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 课件+教案(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课 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 课件+教案(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8-19 16:38:23

文档简介

第一课 大河之源——古代两河流域时期的美术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古代两河流域时期的美术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高中美术欣赏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外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一课内容。外国美术鉴赏部分整体主要围绕绘画、雕塑建筑等建立知识架构。暗含着外国美术发展史的时间线脉。通过对前一部分中国美术鉴赏的学习,学生对艺术作品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鉴赏水平,这为学习新的课程内容做了一个良好的知识铺垫。本课分为史前美术、古埃及美术和相关链接(两河流域墨西哥美术)三个部分。史前美术部分,主要介绍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洞穴岩画和人物小雕像,了解分析艺术起源问题的几种主要理论。古埃及美术介绍在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都有辉煌的成就,加深对古埃及文明的理解,概括地讲,不论是营建庞大的金字塔还是制作法老和贵族的人像,都是为了追求永。所以,古埃及美术实上是奴隶主阶级追“永生”的艺术。相关链接部分(两河流域美术和墨西哥美术)是学生课外独立自主学习的内容。两河流域与各自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宗教信仰的不同。可以说这第一课的学习为学生开始接下来外国美术鉴赏的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带动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从让学生了解古来而灿烂的两河流域的美术遗迹,认识他们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好奇,对学生关注的个别作品讲清,讲透,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利用这些图片的PPT教学本课的知识梳理脉络的讲解与作品精美图片视频相结合。
利用神话故事来引出教学内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两河流域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两河流域美术与当时社会制度、现实生等方面的关系。
难点:是学生对两河流域社会的基本情况缺乏了解。两河流域美术与两河流域人的信仰与宗教观念的关系,了解两河流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特点。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有关的电影,电视,或小说有那些?
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进行讨论对比分析。通天塔,神话故事、一千零一夜等
激发学生参与欣赏活动的兴趣
过度:我们要了解它的前一站,两河流域
让学生说出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新月地带
集思广益很好的吸收知识
建筑:《乌鲁克神庙》是塔庙雕刻:《萨尔贡王青铜头像》《纳拉姆辛浮雕石板》
绘画:《乌尔的军旗》
工艺:《牛头竖琴》
让学生讨论它们的创作年代,创作风格,历史背景,艺术成就。
对其他文明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让学生呢对此有很深刻的影响,开阔它们的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情趣
教学评价设计
每件作品的图片,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感受,又有其他同学的补充。教师最后做总结。
2、让学生自己选择一副图片作品,设想自己穿越回那个时代,去感受同时代特有的历史文化。
八、板书设计
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两河流域美术
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新月地带
二、美术成就:
建筑:《乌鲁克神庙》是塔庙
雕刻:《萨尔贡王青铜头像》
《纳拉姆辛浮雕石板》
绘画:《乌尔的军旗》
工艺:《牛头竖琴》

九、实践反思
学生对两河流域的文化既陌生有有极大的兴趣。当教师讲到通天塔,神话故事、一千零一夜等
这一些故事时,他们踊跃的发言,各抒己见。当教师讲到它们是文明的起点,他们创造了很多人类文明的第一次:主要由苏美尔(Sumerian)、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版)。然后带入到我们本科的知识内容上就水到渠成了,也很容易的引起到他们兴趣。所以我对这次的教学很满意。
课后其他听课的教师也各自发表的自己的看法:认为现在的学生在网络信息的熏陶下,都有自己新奇的想法,认识。教师可以去尊重新时代学生对文化和艺术的认识,特别的要予以表扬,错误的要积极的引导。
课件39张PPT。古代两河流域美术的分期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前3500---前2000)
巴比伦时期(前1900---前1600)
亚述时期(前1000---前612)
新巴比伦时期(前612—前539)
乌鲁克塔庙伊什塔尔城尼布甲尼撒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