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课件+教案(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课 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课件+教案(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8-19 14:09:50

文档简介

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1课时)
教材分析:   《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全课主要包括地下雕塑“秦始皇兵马俑和”地上雕塑“霍去病墓石刻”等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对秦兵马俑内容花了大量的笔墨,主要使学生对它的艺术特点、历史价值和透过兵马俑所展示的秦朝武力之强大和雄霸天下的气概有所了解和学习。   再就是“霍去病墓石刻”的内容。这个内容主要抓住它的雕塑语言独特和为什么独特以及这样的雕塑语言会产生怎样的震撼等问题。还有唐代雕塑作品都是教学的主要内容。鉴于以上内容,我必须到图书馆、网络上收集大量的资料,补充自己,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以使学生更好的认识陵墓雕塑的艺术特征。同时,激发学生爱护历史遗存,尊重各类形式的艺术现象和作品。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传统艺术古代陵墓雕塑可能不太感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参与其中,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
学习目的:
知识目标:
① 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② 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不同时期雕塑的异同点。【出处:21教育名师】
情感目标:
1.通过鉴赏代表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达到开阔眼界,拓展思维,陶冶情操的教学目的。
2.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
通过对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代表的俑类雕塑的分析,启发学生找出兵马俑的特点和历史价值,理解不同材质作品对雕塑效果的制约。
学习难点:
这些随葬品是我国古代工匠的艺术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从中看到当时人普遍的迷信观念,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
一、学习过程设计思路: 课前预习学案:
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在哪?
(一)导入 20世纪下半叶,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雕塑作品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中国古代雕塑三大发现分别指的是:(1)原始社会红山文化女神像;(2)四川广汉三星堆古蜀人青铜人像、人头像;(3)秦始皇陵兵马俑。其中着重强调兵马俑,引出课题,PPT出现本课课题: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
(二)课堂探究学案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一:
复习雕塑之定义,强调雕塑的分类,尤其说明:古代雕塑分类:陵墓雕塑、宗教雕塑。
(一)、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
欣赏相关雕塑图片,分小组思考讨论:加粗字问题
?1、什么是陵墓雕塑?
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灵魂升天并继续拥有权利和享受豪华生活,因而在陵墓前设置大型的石人石兽等雕刻群表示威严。在墓中还放置大量精美的作为陪葬的各种陶俑。这些属于陵墓雕塑。
?2、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两大部分:(最著名的陵墓雕塑有哪些?)
(1)一部分是地面上神道两侧的石刻造像,其中特别重要的作品有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群;唐代昭陵六骏、顺陵与乾陵石刻群。21*cnjy*com
(2)一部分是地下作为陪葬的俑。俑类雕塑以汉、唐两代的作品为最精。
陵墓雕塑由于陵墓主人是帝王贵胄,生前不惜花费巨资修建,所以,作品往往代表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
(三)、第一大部分:地下雕塑  播放视频《秦始皇兵马俑发现简述》片段,抛出问题(问题:你看到了什么?)使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与思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生语言描述,教师小结,用图片给出学生回答的结果,请学生欣赏秦兵马俑一号坑的图片,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让学生粗略地感受以下,学生集体回答,就是整体气势磅礴,场面宏大。 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秦陵随葬陶质兵马俑21·世纪*教育网
1、教师提问:什么是俑?俑有什么用处?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是用泥土、木或銅等作的人形物件。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质地的。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並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廚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的神物。俑大多真实地类比当時的各种人物,因而可以反映当時社会的生活习俗,也是研究各代輿服制度的重要资料。俑还可以反映出各个時代雕塑艺术的水平。?2-1-c-n-j-y
过渡:《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世界上是公认的艺术珍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那我们同学说一说《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哪里?
2、秦始皇兵马俑的种类(出示图片)
图片欣赏《将军俑》、《跪射俑》
学生:讨论分析《将军俑》特点(身高、神情和头冠、盔甲装饰等方面)
将军俑,大都身材高大魁梧,头戴双卷尾冠,足穿方口翘尖履,身穿双重长襦,外披彩色魚鳞甲,或著长袍不披甲,長髯飘洒,昂首挺胸。有的显得威武大度,雄风逼人,勃发出阳刚之气;有的显得满腹韬略,气宇轩昂,表现出儒将之风。
跪射俑大多数出土于二号坑。二号兵马俑坑是一个多兵种的曲尺形军阵,分阵心和阵表两部分。阵心由八路身穿铠甲的跪射俑組成。他们身穿齐膝长襦,外披铠甲。头綰圆形发髻。双目凝视前方,两手做持弓弩状。21cnjy.com
二号铜车马是四马鞍车(即坐乘的车),车马全长317厘米,高106.2厘米,车舆上有穹窿形的橢圆形盖子,车廂分前后两部分,前室为御手所居,內跽坐一御官俑,后室为主人所居。車舆內外绘有变形夔龙、夔凤纹、流云纹及各种几何形图案花纹。
教师小结:秦陵随葬陶质兵马俑雕塑群。8000件兵马俑阵容整齐,紧密排列,其中俑人高达1.85米,陶马高约1.60米,且全部画彩。堪称世界雕塑群之最
思考与讨论:
a.兵马俑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b.这些雕塑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背景?
