车骑出行、射猎、谒见、属吏、武库、收租、讲学、建筑等画面。作品:望都汉墓壁画
《辟车伍佰八人》
③墓主生活。
有以人、物数量多为特点的燕居、宴饮、宾客、庖厨、乐舞、百戏、博弈等画面,它们描绘的并非是具体的某次活动,而是贵族地主典型的社交与享乐方式。作品:《乐舞图》(唐
苏思晟墓室壁画)
④
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像
⑤
神话故事、祥瑞物象与天象图
⑥
各种以植物为母题的花纹和图案
画像石内容因地而异。如山东为历史故事、战争、刑徒,河南为天象、杂技、斗兽、收租,陕西为农作、祥瑞物象、云气蔓草,江苏为纺织、犁耕,四川为宴饮、伏羲、女娲等。(以上不能详讲,根据内容结合代表作主要让学生有个整体上的感受。)
教师总结:
画像石艺术风格是构图方式、造型特点、雕刻技法统一的体现。画像砖是在神似的基础上,追求形象的准确,其作品造型洗练、生动,部分图像中的形象因主题内容的要求,而具有一定的夸张色彩。风格雄健朴拙,博大浑穆,富有时代特征。功利目的与“死即再生”的观念吻合,不仅导致画像石在墓中的数量渐多,而且规定了画像石的功能通过它们在墓中的位置体现出来。
3、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唐代墓室壁画的兴盛,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欣赏山西太原王郭村北齐娄睿墓石壁画)
作品《仪卫出行与归来图》,墓穴的主人是当时显赫的大将军,如明皇太后的侄子,叫娄睿。因为地位显赫,所以他的墓穴里描绘的场景就更丰富。墙面的腰线一下,画的是他生前的戎马生涯;腰线以上,画的是死后的想象的极乐世界。从三个角度分析。
过渡:汉唐是墓室壁画发展的2个高峰,魏晋南北朝,由于受宗教影响,这一时期的墓室壁画就显得比较低调但也有杰出的作品《娄睿墓壁画》,在绘画史上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于兴起的是佛教美术,其恰好弥补了此时中国古代绘画的空缺。
4、唐代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的风气一直沿袭到后世。不同时代都有一些重要的墓室壁画保存下来,到唐代形成又一个高峰。
欣赏章怀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内的壁画
①介绍两人身份,社会背景,政治经历。
②分析欣赏墓室壁画代表作:
章怀太子墓《狩猎出行图》、《客使图》《马球图》
永泰公主墓《宫女图》
(引导学生从题材、人物造型、线条特点等几个方面加以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
唐代壁画题材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场面宏大,色彩瑰丽,无论是人物造型、风格技巧,以及设色敷彩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绘画线条自由奔放,犹如书法中的行草。(P29图片)绘画已经很成熟(构图有主次聚散、有空间透视、人物动物有体积)
5、课堂活动:
讨论墓室壁画在古代盛行的原因,将其题材、艺术风格、制作方法,存在意义与中国现代壁画相比较,对古代墓室壁画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评价)
思考:请同学们结合素描和色彩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古代壁画在表现手法上的进步?(ppt展示)
汉代、南北朝——比较幼稚,不会处理复杂的透视关系和比例关系,主要运用平列的表现手法;色彩比较单一。
唐代、元代时期——进一步成熟,用渲染等手法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色彩艳丽、细腻。
6、视频欣赏(武则天墓之谜)让学生深化认识唐代美术的社会功能。
了解墓室壁画的兴盛期唐乾陵的空前盛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作业:预习宗教壁画的内容,思考墓室壁画与宗教壁画的异同?
