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艺术成就。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简单了解雕塑的基本特点就可以分析雕塑艺术的艺术成就方面存在认识上的难点。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各位同学,我们一提起雕塑,常常就会如数家珍般地,就能够说出许多西方雕塑家的名字,像米开朗基罗、罗丹,吕德等。而对于他们的很多作品呢,也都很了解,它们都可以说是人类艺术史上的杰作。像《大卫》、《摩西》、《思想者》等等。那么谈到中国的雕塑,我们知道的就不多了。其实我们中国,也是个雕塑大国。我国的雕塑自立于天地之间、不比任何国家差,而且还有着非常大的特点——这节课,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一起去了解我国古代的雕塑。
活动2【讲授】1
~1.大家先利用3—5分钟时间浏览一下教材,熟悉一下教材内容。
活动3【讲授】2
2.我国古代雕塑遗存很多,内容也非常丰富,但总的来说,大致可以划分为哪两大类
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佛教石窟造像)(当然还有一些散布于民间的室内小型雕塑和玩偶等)因为我国古代社会在文化制度、哲学与宗教方面都特别重礼教,尊鬼神,所以雕塑艺术的重心就更倾向于陵墓和宗教这两类。
活动4【讲授】3
3.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陵墓雕塑
中国古人迷信灵魂不灭,特别是秦汉以来,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灵魂升天并继续拥有权利和享受豪华生活,因此厚葬风气盛行,帝王和王公贵族在陵墓前设置大型的石人石兽等雕刻群表示威严,在墓中还放置大量精美的作为陪葬的各种陶俑。陵墓雕塑艺术是中国古代厚葬流行的产物,它集中体现了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理想、审美形式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陵墓雕塑又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地面上神道两侧的石刻造像——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群、唐代顺陵和乾陵石刻群
一部分是地下作为陪葬的佣——秦朝的秦始皇陵
活动5【讲授】4
<
>霍去病是西汉西汉武帝的名将,智勇双全,能文能武,受汉武帝重用,参加了反击匈奴的战争,后升任骠骑将军。从公元前123年至119年的五年之内,六次出击匈奴均获胜,为保卫国家、扫除中西商贸文化交流道路上的障碍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武帝曾因他屡建奇功,为他修建宅第,他说出了“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的千古名句。这位青年将军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年仅24岁。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在惋惜之余,为了表彰霍去病的显赫战功,在茂陵东侧为霍去病修筑了一座形如祁连山的巨大墓冢,寓意霍去病生前在祁连山一带战无不胜,威震匈奴。又在墓前布置了各种巨形石人、石兽作为墓地装饰,这在西汉时期的墓葬中,是一个仅有的特例。
伏虎
雕刻家利用一块波浪起伏不规则的石料,把凶猛桀骜的“虎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虎头、颈与胸连在一起,似为积蓄力量,一蹴而发。虎尾倒卷于背上,虎身斑纹不雕而现,异常生动。其艺术构思、表现手法、雕刻技法已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
跃马
这件石刻作品上,动感和力度表现得韵味十足,给人以壮美,刚健雄豪的振兴激情。跃马表现了闻惊而动,将要奔腾而尚未完全跃起的霎时间瞬息动作姿态。由静而动,如箭在弦上,发则风驰电掣,势不可挡的冲劲,这正是骏马雄烈气概的最佳艺术表现。
雄健有力,精神饱满,又显得机敏灵活的石马,出现在霍去病墓上更能使人联想到青年将领的果敢骠悍威猛英姿。
马踏匈奴
这件石刻是霍去病墓石刻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汉代大型雕刻艺术杰作。。
整体看来,战马雄壮稳实,被赋予百折不挠,坚定不移威武有力的人格象征,马下仰卧的人象,也雕刻得生动逼真,刻画了被制降者一付无可奈何的样子,其面部表情细致入微,走刀犀利流畅。作品之上下两部分动静对比鲜明,卧人手握弓箭,作挣扎状,却显得干鏖无力。作品表现了被制降者倒而未宁的帖服前之一刹间状态,就特别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含畜力。
活动6【讲授】5
唐代顺陵
顺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杨氏死于咸亨元年(670),先以王礼安葬。天授元年(690)武则天称帝,遂追封其母为孝明高皇后,改墓称陵。陵园内现存石刻34件,多数列置陵前,有华表、独角兽、石狮、石人、石羊。其中以南门遗有的立狮最为出名。
石雕走狮
圆雕。雄、雌各一,其中雄狮最为雄伟,高3.05米,长3.45米,宽100厘米。头披卷毛,突眼隆鼻,丰颐利齿,阔口半开,令人如闻吼声。整个雕刻气势磅礴,威武有力,特别是高高突起的腱肚胸肌和向前迈步的腿足部分,比例匀称,富有质感,是唐代诸陵中现存形体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石刻之一。表现了盛唐时期石雕艺术的宏伟风格。
活动7【讲授】6
我们前边欣赏了地面上的陵墓雕塑,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藏在地底下的陵墓雕塑——作为陪葬的佣。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
(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为奴隶主陪葬,是殉葬品。兵马俑即制成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脚下。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八大奇迹之一”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同时它也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
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陶马高1.72米,长2.03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但兵马俑并非按原比例还原,据记载秦人身高在165cm左右。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完美的高度。
活动8【讲授】7
看完了陵墓雕塑,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宗教雕塑。
宗教雕塑,是以宗教教义、故事、人物、传说为题材的雕塑。中国古代宗教雕塑以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现存佛教雕塑以石窟寺雕塑为代表,在众多石窟寺当中,又以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享誉世界。
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现存魏至宋彩塑2415余身,影壁(浮雕)千余身。其中,唐代彩塑670尊,从艺术成熟和绘塑结合之完美来看,都是敦煌彩塑的高峰。唐代彩塑,将佛的慈祥大度,菩萨的温静端庄,弟子的聪慧虔诚,天王的威武雄壮,都表现得惟妙惟肖。人物形象丰润端庄,比例适度,衣纹舒展自然,傅彩艳丽又谐调统一,是从生活中概括而来又按佛教发展要求创造出来的中国化佛教雕塑。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开凿于5世纪中叶,坐落在大同市城西的16千米的武周山南麓,武周山北岸,东西绵延一千米。造像254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最大佛像17米,最小仅2厘米,雕饰奇伟,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石窟群。他们有的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有的载歌载舞,神采飞扬,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怀抱琵琶,悠然自得,笑迎游人。这些佛像、飞天、赞助者、供养人的面貌和衣饰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异域色彩。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