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传神写照—人物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及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
(二)、能力: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韩熙载夜宴图》对韩熙载性格的刻画。
(四)、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初步了解宋朝都城汴京的繁荣气象,以及中国画特有的构图和透视。
2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组织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发动学生搜集图片、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增添教材上没有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古代美术的理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在对作品的预习、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鉴赏的正确方法和良好的习惯。我国古代美术中经典作品多,有很多知名度高的作品,这些作品已在小学与初中阶段学习鉴赏过,在此基础上,教师点明讨论归纳鉴赏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自主讨论,鉴赏其他美术作品。
3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难点:掌握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传神写照——人物画
出示几张中国画作品,让学生辨别那张是人物画。
展示课件应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中国最早的人物画,分析讲解作品,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活动2【讲授】传神写照——人物画
展示课件《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中国最早的人物画,分析讲解作品,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以形写神
欣赏作品:《女史箴图》
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书中内容。画面中,所描绘的共有三个人物,两座一站,其中画面左边是一女子端坐于榻上,另一仕女在为其梳妆时的场景。画面右边则是一单独的仕女在对镜梳妆的场景。本作取于《女史箴图》第四段,告诫女子要知修其容,更要休其性。图中妇女形象端正秀美,神情温顺柔和,体现了顾恺之绘画用线精细绵密,人物形神兼备的艺术特点。21·cn·jy·com
作品《洛神赋图》
1. 基本信息:东晋,顾恺之,绢本。
2. 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画面中,紫色伞下站立的就是曹植,他表情肃穆,双眼凝望着水面,仿佛见到了思念已久、变成洛水女神的甄氏。远处凌波而来的洛水女神,衣带飘逸,婉约动人。2·1·c·n·j·y
3. 构图:顾恺之在这幅长卷的构图上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各种情景。画中以人物为中心,安排了各个场景,有分、有连、有起、有伏。21·世纪*教育网
4. 用线:顾恺之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用线紧动、连绵,如春蚕吐丝,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来源:21cnj*y.co*m】
5. 设色:简雅、清丽。
6. 绘画特色:该画开创了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早期范例。画家顾恺之将人物画技巧表现的淋漓尽致,相映生辉。整幅画面清晰地体现出东晋时期的绘画特色。
欣赏:阎立本《步辇图》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
问题一:唐太宗是画中哪一位?唐太宗的神情面貌是什么样子的?
问题二:谁是使者禄东赞?谁是典礼官?谁是翻译者?说说三个人的神态表情,画家表现出人物那种性格特征。
问题三:《步辇图》表现了怎样的历史事件?
《步辇图》历史故事画
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前来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着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官员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21教育网
构图上有聚有散,相互呼应,朝臣们的恭谨严肃小心翼翼的表情与围绕在太宗旁边的神情放松的宫女们形成了鲜明对比。太宗正襟危坐在步辇之上,面部严肃威严,目光深邃,充分展露了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www.21-cn-jy.com
张萱《簪花仕女图》、周昉《捣练图》
画中表现的是什么阶层的妇女?她们在干什么?她们的神态怎么样?以及她们的妆容和身材?
学生对比分析回答。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绢本,宽28.7——长335.5厘米
讲解这幅作品产生的历史原因。
活动3【活动】传神写照——人物画
问题:看看这个名字——《韩熙载夜宴图》 什么意思?猜想一下夜宴应该是什么样子?
表现的是一个场面吗?宴会上都做什么事情?气氛什么样子?
分段欣赏
提问思考:出现的宾客较多。猜一猜画面整体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段是“听乐”,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结构紧凑,人物集中。但人们敛声屏气的神情中使场面显得十分宁静。画面中画家刻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21cnjy.com
提问:我们来找一找哪位是我们的中书侍郎韩熙载?你是怎么判断他是韩熙载?
提问:画家表现韩熙载在听音乐时是怎样的动态神情?其他宾客超然自适,韩熙载神情严肃
总结:
在这一段中,画家紧紧地抓住听琴的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宾客的身份、地位、年龄,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表情、姿态,一方面体现了画家高超的画艺,体现出画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传神”。也就是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对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的揭示。
第二段——观舞
提问:韩熙载在干吗?——韩熙载脱去外袍,挽起双袖亲自为舞伎王屋山击鼓伴奏。
提问:一般击鼓心情是什么样子的?韩熙载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心情?——寡欢
问题:找找画中有没有什么不合常理的?好友德明和尚不期而遇此景,他的动态表情是什么样的?
使他备感窘困,尴尬地拱手背立,但又不住侧耳静听这动人的舞乐。眼神正在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问题:传神从那里表现出来的?