四、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勇敢说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帮助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欣赏了汉代和唐代的墓室壁画,墓室壁画的意义在于它具有独立的艺术品位,也是后来卷轴绘画的先河。它不仅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生产情景,还表现了思想、文化,技艺高超、风格独特,是艺术的精品。
五、课堂评价:
以学生参与分析鉴赏墓室壁画的题材内容,审美特点和艺术成就为主。采取评价方式有:1.学生的自我评价
;2.学生的互相评;3.教师的鼓励与评价。
六、教学反思:
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多而杂,尤其是墓室壁画的题材内容,想将每项题材代表作一一介绍,时间是不够的。因此,教师采取精讲与略讲相结合的方式讲解。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于较难的内容,教师以引导的方式,进行精讲,占用的时间较多。对于好理解的内容,采取问题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分析,自行得出结论。本课以墓室壁画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点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体会古代绘画与生活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
第一部分:讲完联系生活实际的四种壁画后,增加古代壁画对美术发展史的影响的内容。为适应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多种绘画样式,使学生建立大中国画的概念,到了汉唐时期,宫殿壁画成就最高,当时朝廷组织过重大题材以表彰勋臣,发挥美术创作“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由于这批绘画没有保存下来,墓室壁画变成了了解当时壁画题材内容、表现手法、艺术形式的重要参考。从而导入学习鉴赏墓室壁画的意义所在。第四课
天上人间——壁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样式之一的壁画在体现社会功能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古代壁画发展盛期汉唐时代壁画作品的特点、代表性作品的题材、艺术成就。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作用、制作特点及艺术价值。
2.通过创设情景、讨论、对话的形式提高学生对墓室壁画的认识。
3.培养审美认知,加强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对壁画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古代比较久远的墓室壁画却知道的甚少。
3重点难点
重点:汉唐时期的宫殿壁画未能保存下来,墓室壁画成为了解当时壁画题材内容、表现手法、艺术成就的重要参照。
难点:讲清中国画在其历史发展中,适应社会生活需要产生过的多种绘画样式,建立大中国画的观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提问,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对新授课的认识和兴趣)
1、(ppt展示)这一组图片表现的什么
现代家居室内装饰墙,称之为墙画,不同的居室风格,墙绘色调不同图案各异,满足着各行各业人们的生活需求。这些墙绘还有一个通俗的名字,称之为手绘墙,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装饰艺术。
2、(ppt展示)这些图片你们一般在哪看到过
街头艺术形式——街头涂鸦,北京艺术区798突出艺术风格,强调和张扬个性。
3、(室外装饰图片)这些室外墙绘创设了一个主题情景,最常应用于哪里
特点:色彩对比强烈、鲜艳、主题鲜明、张扬个性的图案。
这些都属于壁画,那么什么是壁画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装饰壁面的画。包括用绘制、雕塑及其它造型或工艺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画。
而绘于岩壁上的绘画亦称“岩画”。在建筑物墙壁上的称壁画。大致可以分为粗地壁画、刷地壁画(又分湿壁画和干壁画)、绘制壁画、浮雕壁画以及其它工艺材料壁画等等。
古代壁画对美术发展史的影响的内容。
出示课题:天上人间——壁画(古代壁画的分类)我国古代的壁画主要有宫殿壁画、墓室壁画、宗教壁画。壁画往往能够体现各个时代的特征,宫殿壁画不利于保存,所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通过墓室壁画鉴赏学习,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
活动2【讲授】
二、
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幽冥世界的奢华
1、讨论:为什么把墓室壁画称之为幽冥世界的奢华 墓室壁画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古人相信人死后灵魂还能永生,进入极乐世界,所以一些地方豪强和权贵之家厚葬成风;特别是在汉代,除了带进很多贵重葬品,还在墓室里画起画来了(记载死者生前的生活),死者希望死后还能享受生前那种富贵的生活。
统治阶级提倡孝廉,使厚葬称为与仕途升浮相关的社会行为。死后灵魂升天的希冀在战国木椁墓向汉代砖石墓演变之后,赋予墓室以象征意义,墓室是墓主人生前的缩影。(功利目的)
活动3【讲授】
2.
