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课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8-19 14:1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课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3.了解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4.认识宗教雕塑的丰富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可以继承的价值。
2学情分析
高中生对于兵马俑等秦陵古代雕塑有所认知;也了解一些佛像,但不祥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雕塑的艺术。
3重点难点
1,雕塑的概念
2,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3,宗教雕塑的丰富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可以继承的价值。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
我们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雕塑作品呢
学生:在广场上见过,
师:还有吗
学生:佛像是吧
师:是啊,还有吗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多媒体。(多媒体展示兵马俑)对,认识吧,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雕塑的概念
一,普及雕塑的概念。
什么叫雕塑 简言之,用雕、琢、刻、磨、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种艺术形象,总称为雕塑。
它与建筑、绘画、工艺美术并称为造型艺术。雕塑一般分圆雕和浮雕两种。按其尺寸、形制又分为大型雕塑、小型雕塑两大类;按其不同功能则可分为宗教雕塑、陵墓雕塑、纪念碑雕塑、装饰性雕塑、园林雕塑、喷泉雕塑、民间雕塑、架上雕塑等;按其制作材料有泥、木、石、砖、铜、陶、牙、瓷、玉、骨、漆、竹以及其他金属、化工材料雕塑等。雕塑不论采用哪种材料制作,都有它的造型规律,也有它的局限性。雕塑是一种可触的空间造型艺术,雕塑的形象本身不存在透视关系,圆雕可以从四面八方去欣赏。因视点、放置地点和光线的不同,以及采用的材料不同,雕塑能使人们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
活动3【讲授】古代雕塑
唐三彩属于什么 兵马俑你了解多少 (看书回答问题)
1.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重大发现
欣赏视频:三星堆
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
古代陵墓雕塑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地下雕塑,比如秦陵兵马俑之类。另一部分是地上雕塑,例如霍去病墓石刻群
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
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点。(武士俑身高175~196厘米,陶马高150~172厘米,长200~203厘米,型体与真人真马相等,形貌服饰皆严格地模拟现实。花样繁多的发髻、连缀甲片的皮筋、扣接革带的带钩、绑扎腿部的裹腿、系在脚背的靴带、穿纳鞋底的针脚、马身披挂的鞍鞯等,无不一丝不苟地刻划,处处体现着陶塑匠师们创作态度的严谨、观察生活的深邃和表现技巧的卓越)
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是秦俑的又一艺术特点。(武士俑大致可分为军吏俑、着甲步兵俑、轻装步兵俑、立式弩弓俑、蹲式弩弓俑、骑兵俑、车士驭手俑等
7类,皆分类模制成型,再经人工修饰而制成。每类之中,又有几种不同的头像模型。这种模制和手塑相结合的方法,既便于大批制作,又能避免多人一面之弊。作者通过对眉眼、鼻翼、胡须等细部形象的刻划,着重塑造将士们坚毅勇敢、沉着机智、威武刚健的性格;同时又通过不同的衣冠服饰,表现出不同的级别身份。在威武刚强的共性之中,还注意到不同个性的刻划,例如:
1号坑出土的一件按剑将军俑,
具有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神态;2
号坑出土的一件垂手将军俑,作肃立注视状,表现了治军有方、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再如
2号坑出土的一件蹲式弩弓俑,显得格外机智勇敢;1号坑出土的不少着甲步兵俑,具有坚韧不拔的气质;一件蓄须的轻装步兵俑,显得格外风趣乐观。由于匠师们技艺高低不齐,秦俑中也存在少量表情呆滞、愁眉苦脸的形象,个别的还存在身手比例失调的情况。这种水平低劣的作品,仅是秦俑中的支流。从主流方面来看,秦始皇陵兵马俑不愧为秦代雕塑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汉兵马俑的特点
从制作工艺上讲,兵马俑是用模子制作出来再经二次加工塑造成的,大小差不多,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表情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它们当中的昂着,张着嘴,仰着身子,仿佛是一位情不自禁地在嚎啕大哭,身边的两位一个探过头来,一个侧过脸来像是在安慰劝说正在嚎哭的人;有的则是低着关、皱着眉,嘴角向下撇,显出性格内向,默不作声的悲郁神情,这与整体庄严肃穆的军队主题是相吻合的。当然,他们当中也有轻松自若、活泼顽皮的青年士兵形象,或许他就是某位雕塑大师心灵的真实写照呢。总之这些人的性格特征通过寥寥数笔便刻划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在这些陶俑制成形后,有一个工匠师的手工修削过程,这个过程中匠师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创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一些普普通通的泥巴,在他们灵巧的双手下,被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站在这里看到的仿佛还是陶俑,而是一支活生生的
