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古希腊、古罗马美术 课件+教案(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 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古希腊、古罗马美术 课件+教案(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8-19 17:18:02

文档简介

第二课 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古希腊、古罗马美术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① 、了解和感受希腊美术和古罗马美术在雕刻和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以及对后来西方乃至世界美术的深远影响。 ②、 初步掌握欣赏西方古典雕塑和古典建筑的基本方法。
③、初步了解西方古典美术的艺术传统。
2学情分析
古希腊美术,着重鉴赏古希腊美术中最突出、最具影响力的人像雕刻和建筑艺术。古罗马美术,着重鉴赏它的多种建筑类型和对后世的影响。多数学生对本部分的内容是好奇而又陌生,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抓住学生最关注的个别作品讲清楚、讲透,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鉴赏习惯、掌握鉴赏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其他作品的鉴赏。
3重点难点
重点: ①、人物雕刻的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追求和谐的理想美(强调人体各部分的比例),以人体为美的审美风尚;古希腊人创造的三种柱式。 ②、罗马人创造的新的建筑类型,罗马人在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混凝土和拱券与柱式的结合;古罗马肖像雕塑的特点──个性化。
难点:①、学生不了解古希腊人的社会风尚和审美取向,缺乏西方古典建筑的基础知识.
②、对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特点也不了解。
4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雅典奥运会开幕仪式视频,趁着学生的兴奋劲儿,提出问题:大家能看出这是哪一届奥运会吗?为什么会出现很多白色的神像和运动员?为什么他们很多是裸体?学生讨论,引出课题。
一、古希腊美术的成就体现:
(一)、雕刻:古希腊雕塑成就突出的原因:
(课件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结合地理和历史知识学生展开热烈讨论)
1、三面环海,一面临山,温和的气候条件;
2、大理石的盛产,为希腊雕塑提供了材料的保证;
3、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崇尚自由解放的思想;
4、艺术是古希腊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是爱美的民族;
5、城邦之间的战争频繁,需要强健的体魄,裸体竞技可以展示他们健美的身体。
◆感知作品《三女神》、《掷铁饼者》、《胜利女神》、《维纳斯》。
知识要点:建筑与雕塑的融合;理想与写实的结合;美学观念:“和谐的理想美”。
学生活动:
①、查阅资料,说一下命运三女神的故事。
②、《掷铁饼者》的造型生动,赋予了内在人体的生命,找同学模仿动态,感悟作者的构思。
③、谈谈你对维纳斯的认识。
共同读一篇短诗:
希腊艺术之美令人神往 它们形体和谐 比例准确 姿态优美 它们像天上的星星 闪烁着 人类智慧的光芒
总结:古希腊人物雕刻的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追求和谐的理想美(强调人体各部分的比例),以人体为美的审美风尚,它们奠定了西方古典艺术的基础。古希腊的建筑同样是西方古典建筑艺术的典范。
(二)、建筑:
◆感知作品《帕特农神庙》。
1、引导学生分析《帕特农神庙》,感受古希腊人对建筑的严格比例、追求庄重和谐统一的效果。
知识点:多立克柱式,比例匀称,饱满挺拔。
2、比较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和多立克柱式的区别。
总结:爱奥尼亚的花纹更繁琐、华丽、活泼,多立克庄重、严肃、简洁,科林斯是两者风格的综合。
二、古罗马艺术成就:
◆罗马人创造的新的建筑类型(输水道、万神庙、纪念柱、凯旋门等),罗马人在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混凝土和拱券与柱式的结合;古罗马肖像雕塑的特点──个性化。
罗马人在建筑上取得的独特成就: 1、在技术上首先开始使用三合土(混凝土); 2、在结构上广泛采用各种拱券; 3、在建筑类型及实用性上比希腊更为丰富; 4、在空间处理、节约材料、耐久实用及美等方面都作了有价值的探索。
三、课堂总结:
罗马人较现实,讲究实际、喜欢具体的、实在的东西;希希腊人重理想,艺术中喜欢抽象、概括的理念。希腊艺术主要用於敬神,围绕神庙和祭祀、纪念活动进行创作,带有理想的色彩。罗马艺术大多是给予帝王歌功颂德和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的生活需要。
希腊雕刻强调的是共性和民族精神、罗马人要求的是个性特征鲜明的肖像。
课件45张PPT。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美术
欣赏美景,讨论这是哪儿?橄榄枝作为古代奥运会的精神,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象征, 寓意深刻, 影响久远。
古希腊人认为,橄榄树是雅典保护神雅典娜带到人间的, 是神赐予人类和平与幸福的象征,
因此用橄榄枝编织的橄榄冠是最神圣的奖品, 能获得它是最高的荣誉。古希腊美术的成就体现:
雕刻
建筑古希腊的地理优势三面环海,一面临山,温和的气候条件为希腊人们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条件
大理石的盛产,为希腊雕塑提供了材料保证
《拉奥孔》取材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特洛伊战争。原因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长达十年战争,特洛伊城最终被希腊人的“木马计”所攻破。
《拉奥孔》
大理石 高178厘米
约公元前1世纪末
梵蒂冈博物馆藏
表情非常痛苦,扭曲夸张的五官,卷动的头发,挣扎的双肩,紧绷的胸部,紧缩的眉宇,使人看到肉体上、精神上最深刻的痛苦、恐怖、焦虑。我爱你图(希腊)米隆 《掷铁饼者》(罗马时期复制品 大理石 公元前5世纪) 作品表现了一个健美,富有力感的运动员的形象。刻划的是凝聚力爆发前最精彩的瞬间。运动员大幅度摆动双臂,双臂就像一张拉满弦的弓,在下一瞬间运动员就要掷出铁饼。全身重心在右脚上,膝盖弯曲。整个形体有一种紧张的爆发力和弹力的感觉,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理想之美。古希腊为什么要赤裸? 古希腊人崇尚体育运动,公民可以裸身参加竞技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为艺术家观察,创造和表现人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使了希腊雕塑家们创造出空前的人体雕塑。古典时期 《帕特农神庙装饰雕刻——三女神》 (大理石 高约112厘米 公元前449——前400年 )
现存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 最大的克罗索掌管未来和纺织生命之线,二姐拉克西斯负责决定生命之线的长短,最小的阿特罗波斯掌管死亡,负责切断生命之线,即使是天父宙斯也不能违抗她们的安排。 人们从三女神的姿态神情中看到的不是神,而是人间姐妹之间亲密动人之情,从坐躺姿态中隐现出各人的个性气质。现存的这三个女神的雕像,头部和四肢都已失去,但那健美的身躯,恬静而潇洒的姿态,仍给人以极其优美的形象。尤其是三女神的衣服的处理,希腊式薄衫穿在三神的身上,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得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凿而成,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大理石 高约202厘米) 维纳斯姿态端庄而优美,面部表情宁静而肃穆。雅典娜虽然裸露上身,但不失端庄典雅,虽然残缺了双臂,却亭亭玉立。整个身躯是采取螺旋形上升的动势,又有不同角度的倾斜,造成了曲线的丰富变化和均衡稳定。
女神上半身袒露与下半身复杂的衣群,形成了单纯而复杂的对比和谐,特别是裙褶的变化增添了整个人体的变化和含蓄的美感。她的体形完全符合希腊人关于美的理想与规范 。整个形体充满曲线美和高尚的精神美,体现着青春健美和旺盛的生命力。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体形符合希腊人关于美的理想与规范,所追求的人体美标准,即头与身之比为1∶8。由于8为3加5之和,这就可以分割成3∶5,这就是“黄金分割律”,这个比数成为后代艺术家创造人体美的准则。 18 (希腊)