汉代墓室壁画
(1)内容:墓主人生前事迹
(重点讲)同时流行的还有画像石、画像砖,也是墓室里壁画的重要载体。
出现的原因:属于的墓室建筑构件,主要用于墓室建筑的建造与装饰。盛行与汉代故又称汉画像石画像砖。造型和雕刻技法主要受碑刻文字的影响而较为成熟:形象比较生动。
画像石:中国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于东汉故又称汉画像石。分布:山东、河南、江苏、陕西。
欣赏分析:(东汉)山东嘉祥武氏祠
《水陆攻战画像石》
画像砖: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绘画,以刻了画像的朩范,压印于土坯上,经过烧制,再涂粉着色,完成后镶砌于墓室四壁画像砖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意义的建筑构件,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作为一种艺术体裁,画像砖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题材内容广泛地表现了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民情及生产劳动等。
欣赏分析:(东汉)《骈车画像砖》、《戈射收获画像砖》(四川成都出土)
活动4【讲授】
(2)比较分析画像石画像砖
(引导学生交流,从两者的画面内容、艺术风格和造型特点等方面进比较欣赏,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画像石和画像砖两种壁画形式。)
画像石:1、艺术风格构图:遵从了古老传统的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
2、制作手法:直接在墙上刻画
画像砖
:1典型的如庄园、收租、宴饮、乐舞等有了依据直观感受构成画面的迹象,描绘了高视点俯瞰下的景物,形象有序地向上方发展,上下间距表示了远近关系。建筑和坐榻、等用具的透视造型,也辅助性地制造出空间深度。
2、制作手法:以刻好的木范印压于土坯上→烧制→有些染色→成砖再用于砌墙)
两者共同性: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共性,反映了同一时期艺术在题材上的一致性。
活动5【讲授】
3、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唐代墓室壁画的兴盛,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欣赏山西太原王郭村北齐娄睿墓石壁画)
作品《仪卫出行与归来图》,墓穴的主人是当时显赫的大将军,如明皇太后的侄子,叫娄睿。因为地位显赫,所以他的墓穴里描绘的场景就更丰富。墙面的腰线一下,画的是他生前的戎马生涯;腰线以上,画的是死后的想象的极乐世界。从三个角度分析。
过渡:汉唐是墓室壁画发展的2个高峰,魏晋南北朝,由于受宗教影响,这一时期的墓室壁画就显得比较低调但也有杰出的作品《娄睿墓壁画》,在绘画史上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于兴起的是佛教美术,其恰好弥补了此时中国古代绘画的空缺。
4、唐代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的风气一直沿袭到后世。不同时代都有一些重要的墓室壁画保存下来,到唐代形成又一个高峰。
欣赏章怀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内的壁画
①介绍两人身份,社会背景,政治经历。
②分析欣赏墓室壁画代表作:
章怀太子墓《狩猎出行图》、《客使图》《马球图》
永泰公主墓《宫女图》
(引导学生从题材、人物造型、线条特点等几个方面加以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
唐代壁画题材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场面宏大,色彩瑰丽,无论是人物造型、风格技巧,以及设色敷彩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绘画线条自由奔放,犹如书法中的行草。P29绘画已经很成熟(构图有主次聚散、有空间透视、人物动物有体积)
活动6【练习】
讨论墓室壁画在古代盛行的原因,将其题材、艺术风格、制作方法,存在意义与中国现代壁画相比较,对古代墓室壁画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评价)
活动7【作业】
预习宗教壁画的内容,思考墓室壁画与宗教壁画的异同 (共44张PPT)
天上人间
——壁画
幽冥世界的奢华——墓室壁画
天地之间——宗教壁画
什么是壁画?