小结:第二段是“观舞”,气氛热烈而动荡,晚宴的歌乐活动进入高峰,也是全卷情节结构的高潮。
第三段是“歇息”。
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
第四段是“清吹”。
人物疏密有致,乐伎们的吹奏动作中,使人感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调动了欣赏者的情绪。
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似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乐。
第五段是“送别”,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结束了整个画面。弥漫着冷清、缠绵的氛围2-1-c-n-j-y
小结:画面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韩熙载夜宴宾客的情景。由“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和“送别”五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画面构成,每一个画面以屏风相隔。《韩熙载夜宴图》作为我国的十大传世名作之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21*cnjy*com
风俗画的代表《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宋徽宗时的宫廷画家。少年时到汴京游学,后学绘画,是以反映城乡“市井小民”生活为题材的风俗人物画的杰出代表。 此画属绢本、长卷、水墨画。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共画了各类人物800多个,牲畜90多头,商铺100多座。集中反映了在北宋政治经济中心汴京繁盛热闹的景象,展示了当时各阶层的生活风貌。 全画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共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象,第二段汴河码头,第三段是街市。【出处:21教育名师】
其中虹桥部分最为精彩。它所描绘的是在河水湍急的水流中,正有一艘没有来得及收回桅杆的货船要穿桥而过时的场景。人们脸上焦急的表情,与桥下人来人往,叫买叫卖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构图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法则,全景式构图,让观众对于当时的汴京繁荣景象一览无余。此画也是对后世研究当时的历史风情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参考。
活动4【测试】传神写照——人物画
《泼墨仙人图》笔墨技法。
用笔简练豪放,纯以墨色表现。简单数笔,就勾勒出仙人飘然潇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令人寻味。是绘画史上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版权所有:21教育】
表达感受
《泼墨仙人图》(梁楷、立轴、纸本、墨笔、纵48.7厘米、横27.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那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那双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那副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www-2-1-cnjy-com
总结: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
一:传神,深刻表现人物的内在性情
二: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人物活动。
三:高度的笔墨技巧和技法的多样化。
活动5【作业】传神写照——人物画
利用目识心记的方法绘制出一幅自己比较熟悉的人。可以用夸张、变形等各种手法,自己动动手来尝试一下。
课件35张PPT。中国古代人物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难点: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及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
(二)、能力: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韩熙载夜宴图》对韩熙载性格的刻画。
(四)、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初步了解宋朝都城汴京的繁荣气象,以及中国画特有的构图和透视。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以描绘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得最早。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分类:
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发展战国是人物画的早期发展阶段。
《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两晋南北朝是人物画的进一步提高阶段。
《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唐朝是人物画的成熟阶段。
《步辇图》 、《簪花仕女图》等
五代是人物画的承前启后阶段。
《韩熙载夜宴图》
宋、元、明、清各代是继承和发展的阶段。
一 中国早期人物画战国帛画《龙凤人物图》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是我国现存最早人物画之一
分析:本画重视用线造型的悠久传统,造型生动准确,用笔简练挺拔,可见成熟的线条造型风格。
二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顾恺之 (约345——406)东晋画家。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出身名门望族。精通歌赋词翰、书法音律,多才多艺,有“画绝、才绝、痴绝”之称。他的绘画理论,是以“以形写神”及“ 迁想妙得”为核心的“传神论”,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传世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均是后人摹本,画论著作有《魏晋胜流赞》、《论画》、《画云台山记》。
顾恺之《女史箴图 修容饰性》《洛神赋图》三 人物画的成熟:唐代《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接见前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萱,(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713~741)年间任过宫廷画职。以擅绘贵族妇女、贵公子、婴儿、鞍马名冠。所画妇女惯用朱色,晕染耳根为其特色。又善以点簇笔法,画亭台、树木、花鸟等宫苑景物,点缀妍巧,俱穷其妙。 流传下来的著名作品是《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捣练图》绢本水墨设色,勾金,纵37厘米横147厘米。周昉:唐代画家。字仲朗,(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官至宣州长史。初年学张萱,擅长肖像画,其画风为“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簪花仕女图》是其代表作。 局部四 人物画的承前启后——五代顾闳中:五代时期南唐杰出画家,江南人,元宗、后主时任侍诏。他擅长人物画和故事画,《韩熙载夜宴图》是其代表作。局部 听乐局部2局部 观舞局部局部 休息局部 清吹局部局部 送别 韩熙载在整个宴会中虽有击鼓助兴,聆听音乐等活动,但脸上为什么没有笑意,流露出闷闷不乐。?梁 楷 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工画人物、佛道、鬼神,兼擅山水、花鸟。画分二体:一曰“细笔”;一曰“减笔”。继承五代石恪,寥寥数笔,概括飘逸,对明清及现代画家有着重要影响。传世作品有《六祖听竹图》、《八高僧故事图》、《泼墨仙人图》。五、 宋代人物画张择端 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字正道,(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在翰林图画院任职。善画风俗画,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等。所绘《清明上河图》卷,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风俗画。虹桥局部清明上河图的构图方式:
全景式构图
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内容:
北宋都城汴梁的的清明盛世
清明上河图所应用的透视: 散点透视
六、元明清时代人物画唐寅? ?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出身商人家庭,自幼聪明伶俐,然而却在20余岁时连遭不幸,由于父母、妻子、妹妹的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唐寅在好友祝允明(即祝枝山)的规劝下收心读书,希望能在科举仕途中谋一出路。果然,在他29岁时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赴京会试的时候,却受到考场舞弊案的牵连,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唐伯虎玩世不恭,但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又由于他在绘画上的卓越成就,人们又将他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寅《王蜀宫妓图轴》图为唐寅人物画中工笔重彩一路画风的代表作品,显示出他在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柳眉樱髻,额、鼻、颇施以“三白”,既吸收了张萱、周昉创造的“唐妆”仕女造型特色,又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四人交错而立,平稳有序,并通过微倾的头部、略弯的立姿和攀连的手臂,形成动态的多样变化和相互的紧密联系,加强了形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感。笔墨技巧近法杜堇,远宗唐人,衣纹作琴弦描,细劲流畅,富有弹性和质感,冠服纹饰描画尤见精工,细致入微。设色鲜明,既有浓淡、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又有相近色泽的巧妙过渡和搭配,使整体色调丰富而又和谐,浓艳中兼具清雅。作品画风带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课堂总结
1. 中国古代绘画的形成和发展
2. 中国古代绘画的分类和表现技法
3.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课后作业:利用目识心记的方法绘制出一幅自己比较熟悉的人。可以用夸张的漫画手法,也可以用 写实的手法,自己动动手来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