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课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8-19 18:22:54

文档简介

第四课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理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经典美术作品的方法。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资源查阅,并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交流,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的观察、对比、讨论和探究,归纳出文艺复兴时期经典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善于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来体会艺术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领悟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从文艺复兴美术作品反映的人文精神,来理解人的自觉与自由,进而感悟当今社会倡导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意义。
2学情分析
首先,本课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他们对意大利“三杰”有所了解,对美术作品:《蒙娜丽莎》的熟知会使教学相对容易,课堂氛围活跃有生机;其次,学生对文艺复兴之前欧洲中世纪是否了解决定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导致是否能启迪学生的思想与对待人生的态度;再次、文艺复兴无论在时空方面都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能否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欣赏意大利“三杰”的作品,并对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能够领会“三杰”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点、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人文主义,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能否引领学生结合自身和当代社会,感悟人文主义精神的熠熠光辉是关键所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视频《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14——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主阶级反对中世纪的封建统治以及代表其利益的基督教统治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其内容是提倡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反对中世纪的神学统治,文艺复兴运动以意大利为中心,辐射到整个欧洲。
活动2【讲授】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公元476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封建社会形成。从此,以基督教为主的罗马教廷居于统治地位长达近千年,(历史称“中世纪”)。这种绝对神权的专横统治,不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更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到了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和政治的相对独立和自由,使得世俗文化得到很大发展,人们的理性精神开始复苏(人作为自然之本,万物之源,为什么不可以享受世俗生活的美好,追求财富,表达爱与美),追求思想解放和精神自由成为人们的向往。
马克思在论人的本质中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让我们来看,当人们思想开始解放(觉醒)、精神开始自由之后所创作出来的动人心魄的美术作品。
活动3【讲授】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在美术领域的表现
文艺复兴运动表现在美术领域:
一、唤醒了被中世纪宗教神学窒息了近千年的世俗精神和人的情感,美术作品内容的世俗化奠定了西方绘画的现实主义基础;
二、并将透视学、解剖学知识融进绘画,确立了科学的绘画体系,使得绘画中的写实性因素具有了科学的严谨性;
三、此时,产生了大批富有探索精神和艺术才华的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丢勒、杨凡艾克等。
活动4【讲授】赏析第一位“巨人”——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
作品是达芬奇为圣马力诺格拉齐修道院的食堂所画的壁画,取材于《圣经》故事。
请同学们观察作品
1、构图:以耶稣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仔细看有没有不同寻常的地方:画面中的人物在共进晚餐却只坐在餐桌的内侧)(意图:长条形的餐桌水平置于观者的眼前,使观者的视觉很容易集中到13位人物身上;晚餐前的平静状态,)
2、人物安排:耶稣的话使12门徒出现波动(但每三人为一组呈现起伏的波浪状外形)曲直之间给观者以变化的节奏美感;画面在平静中出现波动,与作品主题相契合
3、空间处理:侧面墙上近高远低、近大远小的空间描绘,采用的是焦点透视原理。
4、形象塑造::耶稣镇定坦然和犹大紧张恐惧形成鲜明对比。作品在造型上一正一侧,光线的一明一暗,人性的一正一邪,高度赞颂了正义、光明和崇高,强烈斥责了邪恶、阴暗和卑鄙,充分表明了自己爱憎分明的人文主义思想。
5、心理刻画:菲力的表白忠诚,多马的质疑,达太的迷惑,彼得的愤恨……(请学生尝试模仿体味)
总结:《最后的晚餐》以独特的构图、科学的绘画技法、细微深刻的心理刻画和爱憎分明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使其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不朽典范。