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
壁画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样式。在西汉时期,曾在麒麟阁,甘泉宫等宫殿图画功臣烈士像。唐太宗时期画二十四功臣像于凌烟阁,以发挥美术作品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教育作用。从存世的不同时期墓室壁画,画像石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绘画特点和成就。
魏晋南北朝以后,佛教美术兴起,敦煌石窟绵延十几个世纪的壁画作品和各地寺观壁画遗存,辉煌灿烂,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
幽冥世界的奢华——墓室壁画
1、为什么把墓室壁画称之为幽冥世界的奢华?墓室壁画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古人相信人死后灵魂还能永生,进入极乐世界,所以一些地方豪强和权贵之家厚葬成风;特别是在汉代,除了带进很多贵重葬品,还在墓室里画起画来了(记载死者生前的生活),死者希望死后还能享受生前那种富贵的生活。
统治阶级提倡孝廉,使厚葬称为与仕途升浮相关的社会行为。死后灵魂升天的希冀在战国木椁墓向汉代砖石墓演变之后,赋予墓室以象征意义,墓室是墓主人生前的缩影。(功利目的)
2.
汉代墓室壁画
(1)内容:墓主人生前事迹
(东汉)山东嘉祥武氏祠
《水陆攻战画像石》
画像石:中国汉代的石刻画。
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于东汉故又称汉画像石。
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陕西。
鉴赏区别画像石
画像砖
画像石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6类:
一、庄园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
二、体现墓主人仕宦身份、经历的礼仪与象征物。有数量众多的车骑出行、射猎、谒见、属吏、武库、收租、讲学、建筑等画面。
三、墓主生活。有以人、物数量多为特点的燕居、宴饮、宾客、庖厨、乐舞、百戏、博弈等画面。
四、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像。
五、神话故事、祥瑞物象与天象图。
六、各种以植物为母题的花纹和图案
画像石内容因地而异。如山东为历史故事、战争、刑徒,河南为天象、杂技、斗兽、收租,陕西为农作、祥瑞物象、云气蔓草,江苏为纺织、犁耕,四川为宴饮、伏羲、女娲等。
艺术风格:画像石艺术风格是构图方式、造型特点、雕刻技法统一的体现。主要的构图方式遵从了传统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另一部分作品──典型的如庄园、收租、宴饮、乐舞等有了依据直观感受构成画面的迹象,描绘了高视点俯瞰下的景物,形象有序地向上方发展,上下间距表示了远近关系。建筑和坐榻、等用具的透视造型,也辅助性地制造出空间深度。
画像砖
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绘画。
画像砖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意义的建筑构件,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题材与内容作为一种艺术体裁,画像砖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题材内容广泛地表现了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民情及生产劳动等。画像砖与画像石在题材内容方面具有共同性,反映了同一时代艺术在题材上的一致性。
古朴深厚的
山东画像石艺术
分布:孝堂山、武氏祠、沂南
内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
嘉祥西王母
历史故事
车骑画像石
武梁祠西王母
历史故事
车骑
武氏祠车骑画像石
门阙庭院画像石
山东画像石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多为正侧面角度,具有剪纸般的装饰效果。善于抓住事件发展的高潮和代表性情节,渲染主题,增强感染力,具有浑厚古朴的特点。
泼辣豪放的
南阳画像石艺术
1.分布:赵寨砖瓦厂画像石墓等
2.内容:历史故事、墓室主人的豪华生活场面、奇禽异兽、神话传说、天文星象
舞乐百戏画像石
虎吃女魃画像石
南阳画像石艺术特色
造型简洁,神态生动,构思大胆奇巧,刀法粗犷有力,风格泼辣豪放,构成了河南南阳画像石独特的艺术风格。
画像石(砖)的分布
1.画像石以山东、河南为代表
2.画像砖以四川为代表
清新明朗的
四川画像砖艺术
分布:成都、广汉、德阳、新都等
内容:现实生活题材为主
伏羲
女娲画像砖
月神羽人画像砖
弋射收获图
荷塘渔猎画像砖
播种画像砖
四川画像砖艺术特色
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抒情意味弥漫于四川画像砖艺术天地,显示出不同于山东、南阳画像石艺术的清新、明朗、爽快的艺术风格。特别是画面的空间处理、人物及车马动态表现及境界的追求上具有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
具有强烈的运动感;
艺术风格
制作手法
共同性
画像石