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教师引导回答。
a.结论:秦陵随葬陶质兵马俑雕塑群在雕塑艺术上采用了生动写实的手法,可谓“致广大,致精微”。
b.秦陵随葬陶质兵马俑雕塑群显示出秦国的强盛局面,体现了秦军豪迈勇敢的战斗精神,映射出 “秦王扫六国,虎视何雄哉” 的气魄和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所向披靡的宏伟景象,反映了大转折时代的壮美。21教育网
3、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是什么?
秦始皇兵马俑以它的“大、多、精、美”征服了现代人。
分析:秦俑大,首先是场面大,3座兵马俑坑布置在近2万平方米的大地上,直观地再现了秦国军队兵強马壮的宏伟场面。如此巨大而又围绕一个主題展现的艺术群雕,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其次是形体高大,陶俑平均身高1.8米,陶马身高1.7米,身长2米,在世界上还沒有发现比秦俑更为高大的陶俑。21·cn·jy·com
秦俑多,是指数量多,三个坑出土近八千件陶俑、陶马,在世界雕塑史上蔚为奇观。
秦俑精,是指对每件陶俑大到身体結构,小到毫发,都精雕細刻、一絲不苟。
秦俑美,是指这些不同的陶俑中间有高大魁梧、气宇不凡的将军,有威武刚毅、身经百战的武官,更有神情各异、生动传神的士兵,可谓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各有其情,完全是当年秦军将士的真实写照。
秦俑的艺术特点:写实、细腻、传神、生动。
小结: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四、第二部分:地上雕塑墓刻雕塑: www-2-1-cnjy-com
?霍去病石刻群(西汉)代表作品《跃马》、《伏虎》、《马踏匈奴》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马踏匈奴》的艺术特点。 (一)、汉代最杰出的石雕群-----霍去病墓石雕塑群
欣赏<立马>石雕
<立马>石雕像原是放置在霍去病墓前一件纪念碑式的独立雕刻,像高190厘米,长168厘米。战马雕刻得饱满坚实,昂首屹立,稳重庄严,显示出胜利者的斗志昂扬和沉着镇定,同时马腹下萎缩的匈奴奴隶主恰好填满战马四腿间的空隙,加强了雕塑的稳定感!
  雕像显示出外形庄重、威武的气势,表现了我国古代纪念碑式雕像的独立性和庄严感,堪称纪念碑式雕像中的杰作。
出示图片<伏虎>
石雕反映出汉代雕刻家利用石材天然的面貌和对老虎习性和神态高度概括表现的艺术功底。 不仅能表现出柔中带刚的猛虎,而且对它正伏地蜷卧,虎视眈眈地伺机猎物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展示欣赏《伏虎》《跃马》分组讨论:
1.这件“跃马”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作品的造型特点是什么?