《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像》
大理石
高328厘米
公元前200年左右
巴黎卢浮宫
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 (大理石,高328厘米,公元前200年左右) 古希腊雕刻的集中成就:
人像、神像雕刻、特别是“人体”雕刻
神与人合一,神人 “同形同性”
雕刻古希腊雕刻的特点:
和谐的理想美
造型严谨 细腻写实
小结:古希腊建筑 以 建筑最为发达
石制的梁柱围绕长方形的建筑的 建筑结构
并且形成四种柱式:
1. 多立克柱式
2. 爱奥尼亚柱式
3. 科林斯式柱式
4. 女郎雕像柱式
与 的完美结合神庙柱式建筑 雕刻《雅典卫城》公元前448—前406年雅典卫城 公元前448年——前406年帕特农神庙黄金分割律科林斯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粥粥粥粥粥粥多立克柱式
形态简洁,雄浑、刚健、粗壮
纤巧妙条,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 形态更复杂、更修长更有女性美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伊瑞克提翁神庙(公元前421年-公元前406年)
希腊艺术之美令人神往
它们形体和谐
比例准确
姿态优美
它们像天上的星星
闪烁着
人类智慧的光芒古罗马艺术
肖像雕塑 建筑领域
奥古斯都像早期的肖像是根据从死者面部翻下来的面模制
作的,不加任何美化,没有活力,具有自然主
义的逼真效果。
罗马人在临摹了很多希腊雕塑之后,开始概况
生动地表现对象,开始美化人物。但与希腊不
同的是:他们是在突出个性基础上的美化。《卡拉卡拉像》 (大理石,头高27.5厘米,公元3世纪初)
是古罗马历史上嗜血成性的暴君之一。紧紧地抓住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环节,着重刻画了那紧蹙的横眉之下的那双多疑而又凶残的眼睛。那过于卷曲的头发和满脸的胡须,更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凶残性格。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的艺术特色比较造型严谨 细腻写实
神话故事现实人物和谐的理想美写实而又个性化人像 神像
人体
肖像罗马人在建筑上取得的独特成就:

在技术上首先开始使用三合土(混凝土)
在结构上广泛采用各种拱券
在建筑类型及实用性上比希腊更为丰富
在空间处理、节约材料、耐久实用及美观 等方面都作了有价值的探索。
加尔桥 公元14年 法国尼姆 高架输水管中的一段克洛西姆竞技场正视俯视罗马万神庙万神殿(Pantheon)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 《提图斯凯旋门》
公元81年建,高14.4米,宽13.3米
意大利罗马提图斯凯旋门是帝国前期提图斯皇帝为纪念他镇压犹太人的胜利而建立,高14.4米,宽13.3米,深6米,上面装饰着精美的浮雕作品。其中以拱门内壁两侧墙上的浮雕最为精彩,内容是颂扬提图斯和他的军队镇压犹太人凯旋而归。浮雕上,提图斯皇帝亲自驾着四马战车浩浩荡荡从耶路撒冷返回,胜利女神为他戴上胜利的花冠,他的军队则是正抬着从耶路撒冷掠夺来的战利品,兴高采烈地走在象征胜利的凯旋门前。浮雕的面积虽然不大,人物也不多,但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运动感,在平面中创造了有纵深感的空间,气势雄伟。作品体现出当时高超的构图和人物塑造技巧,并表现出古罗马的浮雕正努力向绘画空间发展,这对提高浮雕的表现力具有很深刻的意义。 图拉真纪念柱,公元106——113年建,通高38米,意大利罗马
罗马帝国纪念性建筑的另一种形式。
23圈浮雕带叙述了图拉真征服契亚人的战争经历。
柱身内螺旋形梯子直通柱顶,柱顶立有皇帝铜像,希腊、罗马美术对后世的影响美国国会大厦 1793——1867 华盛顿罗马人较现实,讲究实际,喜欢具体的、实在的东西;希希腊人重理想,艺术中喜欢抽象、概括的理念。
希腊艺术主要用於敬神,围绕神庙和祭祀、纪念活动进行创作,带有理想的色彩。
罗马艺术大多是给予帝王歌功颂德和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的生活需要。
希腊雕刻强调的是共性和民族精神
罗马人要求的是个性特征鲜明的肖像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