活动5【活动】请学生引领赏析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
学生赏析并讲授:
1、神秘的微笑(似笑非笑)(含蓄)(知道为什么吗 眼角与唇边的表情塑造明暗过渡自然真实,源自达芬奇发明的薄雾透视法和解剖学的应用。
2、她是达芬奇的情人吗 还是银行家的妻子,总之,她是一位现实生活中的女性;
3、人物身后的景色,神秘,预示着欧洲风景画即将诞生。
4、整体形象端庄优美、含蓄的微笑揭示了:美丽在人间、幸福在人间的时代精神。
教师总结:作品取材于意大利普通的妇女形象,表情温和优雅刻画的典雅而优美,集中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理想并达到了一座绘画技法上的高峰。
活动6【讲授】教师总结达芬奇作品的总体特点
浏览达芬奇的其它绘画作品,其色彩凝重深沉、画风严谨科学、充满神秘色彩。(引导学生总结)
活动7【讲授】第二位“巨人”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雕塑《大卫》
这是于27岁时应邀为佛罗伦萨市政广场中心创作的一件作品,历史三年完成。整体采用古典歇站式,请同学们观察细节大卫是否处于歇息状态
分组进行观察
1、侧面颈部:胸锁乳突肌隆起——处于动态;
2、正面五官:英俊(体现审美理想)造型准确成为艺术院校写上的典范;神态——怒视前方(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下垂的右手:呈半握状——蓄势待发(骨骼、肌肉、血管了解米的精湛造诣)
4、踮起的左脚:准备出击
再次提问:大卫处于什么状态
学生:备战状态,“静中寓动,充满张力”。大卫是古代犹太人的国王,少年曾牧羊,当菲利士人(今天的巴勒斯坦人)侵犯以色列时,他机智的用肩上的甩石机击败了巨人哥利亚,挽救了民族而成为英雄。其实此时的意大利时局动荡,作者多么希望意大利出现像大卫这样的英雄,英勇无畏,时刻准备着为国家而战,为民族而战。
教师总结::作品于沉静中蕴藏着巨大的动力,想象的空间任观者的思想随意驰骋,大卫的英雄气概集中体现了作者理想中的时代英雄形象。
活动8【讲授】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创世纪》——《创造亚当》
我们现在以仰视的角度,可见作品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立体感极强有如雕塑,令世人惊叹,最令人折服的是一组数据:“1人、4年、18米、500平方米、343位、2倍”,充分显示了米开朗基罗无所畏惧性格和非凡的绘画天赋。
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天顶画中最富想象力的的《创造亚当》——
1、亚当的形象:(请学生观察并表达)高大、魁梧、体格健壮,
2、亚当的状态:(请学生观察并表达)卧在地上,这是因为亚当还没有人类的生机(生气),如同中世纪宗教束缚下的人们,只有躯体而没有自我意识和灵魂。上帝耶和华在众神的簇拥之下正以右手去接触亚当的左手,画面就定格在这一瞬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请同学们设象一下下面的故事——
3、亚当的眼神:稚气、充满期待
4、亚当的左手:软弱无力
5、作品的构图:对角线分割画面,人物一少一多似失衡,但又巧妙的将观者的视觉吸引到两人手的似接未接之处,,即平衡画面又使人产生丰富想象——
教师启发:对于画面而言,亚当期盼渴望着拥有人类的生机,站立起来改变世界创造未来。对于欧洲的中世纪人们渴望什么
教师总结:对于画家本人来说,米开朗基罗通过作品寄予了对人类觉醒的期盼和渴望。这是作者深邃思想的集中反映,也是作品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活动9【活动】总结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又一位集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于一身的伟大巨人。米开朗基罗自23岁开始,创作了一生,无论是雕塑、绘画、建筑都雄健有力,充满激情。由于他精力过人,思想深邃,性格无所畏惧,作品雄健有力充满激情,使他成为西方艺术史上第一位具有浪漫气质的超越时代的艺术大师。
活动10【活动】请学生引领赏析拉斐尔油画《椅中圣母》
油画《椅中圣母》中圣母的形象温柔可亲,将小耶稣双手环抱与腿上,用脸颊贴着小耶稣的额头、目光充满慈祥与爱怜,形象温婉秀美。
同学们惊叹:1、画中的圣母真是美丽,2、画中母子的深情让同学们回忆起家中珍藏的照片,小时妈妈抱你的温暖情怀。
一、作品虽是宗教题材,但人间的情味极浓。
二、圆形的构图,使画面柔和,人物亲切。
三、色彩明亮艳丽,突破了宗教的禁令。
四、人物造型温柔美丽,秀慧娴雅,打破了中世纪僵硬、冷漠、呆板的圣母形象,突显出时代精神。
活动11【活动】请学生引领赏析拉斐尔的作品《雅典学院》
这件作品是拉斐尔为罗马梵蒂冈的签署大厅画的四副壁画之一,根据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立的雅典学院而构思创作的。先请同学们谈谈对画面的感受——
1、人物形象:画面中心的两人:柏拉图手指向天(唯心主义者)和亚里士多德手指向地(唯物主义者);
左下角: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正在演算;
右下角:几何学家欧几里德正拿着圆规在小黑板上为学生画图、讲解;
;下方正中: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正伏案思考并书写着;
画面还有许多
艺术家、
地理学家、学者等……如此多的人才济济一堂,同学们有何感想;
2、作品构图:古典主义对称式;
3、空间处理:三层拱门由大到小使画面纵深感极强,焦点透视法的应用;
4、作品氛围:洋溢着热烈的学术和自由辩论的气息,表达了对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赞颂,和对真理的永恒追求。
活动12【讲授】教师总结《雅典学院》体现的时代精神同时点明本课的课题《”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拉斐尔的壁画《雅典学院》中社会各界人才济济一堂,追求自由辩论,画面洋溢着热烈的学术氛围,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正如恩格斯对文艺复兴的评价:“这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
活动13【讲授】归纳拉斐尔的作品的艺术特色
欣赏拉斐尔的部分作品,多表现为圣母像,人物温和柔美,充满温情。
活动14【导入】课堂回顾及小结(视频)
文艺复兴美术一扫中世纪的冷漠和呆板,艺术家关心生活,表达人生,创作出了许多传世杰作。
活动15【练习】课堂练习:分析意大利三杰的艺术特色及其体现的文艺复兴时代精神
活动16【讲授】文艺复兴运动的广泛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影响广泛,波及尼德兰、德国、法国等地,在艺术方面也出现了像扬·
