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传神写照——人物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我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法、引导探究法、比较分析法、创设情境法的运用,让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人物画作品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对中国画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工笔,写意,白描等,在题材分类中知道山水、花鸟、人物等。而且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高中学生具有了这样的能力,但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的内涵。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3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古代人物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的艺术特点。(通过欣赏几幅不同时代人物画代表作品)难点是引导学生掌握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的方法,体会其独特的绘画语言所展现的意趣。(通过代表作品的欣赏、与现代画家西画作品的对比欣赏)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活动一
展示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播放中国传统音乐,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稳定情绪,在状态上自觉进入传统文化境界。
刚刚我们欣赏的是什么 中国画按技法分哪几类 按画科分哪几类 (生答,教师小结,文字展示)
我们知道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人物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一科,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也就出现了。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存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叫什么 (视情况可选择,并小结,引入人物画发展史介绍,引出并展示课题:人物画)
活动2【讲授】活动二
传神写照人物画
1、配乐诗朗诵《竹里馆》,引入《幽篁坐啸图》的欣赏。(6分钟)
(1)、古人云诗情画意,画里有诗的神韵,诗里又有着画的意境。(朗诵)这首《竹里馆》的意境是怎样的呢
(2)、出示《幽篁坐啸图》,教师引导
现在看看这幅画作与诗的内容是否吻合 画面中这个人物是谁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并描述画面内容)(展示:描述)
(3)、再次欣赏,感受画面的意境。(重放配乐诗齐朗诵王维的《竹里馆》)(展示:感受)
(4)、分析:人物的用笔,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抒情性的作品以创造意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态。(展示:分析)
(5)、评述:作为纪念性的肖像画分两类,一类为行乐图,即将人物画于一定的意境中。从这件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古人独特的艺术成就,画面中人与景的结合,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是一幅以形传神的杰作。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以形传神”。(补充课题:传神写照,展示:评述)
(6)、从《幽篁坐啸图》的赏析中,概括出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
2、欣赏“十分面”
(5分钟)
教师引导:纪念性的肖像画另一类是“十分面”,即端坐的正面形象。(出示《关天培》“十分面”作品)让学生感受画面中关天培的气质品格,进行交流。画面中表现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生答,教师补充)关天培是晚清爱国名将。曾积极支持配合林则徐实行禁烟运动。1841年2月26日,英军大举进攻虎门诸炮台,他率孤军英勇奋战,与敌激战达十小时之久,最后英勇牺牲,他的英烈事迹被广为传颂,誉之为深具民族气节的一代名将。从人物的五官刻画上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
3、运用比较分析法鉴赏《古帝王图卷》(5分钟)
(1)、以学生为主,运用比较分析法鉴赏《古帝王图卷》。通过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像司马炎、宇文邕等开国创业、有所作为的帝王,作者着力表现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和共有的、庄重威严的气概。而像陈叔宝、杨广等几个昏庸无能或暴虐亡国之君,则着重描绘他们虚弱无力、刚愎自用的一面。
画家特别注意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
(2)、在鉴赏过程中再次强调鉴赏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
4、欣赏《步撵图》(5分钟)(展示作品,配以古典音乐)
接下来欣赏一幅历史故事画,看看这幅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生答,教师小结)
这是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描述内容,感受表现手法,总结传神的艺术特点。)
活动3【活动】活动三
分段赏析《韩熙载夜宴图》
(四)、分段赏析《韩熙载夜宴图》
1、出示古代传神写照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学生简介其背景,教师补充概括。
Δ顾闳中南唐宫廷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Δ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曾得中主李景重用,但后主李煜对他猜忌,且“颇疑北人,多遭不测”,韩熙载为求自保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无所作为。
2、请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根据步骤提示欣赏画面(把《韩熙载夜宴图》分五个画面,让学生重点讨论欣赏听乐、观舞部分,并作集体交流。主要从人物的神态与画面的场景上分析,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背景音乐,显示提示文字:感受产生背景——描述画面内容——分析画面技法——评述画面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得出结论。
(1)
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画面中表现的什么内容 (结合画面感受产生背景)作者怎样表现“听”字 (学生描述画面内容)
这一段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
评析:画面人物的动作及神态刻画——如局部放大镜头,看到韩熙载神情忧郁,眉宇间含着沉思与隐忧,这种出色的心理描写达到极其传神的境界。当学生对
此有感受和陈述时,已为对人物画的艺术特点的理解埋下伏笔。
(2)
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舞伎翩翩起舞,众人也站立,击掌,打板,合着节拍,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
(请一位同学扮演舞者王屋山——一展才艺,一位扮演韩熙载——将他的心理体会表演出来,老师扮演韩熙载的门生按着拍板的舒亚,其他同学扮演宾客。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绎当时的情景,背景音乐起,教师拍起铃鼓领着学生感受氛围……)在这样欢快的情境中,韩熙载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画面局部放大,显示韩熙载脸上没有笑意,流露出闷闷不乐。)似乎还有一位特殊的宾客后排穿黄色袈裟的和尚,处在观舞宾客中,并不正视舞女,而是朝着击鼓的韩熙载,人物的表情及内心活动,都表现得很出色。
(3)
第三段:休息
夜宴中休息的场面,此段情节轻松,使《夜宴图》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变化,是整个宴会情节上的一个间歇。
(4)第四段:清吹
描写韩熙载欣赏乐伎演奏的场面,休息后的韩熙载更换了衣服,袒胸露腹,盘腿而坐,右手挥扇欣赏管乐。故作不拘小节,疏狂自放的姿态。
五个乐伎虽并排一起吹奏,但表情姿态不同,有合有分,丝毫没有呆板之感,使人仿佛听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画家用的线描,有粗细、轻重、疾缓之分,充分显示了衣衫的质感。五个乐伎服装主色调是浅色,由红绿两色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显得丰富而统一,画的极其工细。
(5)第五段:送别
这段收尾用一对男女隔着屏风对话的情节,自然过渡到最后一段送别。韩熙载的其它宾客都在与歌舞伎调笑言欢,唯独韩熙载一人在独立深思,挥手与客人道别。
活动4【练习】活动四
交流小结(6)交流完善,归纳小结。
最后再次用录像配乐形式完整放映一遍长卷图,加深体会《韩熙载夜宴图》在刻划人物心理状态,用笔设色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评析:这个环节的设计要求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作品的题材、内容、表现技法、作品背景、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分析,并鼓励学生主动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直接感受人物故事画的美。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讨论,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活动5【练习】活动五
学生自主鉴赏《泼墨仙人图》
(五)、运用鉴赏方法:感受—描述—分析—评述进行欣赏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并让学生自主评价。
南宋画院待诏梁楷的作品,以水墨写意的手法表现了一名坦胸露腹、自由自在的仙人醉酒以后的踉跄步态。
评析:通过运用感受—描述—分析—评述的方法对形散神不散的写意画进行欣赏,再一次的感受到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即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以形写神”,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活动6【作业】活动六
拓展
1、课后选择课本中自己喜欢的人物画作品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章。
2、展示现代绘画作品与古代绘画对比,提出继承、借鉴、创新、发展的态度。(展示现代画家陈逸飞的油画作品《浔河遗韵》)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绘画有哪些不同 (生答)
2、展示教师的写生人物作品、写生基础上的创作——《工笔重彩人物》作品,提出继承、借鉴、创新、发展的态度,与学生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