结论一:霍去病墓石雕塑群采用的是一种整体写意的艺术表现手法。
结论二:霍去病墓石雕塑群最大的特点是: 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形貌,因势造型。
(二)、汉代击鼓说唱俑 (出示图片)
说唱俑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把一个正在表演的书吏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塑造在我们眼前。
(三)、 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三彩是继青瓷之后出现的一种彩陶,主要由黄、绿、白三色釉彩涂胎,故称唐三彩。
三彩骆驼,背载丝绸或驮负乐队,仰首嘶鸣,那赤髯碧眼的牵驼俑,身穿窄袖衫,头戴翻檐帽,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回忆起当年驼队行进在“丝绸之路”上的情景。 www.21-cn-jy.com
《昭陵六骏》、《乾陵石狮》(唐代)
五、总结艺术手法,列表比较:
时期
代表作品
共同点
异同点
秦朝
秦始皇兵马俑
生动传神
绝世精品
写实细腻 栩栩如生
汉朝
击鼓说唱俑
变形夸张 以无显有
唐朝
女俑
造型准确 丰肥为美
古希腊
米洛的阿芙罗底德
静穆典雅 端庄秀丽
六【随堂针对练习】
( )石雕反映出汉代雕刻家里用石材天然的面貌和对老虎习性、神态高度概括表现的艺术功底。
、作业:通览我国陵墓雕塑,我们为拥有气魄宏伟的地下陪葬俑而自豪,为拥有壮观绚烂的地上墓刻雕塑而骄傲!然而作为我们青年一代,我们将为我国的陵墓雕塑做点什么?2·1·c·n·j·y
七、教学反思
立足教材,层层深入
陵墓雕塑艺术离现代学生的生活较远,因此,这些陵墓文化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中要围绕课本中的雕塑作品进行鉴赏,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具体作品入手。如秦始皇陵兵马俑21*cnjy*com
陵墓艺术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应多与历史学科融合,对其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调整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情境,以特定的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美术课是人文特征特别明显的学科,具备直观、传情的优势,和谐的环境是建立和谐课堂的必要条件。
将教材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找问题,解决问题。
在对新课标实施、探索的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还需注意:
★ 为创设教学情境过分注重表演、游戏的设计安排,学生学习美术语言反而被削弱。
★ 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讨论形式,事先对讨论合作的目的不明确,表面热闹,实则损害了教学的内在功能,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作深入思考,迷失了方向。在这样的课堂上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职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 学生过度自由发挥,片面强调自主性学习,自主变成“自流”。教师对学生茫然的鉴赏状态应及时纠正。
拓展升华,和谐人生
以本课为例,从“事死如事生”的课题中了解先人对生死、自然、宇宙的看法,融合佛、道、儒三教的精神诠释了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引导学生联系当今“和谐社会”的大自然观,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审视、完善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化鉴赏目标。【来源:21cnj*y.co*m】
鉴赏应该要超越作品本身,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来理解和感悟,教学才更有深度和意义。
【知识拓展】
?陶俑
?俑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有直接的关系。在奴隶社会时期,残酷的奴隶主死后都要用生前所役使的奴隶来殉葬,他们妄想在所谓的阴间继续奴役人民的生活,反映了奴隶社会中的阶级压迫,这在奴隶社会前期特别盛行。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奴隶主为了保全劳动力,慢慢改用泥塑、木雕或者铜铸的俑人来代替活人殉葬。
俑从战国时期被作为代替奴隶殉葬的随葬品以来,到了秦、汉时期,由于制陶业的发达,出现了更多的经过烧制的陶俑(也有少量的木、铜、铅、锡制作的俑像),秦始皇陵的大型兵马陶俑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俑像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版权所有:21教育】
课件26张PPT。 20世纪下半叶,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雕
塑作品是什么? 1)原始社会红山文化女神像;
(2)四川广汉三星堆古蜀人青铜人像、人头像;
(3)秦始皇陵兵马俑 古代雕塑分类:陵墓雕塑、宗教雕塑。 请说说:中国古代雕塑分为哪两种?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一)、什么是陵墓雕塑? 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灵魂升天并继续拥有权利和享受豪华生活,因而在陵墓前设置大型的石人石兽等雕刻群表示威严。在墓中还放置大量精美的作为陪葬的各种陶俑。这些属于陵墓雕塑。昭陵六骏

一乾陵神道萧景墓前辟邪 (二)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两大部分:
(1)一部分是地面上神道两侧的石刻造像,
其中特别重要的作品有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群;
唐代昭陵六骏、顺
陵与乾陵石刻群。
(2)一部分是地下作为陪葬的俑。
俑类雕塑以汉、唐两代的作品为最精。
陵墓雕塑由于陵墓主人是帝王贵胄,生前
不惜花费巨资修建,所以,作品往往代表当时
雕塑的最高水平。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内景秦陵随葬陶质兵马俑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1、什么是俑?俑有什么用处?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是用泥土、木或銅等作的人形物件。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质地的。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並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廚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的神物。俑大多真实地类比当時的各种人物,因而可以反映当時社会的生活习俗,也是研究各代輿服制度的重要资料。俑还可以反映出各个時代雕塑艺术的水平 秦始皇兵马俑的种类 将军俑 将军俑,大都身材高大魁梧,头戴双卷尾冠,足穿方口翘尖履,身穿双重长襦,外披彩色魚鳞甲,或著长袍不披甲,長髯飘洒,昂首挺胸。有的显得威武大度,雄风逼人,勃发出阳刚之气;有的显得满腹韬略,气宇轩昂,表现出儒将之风。 跪射俑 跪射俑大多数出土于二号坑。二号兵马俑坑是一个多兵种的曲尺形军阵,分阵心和阵表两部分。阵心由八路身穿铠甲的跪射俑組成。他们身穿齐膝长襦,外披铠甲。头綰圆形发髻。双目凝视前方,两手做持弓弩状。军吏俑 军吏俑,头戴长冠,或穿战袍,或披铠甲,手执兵器,目光炯炯,神情严峻,表现出刚毅勇猛的性格。二号铜车马 二号铜车马是四马鞍车(即坐乘的车),车马全长317厘米,高106.2厘米,车舆上有穹窿形的橢圆形盖子,车廂分前后两部分,前室为御手所居,內跽坐一御官俑,后室为主人所居。車舆內外绘有变形夔龙、夔凤纹、流云纹及各种几何形图案花纹。 秦陵随葬陶质兵马俑雕塑群。8000件兵马俑阵容整齐,紧密排列,其中俑人高达1.85米,陶马高约1.60米,且全部画彩。堪称世界雕塑群之最。秦始皇陵兵马俑局部思考与讨论:
1.兵马俑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2.这些雕塑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背景?
