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时代风采——中国油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油画的发展情况,了解著名的油画家、油画作品以及这些作品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2学情分析
学生方面:针对学校的艺术特色,学生能够了解一些绘画方面的基础知识。
教师方面:教师能较多的了解中国油画的发展概况,重要的油画及其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油画作品。
3重点难点
赏析方法的学习及作品的赏析。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展示作品,学生欣赏
展示作品,学生欣赏并说出所看作品的画种,引入新课。时代风采——中国油画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作品赏析
一.油画的概念:
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不、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它起源并发展于欧洲,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画种。21cnjy.com
二.作品赏析
在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始终围绕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来展开,围绕发展史这条主线来欣赏不同时期优秀的作品及其所具有的意义和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培育期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新生期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作为重点讲述的内容。21教育网
①雏形期
概况:中国的油画最早出现在棺椁器具之中,据周礼、汉书等文献所记,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已有用“油”绘画的历史。 通常的说法是1581年利玛窦携天主、圣母像到中国后,才开始了中国的油画,其中一幅“木美人”作品,虽历时五百年,仍依稀可见画风的古朴厚重。
①造型上,两个“木美人”都梳着高耸的发髻,并似戴有薄纱类盖头,两女均是鹅蛋脸,鼻梁高挺,眼窝凹陷,立体感很强,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画中美人眼神生动,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观者似乎都能感受到美人流转的秋波。21·cn·jy·com
②色彩上,两幅人像的色调平淡但不灰暗,从一些局部用笔和用色可以看出绘画者对绘画技巧掌握得相当熟练,刻画细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②培育期(1900——1937)
概况: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等人以绘画供奉内廷,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皇宫;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奴仆受命于皇上,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但并未留下一些痕迹。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西文化大冲撞,民间的画坊、画馆兴起,画技也得到了改善。但此时由于画工的地位低微,文化素养也有限,使他们的作品未能进入文化的高层次,形成一个独立的新文化。清末维新变法后,许多青年学子先后赴英﹑法、日本等国学习西洋油画,他们中有: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梁﹑常书鸿等。这些人归国后带来了西方及日本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理念, 1912年刘海粟创办上海图画学术院,并第一次起用人体模特写生, 1928年杭州创办了第一所大学制的国立艺术院校(林风眠任院长)等。这一时期的主要三个画派分别为:写实派(徐悲鸿);新画派(林风眠﹑刘海粟);现代派(庞薰琹)。
徐悲鸿《愚公移山》
作品讲解:
时代背景:
抗战时期,为了支援抗日,徐悲鸿在南洋各地举行筹赈画展。热爱祖国的侨胞,对徐悲鸿极富爱国主义情怀的画作和他筹赈画展的举动,给予了热情的支持。筹赈画展结束后,徐悲洪将他在印度和其他国家举行画展所得金额约10万美元,全部捐出,用于抗日救亡。也就在这之后,他躲到印度大吉岭去写生。在那里,完成了酝酿已久的《愚公移山》巨幅油画。
表现技法:
《愚公移山》画中的愚公白发长须,拄锄而立,开山者体魄壮健,挥锄掘石,表现了坚卓的精神和坚强无比的力量。在构图上疏密相间,跌宕起伏,重点突出。画面中那些壮汉画得顶天立地,动势富有变化,显出一种节奏和动律的形式美。这幅画在人物造型上也别出心裁,除愚公、小孩和远处驾牛车的村姑是中国人形象外,近处奋力挥锄的壮汉都是一些印度劳动人民的形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思想内涵:
这幅画思想性也是很鲜明的,就是要以愚公移山的寓言来鼓励人民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并坚信一定能取得胜利。其主旨在于激励民众的斗志,不屈不挠,团结奋战,争取战胜日本帝国主义。③转换期(1937——1949)概况: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国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油画家颠沛流离。国难当头,很多油画家用绘画作武器,反映战事,揭露暴政,如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等。一些画家因战事远赴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如董希文创作出了《哈萨克牧羊女》等佳作。此时的延安,画家的画风受到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倾向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徐悲鸿的写实主义正好与当时的时代相和,逐渐形成了中国规范化的油画 。④新生期(1949——1966)概况:在“新美术必须与人民结合”的观点的影响下,写实主义一统天下,风景、静物、人物等题材被冷落。这个时期诞生了一批革命历史画,如胡一川的《开镣》、王式廓的《参军》、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随着群众运动的展开,中国油画进入了“全盘苏化”的局面,以契斯恰柯夫教学体系为核心的油画教学迅速成为我国油画的单一教学体系,并培养了一批油画骨干力量。此后,一批油画家在“民族化”精神的扩展中对单一的油画体系进行了突破,形成了罗工柳的《在井岗山上》,李化吉的《文成公主》等作品。2·1·c·n·j·y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作品讲解:
《开国大典》概括: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于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21·世纪*教育网
时代背景:内战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作为国家主席的毛泽东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者是满怀激动的心情,来表现新中国开始的一天。www-2-1-cnjy-com
表现技法:
①构图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www.21-cn-jy.com
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2-1-c-n-j-y
②色彩上,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⑤逆转期(1966——1976)概况:1964年,在“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下林彪﹑江青等对文艺界进行了一场文化扫荡。不少画家的作品被洗掠一空,钟涵的《延河边上》﹑杜键的《在激流中前进》﹑李化吉的《文成公主》等都以莫须有的罪名示众批判,并被破坏殆尽。另一方面,油画成了造神的工具,《毛主席去安源》成为其时典型之作,印刷量在当时达一亿张以上。此时部分青年油画家开始崭露头角,如陈丹青等。代表作品有:《永不休战》、《我为伟大祖国站岗》等。⑥勃兴期(1976——1985)概况:文革之后,是文艺的开放期,各种形式的画会风起云涌,绘画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其中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佳作。在最初的艺术喷涌期过后,油画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中国画坛迫切需要更现代,更新鲜的空气。其中苏笑柏的《大娘家》,俞晓夫的《我轻轻的敲门》等作品,在当代意识的关照下对主题性绘画作了新的开拓。
活动3【活动】学习小结
中国油画的发展说明:
① 文化多元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多元化为中国油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生成的环境条件。
②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油画的发展,要在多元文化中,表现中华民族自身的精神,才能确立自己的方向与地位,才能对世界油画发展作出贡献。21*cnjy*com
③ 改革与探索、继承与创造是艺术发展不竭的动力,中国油画的长足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也必将是中国油画继续发展的道路。【来源:21cnj*y.co*m】
活动4【作业】完成作业
《父亲》赏析
要求:同学们课后可以通过书或者电脑来查阅相关资料,可以从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反映的内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来赏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课件18张PPT。作品欣赏风景静物人物中国油画时代风采油画的基本概念 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它起源并发展于欧洲,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画种。 作品赏析●②培育期(1900——1937) ③转换期(1937——1949)●④新生期(1949——1966) ⑤逆转期(1966——1976) ●⑥勃兴期(1976——1985)①雏形期 (1581开始)雏形期 木美人 局部木美人培育期(1900——1937)写实派(徐悲鸿) 新画派(林风眠) 现代派(庞薰琹)徐悲鸿《愚公移山》时代背景内容与表现手法思想内涵赏析方法探究:转换期(1937——1949) 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 董希文 《哈萨克牧羊女》新生期(1949——1966) 董希文《开国大典》胡一川《开镣》董希文《开国大典》时代背景内容与表现手法思想内涵思考、讨论完成欣赏逆转期(1966——1976) 钟涵《延河边上》 杜键《在激流中前进》 勃兴期(1976——1985) 罗中立《父亲》 陈丹青《西藏组画之一》 课后作业:罗中立《 父亲》赏析 要求:同学们课后可以通过书或者电脑来查阅相关资料,可以从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反映的内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来赏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中国油画的发展说明: 课堂小结: ① 文化多元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多元化为中国油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生成的环境条件。 ②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油画的发展,要在多元文化中,表现中华民族自身的精神,才能确立自己的方向与地位,才能对世界油画发展作出贡献。 ③ 改革与探索、继承与创造是艺术发展不竭的动力,中国油画的长足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也必将是中国油画继续发展的道路。谢谢,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