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了解木刻与漫画两个既有传统渊源又是新兴的美术门类的艺术特点和发展脉络。启发学生认识美术的社会作用,体会艺术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
2、
了解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现状和艺术特点,以及大型纪念性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的区别。
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美术新教材第八课的内容,是上一节《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内容的延续,再次强调了艺术与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重在介绍现代木刻、漫画、现代雕塑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以及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知识和社会素养不断提高,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美术的种类接触较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美术不同种类中具有典型、代表、特色、优秀的作品进行鉴赏,启发学生认识美术的社会作用,体会艺术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
3重点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木刻、漫画、现代雕塑各自的艺术特征,体会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感和可贵的爱国精神。
难点是学生缺少相关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因此要在理解的深度、广度上进行拓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木刻与漫画
4.1.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木刻与漫画两个既有传统渊源又是新兴的美术门类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木刻作品,体悟其独特的艺术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启发学生认识美术的社会作用。
3、情感目标: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文艺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4.1.2学时重点
木刻(版画的一种)和漫画的多种形式、特点和不同的社会功能。
4.1.3学时难点
分析木刻、漫画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特殊意义。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导出课题
播放抗战宣传影片,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主题意境,导出课题(情景创设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1刚刚影片中,在抗战时期用于宣传的主要的美术术样式有哪些 并做简单介绍。(讨论法)
教师总结:此时用于宣传的主要的美术样式有木刻(版画的一种)与漫画,看似多元的作品,都由一条线索穿起来,这就是“与民族共命运”。在民族存亡关头,中国艺术家们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强烈的视觉震撼力,感染着人们,为广大群众传递了精神食粮。(使学生感受到在民族危亡时刻艺术家的爱国热情和艺术作品体现的社会功能。由此切入课题。)
活动2【讲授】主要分为两部分来讲解
主要分为两部分来讲解:
第一部分:认识木刻及它的形式、特点和艺术表现力。了解木刻在革命战争时期体现的社会功能和艺术功能。欣赏木刻作品的多种形式,体会木刻丰富的表现形式。
第二部分:了解漫画的由来及特点,以及在发展中对中国革命发挥的战斗作用。
(一)木刻:(讲述法、欣赏法、自主探究法、对比欣赏法、启发引导法)
1、木刻:木刻属于版画的一种。绘画作品经由木版刻制,而后在纸上拓印完成的画种。(版画是通过绘图、制版、印刷而完成的绘画作品,复制是其重要特点。)
2、木刻种类:利用木材纵断面刻制的,称木面木刻。
利用木材横断面刻制的,称木口木刻。
以单块木版刻制的称黑白木刻。
以多块木版刻制后套色印刷的称的称套色木刻。
3、木刻的工具:木版、刻刀、三夹板、油墨、宣纸
4、木刻知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a.木刻的起源和发展
b.中国古代传统木刻分类:随印刷术兴起发展起来的书籍插图类作品。属于复制木刻。(最早的佛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民间木板年画,属于复制木刻。在民间影响深远。
(杨柳青、桃花坞等重要生产中心)
特点:由画师起稿后,由刻工复制,属于复制木刻。
c.新木刻运动:中国的新兴木刻是在引进欧洲创作木刻(兴起于19世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分为两个时期:初创时期为了介绍东欧和北欧的文艺,输入外国的版画,鲁迅于1929年与柔石等组织了朝花社,通过该社所输入的许多外国版画受到进步美术青年的欢迎。成长壮大时期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及以后的解放区,新木刻运动创造出辉煌的成绩。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新木刻运动在国统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特点:不模仿,不复制,刻者自己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由创作者自绘、自刻、自印,刻制、印刷过程也是使画面效果丰富、完善的过程。
d.比较总结:古代复制木刻与后来新兴的创作木刻作品,讨论两者在制作过程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表格)
e.提问:中国的艺术表现形式很多,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倡导木刻运动
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木刻本身的艺术特点有何联系
(二)漫画:(讲述法、欣赏法、自主探究法、对比欣赏法、启发引导法)
1、漫画:a、漫画的由来
b、漫画名字的由来与解析
2、中国漫画的发展: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漫画是最活跃并取得显著成绩的画种之一,可划分七个阶段:(欣赏不同时期的漫画作品,简要介绍)
(1)清末民初(2)五·四时期(3)20世纪20年代(4)20世纪30年代