武士佣武士佣武士佣提示一 .
秦陵随葬陶质兵马俑雕塑群在雕塑艺术上采用了生动写实的手法,可谓“致广大,致精微”。提示二 .
秦陵随葬陶质兵马俑雕塑群显示出秦国的强盛局面,体现了秦军豪迈勇敢的战斗精神,映射出 “秦王扫六国,虎视何雄哉” 的气魄和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所向披靡的宏伟景象,反映了大转折时代的壮美。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是什么? 秦始皇兵马俑以它的“大、多、精、美”征服了现代人。
分析:秦俑大,首先是场面大,3座兵马俑坑布置在近2万平方米的大地上,直观地再现了秦国军队兵強马壮的宏伟场面。此巨大而又围绕一个如主題展现的艺术群雕,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其次是形体高大,陶俑平均身高1.8米,陶马身高1.7米,身长2米,在世界上还沒有发现比秦俑更为高大的陶俑。
秦俑多,是指数量多,三个坑出土近八千件陶俑、陶马,在世界雕塑史上蔚为奇观。
秦俑精,是指对每件陶俑大到身体結构,小到毫发,都精雕細刻、一絲不苟。
秦俑美,是指这些不同的陶俑中间有高大魁梧、气宇不凡的将军,有威武刚毅、身经百战的武官,更有神情各异、生动传神的士兵,可谓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各有其情,完全是当年秦军将士的真实写照。 秦俑的艺术特点:
写实、细腻、传神、生动。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
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
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
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
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
到过中国。 汉代最杰出的石雕群霍去病墓石雕塑群百年前的霍去病墓 <立马>运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借威武的战马踏匈奴奴隶主的造型来表现胜利者雄姿。战马雕刻得饱满坚实,昂首屹立,稳重庄严。立 马   <立马>石雕像原是放置在霍去病墓前一件纪念碑式的独立雕刻,像高190厘米,长168厘米。战马雕刻得饱满坚实,昂首屹立,稳重庄严,显示出胜利者的斗志昂扬和沉着镇定,同时马腹下萎缩的匈奴奴隶主恰好填满战马四腿间的空隙,加强了雕塑的稳定感!
   雕像显示出外形庄重、威武的气势,表现了我国古代纪念碑式雕像的独立性和庄严感,堪称纪念碑式雕像中的杰作。 提示: <伏虎>石雕反映出汉代雕刻家利用石材天然的面貌和对老虎习性和神态高度概括表现的艺术功底。 不仅能表现出柔中带刚的猛虎,而且对它正伏地蜷卧,虎视眈眈地伺机猎物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思考与讨论:
1.这件“跃马”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作品的造型特点是什么?
跃马提示一 .
霍去病墓石雕塑群采用的是一种整体写意的艺术表现手法。提示二 .
霍去病墓石雕塑群最大的特点是: 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形貌,因势造型。3. 汉代击鼓说唱俑 说唱俑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把一个正在表演的书吏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塑造在我们眼前。4. 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三彩是继青瓷之后出现的一种彩陶,主要由黄、绿、白三色釉彩涂胎,故称唐三彩。
三彩骆驼,背载丝绸或驮负乐队,仰首嘶鸣,那赤髯碧眼的牵驼俑,身穿窄袖衫,头戴翻檐帽,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回忆起当年驼队行进在“丝绸之路”上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