凡·
爱克和丢勒等艺术大师。同时,欧洲的政治、文化、科学发展达到空前繁荣。
活动17【作业】思考与探究
1、立足“三杰”的艺术,谈谈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物质丰富、科技发达、信息资源共享)是否需要人文主义精神 为什么
2、查阅资料,了解尼德兰的扬·凡·爱克与德国的丢勒两位大师及其作品。
活动18【讲授】本课的结束语
同学们,这一节课通过欣赏意大利三杰的艺术,我们感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他们或是充满正义与光明、或是母爱表露无疑、或是自觉自省、或是自由求知,这种精神之于欧洲的中世纪无疑是一缕阳光照亮了那个黑暗的时代,而这种精神之于今天的我们依然重要,可以说,只有“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崇尚真理”才能使人类社会不断地文明、前行!(共24张PPT)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赏(选修)高



到了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
现,人们的理性精神开始复苏,
世俗文化得到肯
定,追求思想解放和个人精神的自由成为人们的向往。
夏特尔主教堂
欧洲中世纪美术
木板绘画《圣母子》局部
文艺复兴运动表现在美术领域,首先唤醒了被中世纪宗教神学窒息了近千年的世俗精神和人的情感,美术作品内容的世俗化奠定了西方绘画的现实主义基础,并将透视学、解剖学知识融进
绘画,确立了科学的绘画体系。使得绘画中的写实性因素具有了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产生了大批富有探索精神和艺术才华的艺术家。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三杰
米开朗基罗·波那罗帝
(1475年-1564年)
拉斐尔·桑西
(1483年-1520年)
列奥那多·达·芬奇(1452年-1519年)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壁画484
880厘米
1495—1498年)为米兰圣马力诺.格拉契修道院食堂所作的壁画。描写的是耶稣在临刑之前和他的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的情形。
1.独具匠心的构图(多样统一)
2.科学严谨的绘画技法(透视学、解剖学)
3.细微深刻的人物心理刻画
4.抑恶扬善的人文主义精神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佐贡多夫人像》(板上油画
53
77厘米
1503年——1506年
巴黎卢浮宫藏)
作品刻画了一位典雅优美的意大利普通妇女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的歌颂与赞美,同时达到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技巧的高峰。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岩间圣母》
《抱银鼠的女子》
《圣安娜和圣母子》
米开朗基罗·波那罗帝(1475年-1564年)
米开朗基罗
《大卫》(大理石
高4.1米
1501年-1504年
弗洛伦萨美术学院藏)








米开朗基罗
《大卫》
(1501——1504年)
精准的人体造型
男性的阳刚之美
无畏的英雄气概
作品经过高度的概括和提炼,沉静的姿态中蕴藏着强大的动力,表现出不同寻常的英雄气概并成为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象征。
米开朗基罗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壁画
13
36米
1508年-1512年
罗马梵蒂冈宫内的西斯廷教堂)
米开朗基罗《创世纪》——《创造亚当》
《创造亚当》虽取材于宗教题材,但是作品赋予人物以现实的内涵,不仅表现了对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赞颂,
而更深层的是作者通过作品寄予了对人的觉醒的渴望。
米开朗基罗一生作品丰厚,其创作雄健有力而又充满激情,充分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无所畏惧的性格和超凡的艺术才华,是文艺复兴时期又一位集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于一身的伟大巨人。
《大卫》
《创造亚当》
《哀悼基督》
《摩西》
《圣彼得大教堂》
《最后的审判》
《夜》
《被俘的奴隶》
拉斐尔·桑西(1483年-1520年)
拉斐尔
《椅中圣母》(木版油彩
直径71厘米
1514年)
《椅中圣母》一扫中世纪冷漠呆板的圣母形象,创造出秀美娴雅、具有人世间温情的圣母,使之成为古典主义唯美风格的成功典范。
拉斐尔《雅典学院》(底边772厘米
1510年-1511年
罗马梵蒂岗宫)
《雅典学院》作品洋溢着热烈的学术氛围和自由辩论的气息,表达了对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赞颂,和对真理的永恒追求。
《西斯廷圣母》
《椅中圣母》
《小考佩尔圣母》
《草地上的圣母》
《雅典学院》
艺术家
代表作品
作品人文主义精神
艺术风格
文艺复兴整体的时代精神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神秘、深沉
科学理性
雄健、有力
充满激情
优雅、秀美
充满温情
以理性的宗
教信仰代替了绝
对的神权,以追
求财富和世俗生
活的享受代替了
禁欲主义,以科
学的发展代替了
中世纪的愚昧无
知——即人文主
义思想。
练习:回顾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的代表作品,
比较分析其艺术风格以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大卫》
《创造亚当》
《椅中圣母》
《雅典学院》
抑恶扬善
典雅美丽
英勇无畏
渴望觉醒
人间母爱
探求真理
文艺复兴运动影响广泛,波及尼德兰、德国、法国等地,在艺术方面也出现了像扬·
凡·
爱克和丢勒等艺术大师。同时,欧洲在政治、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发展达到空前繁荣。
[思考与探究]
1、领会意大利“三杰”的艺术,立足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物质丰富、科技发达、信息资源共享),请谈谈你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2、查阅资料,了解尼德兰的扬·凡·爱克与德国的丢勒两位大师及其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