队伍向您迎面而来,充分体现了汉代劳动人民高超杰出的制作工艺。
西安的秦兵马俑的高大壮观示人的确,写实主义秦俑给人一种奔放雄浑的力量美。但任何艺术的发展都有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汉兵马俑在继承了秦俑风格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由写实转变为写意,它不注重人物线条的比例是否准确,而侧重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比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鉴赏。
简介: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a.狮子;b.石人石马和马夫;c.翼兽和北门六马;d.蕃酋“像;e.华表;f.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
4.欣赏汉、唐俑。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陶器。胎料多为白色瓷土,先以1150℃左右的温度素烧,施釉后再以900℃烧成。创始于初唐,繁荣在盛唐。为丧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风有关。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继续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但是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形象极为生动。
总结: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
世界上有哪些宗教 你在哪见到有宗教雕塑
1.讨论了解佛教各种形象
菩萨是仅次于佛的佛教形象,能够自觉与觉他,而尚未达到修行的最高果位,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也是菩萨形象。在佛经中常提到的菩萨有弥勒、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北魏早期菩萨形象是男性的,面相丰满,眼大而凸,眉长而平。鼻梁高隆与额际齐平,耳长垂肩,头戴宝冠,与同时代佛造像造型特征接近。唐代以后,菩萨日益女性化。面相圆浑,眉弯而长,细目,着宝冠或高发髻,具有少女或少妇的面相特征,常表现出一种温柔娇羞的神态。大足心神车窟的一组宋代菩萨形象,面容婉丽,戴珠光宝气的花冠,是一种世俗贵妇人的形象。观音即观世音菩萨,唐代避太宗李世民之讳,改称观音。
2.石窟艺术作为佛教教义的形象体现,其造型和布局有着一定的规范性。(由学生欣赏作品,教师提问,简单了解造型和布局)20窟大佛造像表现了早期佛造像的特点。
a.形体大小:主像最大,以职位的大小排列。
b.造像配置布局:一铺多尊、横(婆莎世界的释迦摩尼,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竖三世佛(过去世的燃灯佛,现在世的释迦摩尼,未来世的弥勒佛)五尊佛(东西南北中)。
c.相貌与姿态:(在人像的基础上为了突出佛性,32大人相,80种随形好)。
d.形象的象征性:莲花(代表超脱尘世,纯洁高雅;身后火焰纹的头光和背光:象征佛光普照,神圣无比;还有身姿,手势等都有象征性)。
e.上色:在形体的基础上,用色彩进一步的刻画形象。
三、小结:总之,佛教雕塑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雕塑水平,云岗石窟建造的较早,其特点具有踺陀罗佛教艺术特点,北魏迁都以后,其作品具有”瘦骨清像“的优美风格,如北魏龙门石窟的作品,还有麦积山石窟,到了隋唐,佛教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物的造型开始人性化和世俗化,如莫高窟和龙门奉先寺作品,所以唐朝有”菩萨象宫娃“的美誉。
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说说
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历朝修建的石窟寺艺术遗存,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史价值。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佛教石窟艺术,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各类的佛像,本是佛教徒崇敬礼拜的对象。塑造这些佛像,本是为了宣扬佛教教义,便于佛教徒的宗教修行实践。但是,无须违言,这些佛像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成就,是人们群众智慧的体现,这其中凝聚着人们理想和幻想。对于这些艺术作品的保护和研究,正日益授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
作业: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 它们和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