(5)抗日战争时期(6)解放战争时期(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3、漫画特点:(师生共同总结)
①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兴起和发展的中国漫画,贯穿着一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斗主线。社会主义时期的漫画继承发扬了漫画的战斗传统,并在反映人民内部矛盾、歌颂新人新事和适应群众多方面的审美要求上,进行了新的开拓。②中国漫画有着广泛的群众性。中国漫画队伍是由漫画家和广大业余漫画作者组成的强大队伍,不少漫画家正是在创作实践中从业余转变为专业的。③漫画与新闻事业的关系密切。漫画的主要阵地是报纸和刊物,这是由漫画特殊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④中国漫画的形式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简笔-写意的,也有工笔线描的;既有追求大块黑白处理的,也有民间装饰情调的;既有单幅画和组画,也有长篇连续巨著;还有漫画速写、布画漫画、墙头漫画、照片剪贴、漫雕等等。⑤漫画家们在创作实践中,既学习和借鉴外国漫画,也学习和借鉴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越到后来,越更加有意识地追求漫画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漫画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活动3【活动】欣赏作品
作品赏析
木刻版画:了解木刻的艺术语言,体会木刻的艺术美感和社会功能。
a.赏析:《到前线去》胡一川《怒吼吧,中国》李桦
b.比较体会:德国著名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的“素描自画像”和木刻《自画像》学生讨论:刀在木板上留下的痕迹与笔在纸上的痕迹的不同的艺术感觉 (通过比较木刻作品与绘画作品,体会木刻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
c.对比欣赏:《饮》和《运草》两幅作品
提问:感受两幅版画的不同艺术风格
《饮》:刀法细腻,表现了黑白灰的层次。
《运草》:刀法简洁,黑白对比强,视觉冲击力强。
d.对比欣赏:《流民图》、《奔马》、《人民英雄纪念碑》、《放下你的鞭子》《巩固团结,抗战到底》、《到前线去》、《怒吼吧,中国》等表现旧社会人民生活及战斗场面的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讨论:木刻独特的表现力在旧社会发展中有何现实意义
总结:创作便利,便于复制、传播。
e.近代木刻作品欣赏:《蒲公英》水印木刻、《大江东去》黑白木刻、《北方九月》套色木刻等作品,体会木刻的丰富表现力。
漫画作品:
张光宇、张正宇《齐天大圣》
张乐平《三毛流浪记》
再体味漫画的特点和作用
活动4【活动】小结
1.“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都在民族的存亡与发展中发挥了推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使艺术服务于革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这也是木刻与漫画的艺术功能。
2.木刻与漫画除了社会功能之外的审美功能,也是作为评判作品艺术水准的重要条件,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树立艺术与社会相结合,艺术作品要发扬推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精神。从审美与思想两方面进行评价。
3.引导学生树立“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唯物主义艺术观,帮助学生从优秀艺术作品的赏析中,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
活动5【活动】拓展
同学们课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书籍了解木刻和漫画的更多知识和信息。自己找出几幅能反映和谐社会里你身边的事的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作品。如:文明礼貌、敬老爱幼、绿色环保、积极生活等。
活动6【活动】反思
本课介绍了两种艺术形式--木刻与漫画,并通过“与民族共命运”这一主线连在一起。木刻部分为重点讲解,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共同探究学习漫画这部分知识,并将“与民族共命运”这一主线延伸下来,并总结升华。基本上完成了这一预期目标。
4.2
第二学时 拓展课:线条与动漫人物
4.2.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漫的基本知识,知道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动漫人物具有什么特点,初步掌握用线条表现动漫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片直观地了解如何用线条表现动漫人物的造型特点;通过比较知道人物表情的特点;通过欣赏和临摹以及学生的创作练习,学习动漫人物表情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表情的不同变化,体会动漫的艺术魅力。
4.2.2学时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大家加深对动漫的了解,建立一种认识、树立自信心。
4.2.3学时难点
能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并敢于不拘一格、勇于探索和创新。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动漫海报、图片、动漫书、复写纸等。
学生:铅笔、橡皮、图画纸、图画本等简单的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中以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看图片加深理解,使学生有更直观、深刻的感受,并起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先出示图片,导入课题,简单说明本节课的教学意义。
活动2【讲授】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线条与动漫的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
线条表现动漫人物※
第三部分
进行用线条表现动漫人物的练习
第一部分
线条与动漫的基本知识
直接或间接选出
l动漫的基本知识
直接或间接选出
你喜欢动漫画吗
(1)动漫的含义。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
其实质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大陆)地区的特有的合成名词。另外,英语cartoon的中文音译为“卡通”,也是指漫画与动画的合称,但有时特指是美国式动画。动漫的概念比漫画与动画的概念大很多。
直接或间接选出