构图:遵从了古老传统的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
直接在墙上刻画
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共性,反映了同一时期艺术在题材上的一致性。
画像砖
构图:描绘了高视点俯瞰下的景物,形象有序地向上方发展,上下间距表示了远近关系。建筑和坐榻、等用具的透视造型,也辅助性地制造出空间深度。
以刻好的木范印压于土坯上→烧制→有些染色→成砖再用于砌墙)
3、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唐代墓室壁画的兴盛,
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作品《仪卫出行与归来图》,墓穴的主人是当时显赫的大将军,如明皇太后的侄子,叫娄睿。因为地位显赫,所以他的墓穴里描绘的场景就更丰富。墙面的腰线一下,画的是他生前的戎马生涯;腰线以上,画的是死后的想象的极乐世界。从三个角度分析。
山西太原王郭村北齐娄睿墓石壁画)
4、唐代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的风气一直沿袭到后世。不同时代都有一些重要的墓室壁画保存下来,到唐代形成又一个高峰。
欣赏章怀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内的壁画
①介绍两人身份,社会背景,政治经历。
②分析欣赏墓室壁画代表作:
章怀太子墓《狩猎出行图》、《客使图》《马球图》
永泰公主墓《宫女图》
章怀太子墓《狩猎出行图》
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第六子,贵为皇太子的他曾经奉诏监国,却最终遭到时称“天后”的生母武则天的猜忌与贬黜,终于在流放之地受逼自荆只有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狩猎出行图》,可以让那些为章怀太子扼腕叹息的人们稍感欣慰:在这幅壁画中,这位壮志未酬的王子,显然在另一世界最终获得了自由驰骋的空间。
永泰公主李仙蕙,为中宗李显之女。以郡主下嫁于武则天侄孙魏王武延基。后因为得罪武则天面首张易之而被杀。中宗复位后,追赠其为永泰公主,以礼改葬,并破格“号墓为陵”。
为什么说气势和古拙是汉代的美学风格?
汉代美术在不事细节的夸张姿态和大型动作中,表现出力量、
速度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的美;形象的笨拙古老,姿态不合常情,长短不合比例,直角、方角又是那样突出,
缺乏柔和,这一切构成了汉代艺术的古拙美。故“气势”和“古拙”
是此期艺术的基本特征和美学风格。
它体现了基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大一统帝国国力强盛和民族自尊心之上的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它标志着中国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趣味世界和伟大传统。
天地之间——宗教壁画
我国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这些教派的产生都是受当时社会影响,战乱连连,民不聊生,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摆脱苦难人们信仰各自尊崇的宗教来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一)戈壁滩上的艺术画廊--敦煌莫高窟壁画
它是保存了从十六国到元代近千年的佛教题材的壁画。题材归两大类:一类是表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的故事和释迦牟尼前生的本生故事。另一类就是依据佛经内容画出来的绘画作品“经变”。
(二)妙绝动宫墙--永乐宫元代壁画
1952年在山西芮城发现的永乐宫完整保存了960平方米的元代道教壁画。它所在地因兴修黄河三门峡水库经国务院批准迁移到芮城县北郊。
永乐宫现存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
课堂总结:
1.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和艺术特色。
2.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与俑类随葬品在性质、内容上的相互联系
谢
谢
大
家!
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座,即以席为坐。这是一种很不舒服的坐姿;两席屈折,膝向前,上身的体重全部由臀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易酸麻,久之还可能变形。所以,当高坐具的胡床传入中原后,很快受到部份汉人的欢迎,原来的跪姿转变成了坐姿
。胡床最初是一种以绳连缀在木头上,可开可合,携带方便,无靠背的折叠凳,类似今天的马扎。汉人使用胡床,开始只见于军旅,到了北朝,从宫廷到民间都有人以胡床为坐具。
方凳
胡床
洛阳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南朝
宋
齐
梁
陈
北朝
魏
蜀
吴
三国
两晋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魏
前秦
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