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课件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课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课件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8-19 18:1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 请欣赏以下六幅画,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时期的绘画作品吗?
春 波提切利 (意大利)
维纳斯的诞生 波提切利 (意大利)
大公爵圣母 拉斐尔 (意大利) 

金莺圣母 拉斐尔(意大利)园丁圣母 拉斐尔 (意大利)蒙娜丽莎 达芬奇( 意大利)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绘画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较以前的绘画有了明显提高。下面请同学对比欣赏两幅同名作品。
哀悼基督 (图1)    哀悼基督(图2)
   
   对比以上两幅画,两幅作品表现的内容相同,但构图及人物处理则有很大差异。你认为哪一幅更好?为什么?
(1)图2构图新颖,人物结构表现准确,得益于复兴时期出现的艺用解剖学和科学透视法两大学科,体现了艺术手法的巨大飞跃。
(2)图2中耶稣象一个刚刚死去的农夫,平凡而普通,圣母则画成悲痛欲绝的老妇人,把宗教故事进行人性化处理,令观众产生共鸣。
(3)图1图2相比,前者是冰冷的圣经故事的图解,后者是有血有肉的人间亲情的表现。一个是对神性的赞美,一个是对人性的讴歌。  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最进步的时代,是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在学识渊博和多才多艺方面,在性格、知识和热情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意大利)  
 
     这是达.芬奇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画于1495—1497年。此画描绘圣经中关于耶稣被犹大出卖的故事。画家着重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画家对善与恶、美与丑的鲜明爱憎。达.芬奇的绘画深奥而富于哲理。
耶稣头部习作 达芬奇 (意大利)
   创世纪(局部) 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中年为西斯廷教堂绘制的天顶画。画面由三百多个人物组成,描绘的是圣经《旧约》中记载的上帝创世纪的传说。此画是画家雄健刚强的艺术风格的代表。
  此画表现在世界末日到来时,所有灵魂接受耶稣的审判,分别升入天堂或堕入地狱。全画有近三百个人物,构图宏伟,气势恢弘,是画家六十多岁时的杰作。   
末日审判 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 
    
    雅典学派 拉斐尔 (意大利)
   
 
  此画以哲学为中心,描写了自古希腊以来五十多个著名学者,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作品构图独特,气势不凡,是画家壁画创作中的杰出代表。
文艺复兴的本质:   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展开的斗争,以人文主义思想对抗封建意识。表现为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标榜人权,反对神权;追求现世享乐,蔑视天堂及来世。 课堂训练:   14至16世纪欧洲____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____思想,也产生了众多的艺术大师,尤其以意大利三杰表现最为突出。其中___的作品深奥;____ 的作品博大;__的作品优雅,三人各自引领一支潮流,汇成欧洲近现代文明的大海。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请欣赏拉斐尔《椅中圣母》,并通过此画谈一谈文艺复兴运动的进步意义。(口述或笔答) 备用资料
根特祭坛画 杨?凡?艾克 (尼德兰) 
   
    尼德兰画家杨.凡.艾克的作品风格精细,手法严谨。此画由于画面中心的祭坛上有洁白的羊羔,故也称《羔羊的礼赞》。
    三王来拜 法布里亚诺 (意大利)  此画表现耶稣降生后,东方三位王帝前来拜谒,觐见圣母子的场面。全画采用独特方式,表现了完整的故事过程。
  丢勒是德国文艺复兴最伟大的代表,此画画家通过描绘四位基督教圣徒,表达他要求伸张正义、谴责邪恶的思想。四使徒 丢勒 (德国)
   田园合奏 乔尔乔内 (意大利) 
 
   乔尔乔内是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传世作品较少,画面含义往往晦涩难懂,经常将人物置身于田园牧歌式的背景当中。
       犹大之吻  乔托 (意大利)
 
    乔托被誉为文艺复兴之父,一生主要从事宗教绘画。此画表现犹大以接吻为暗号,出卖耶稣的情景。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 (意大利)    此画为拉斐尔圣母像当中最杰出的一幅。画中的圣 母善良美丽,富有人情味,她怀抱耶稣将爱子献给拯救人类的事业。教皇和圣徒前来迎接,教皇的手指向人间。酒神祭  提香  (意大利)  这幅画取材希腊神话中酒神的事迹,表现酒神与水泽仙女、山林之神们饮酒狂欢的场面。色彩浓艳,气氛热情奔放,充满生活气息。愚人船  博斯  (尼德兰)  博斯是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一位风格独特的画家,作品中人物形象诡异,情节诙谐,寓意高深。此画辛辣的讽刺了当时的教会和官僚,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