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动漫
动漫的创作意义。
动漫吸取漫画的夸张造型和幽默内涵,让人在愉悦中得到某种启示,让人意犹未尽。动漫人物就是以独特的方法或极度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人物,使他们的特征(外貌特征和社会特征)更加突出,性格更加明朗,因而加强亲近感更显人文情怀。动漫中的人物形象活泼、夸张、有动感;内容幽默搞笑,有魅力、很吸引人,很适合青少年的思想、性格和情感。
(2)动漫的分类
直接或间接选出
直接或间接选出
从地域上将动漫分为东方和西方,那你知道东方的动漫以哪个国家为代表,西方又以哪个国家的动漫为代表么
西方以美国动漫画为代表,体现高投入、大规模、高技术的创作潮流,使美式卡通成为主流中的主流,在今天仍具旺盛的生命力。东方以日式动漫为代表,以及风格接近的韩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等地的卡通样式,相对来说东方的动漫讲究精致小巧,一丝不苟。(欣赏图片)
欣赏图片老师进行讲解,动漫从时间上分为传统的和现代的。
传统的动漫具有更多的社会功能,以讽刺幽默的手法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和政治内容。
直接或间接选出
国际上将动漫分为三大类:1西方式;
2东方式;
※3自由式或独立式※;
以欧洲的自由式动漫为代表,具有很强的试验性和探索性,富有个性,原创意味十足。(这也是现代动漫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欣赏作品)
直接或间接选出
l线条的基本知识和不同的线条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和感觉(提问式导入)
你所知道的线条都有(直)线
和(曲)线
※直线和曲线的特性。直线和曲线分别适合表现什么,有什么特点。(紧接着用图片进行对比来加深感受和印象)
第二部分
线条表现动漫人物※
l线条表现动漫人物的特点
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造型方法,它以简洁明了的方式,突显出所要表达的动漫人物的特点和特征。具有很强的快速表现性和直观性。
l线条表现动漫人物的方法
先说总体,如动漫的人物设定和画画中应注意的事项
动漫人物与真实人物形象的联系
直接或间接选出
动漫人物是建立在真实人物的结构比例、外貌特征和色彩的基础上表情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再现的。动漫画把人物的脸型、五官、发型等都进行了夸张、变形,失去了正常比例,使人物更加可爱、漂亮、生动,给人一种虚幻美感,它是对人、对生活的一种很浪漫的表现。通过讲解和看图片,启迪学生思考动漫人物的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方法。(把动漫画人物与写实人物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动漫画是在写实人物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同时写实人物画的比例关系也在比较中逐渐被学生理解、接受。)
夸张变形是表现动漫人物的灵魂。
找到趣味动漫的表现方式和自制手翻动漫的方法
第三部分
进行用线条表现动漫人物的练习
要求:大胆果断自信的运用线条,抓典型特征进行夸张变形处理,突出
个性,发挥创新精神。
活动3【作业】用线条画动漫
每位同学尝试临摹或创作一个动漫形象。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同学。
活动4【活动】小结
我们可以不是画家,但我们需学会运用简单的手绘线条图像进行准确的表达,因为,这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能力;也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更好的去领会别人所传达的意图。
展示、讲评学生作业。
4.3
第三学时 现代雕塑
4.3.1教学目标
1、了解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特点,由于西方雕塑的引入,对传统雕塑经验的研究与继承。
2、从城市大型雕塑的兴起,了解大型纪念性雕塑的艺术语言特点。
3、通过对部分架上雕塑作品的分析,了解雕塑对不同材质的运用和表现手法的特点。
4.3.2学时重点难点
重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公共雕塑作品的主题、表现特点,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雕塑特点的理解。
难点: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大型雕塑与架上雕塑不同的艺术特点。
4.3.3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看图中这是什么地方的雕塑 (老虎滩《群虎》)
再看这是什么时期的雕塑 (《马踏匈奴》古代雕塑)
比较现代雕塑与古代雕塑不同特征。引入现代雕塑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㈠发展概况:中国传统雕塑发展到近世宗教雕塑衰落,民间小型雕塑兴起,但未形成主流。辛亥革命前后到欧美学习,促进中国现代雕塑发展。进入80年代后,中国雕塑在艺术观念、表现手法、工艺材料等方面出现多元文化发展局面。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㈡大型纪念碑雕塑
⒈《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记载虎门销烟至全国解放百年革命斗争史。
⒉真实反映历史史实
《收租院》采用真实场景。早期中国现代雕塑代表,充分利用写实手法,中西融合,被誉为中国雕塑史上的革命。
⒊架上雕塑:
《艰苦岁月》潘鹤
《日日夜夜》张得蒂
《李大钊像》钱绍武
⒋城市雕塑:⑴名人纪念性雕塑
⑵园林雕塑
⑶街景雕塑
⑷城标雕塑
㈢过程:架上雕塑与大型室外雕塑不同特征(环境置换)
架上雕塑:学术性、探索性较强,展于小型展馆又室内欣赏功能。
城市雕塑:有鲜明影像及演绎性、环境性,生活性相配合,对主题确立、形象设计、材料运用、体量高度都与环境密不可分。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活动3【活动】总结
通过本课的前面雕塑涵义,种类,以及欣赏中国现代雕塑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具体结合前面所学习的知识一起学习《收租院》《艰苦岁月》这两座雕塑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雕塑蓬勃发展起来,我国现代的雕塑体现了较高的水平,作为人物雕塑代表了中国中国雕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局势中的面貌。
中国是一个雕塑传统十分悠久的国家,现代雕塑在中国的发展自有基础和潜力。受传统宗教,名间雕塑,苏联,法国学雕塑现代雕塑思潮的综合影响,中国现代雕塑已形成独特的整体风貌。
活动4【活动】课外拓展
1:你见过的雕塑给你留下了那些深刻的影响 说说它们的艺术特色
2:根据自己所学习的雕塑知识,选用一种自己熟悉的材料雕刻一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