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课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8-19 18:2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课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鉴赏西方经典美术作品的方法,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思想解放,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2、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对美术的影响,体会美术的文化价值。
2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大多是来自边远山区的农村学生,初中小学的时候美术课都比较少,基础美术欣赏的机会都比较少。询问他们是如何知道蒙娜丽莎的都说是语文和历史课。但是还是能看出来他们对于美术鉴赏的渴望和喜爱。
虽然我们教参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学习欣赏希望经典美术作品的方法。但是我觉得教授方法并不急于一时。首先要培养他们感知美术作品,探索美术作品的能力。这个能力不是老师可以教授的,而是要他们敢于自己去发现和探索,因此本课中的重要环节就是他们自己主动分享作品。然后我再根据他们的了解,适当深入的介绍一下作品。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学生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文艺复兴具体的对于美术的影响,所以最后总结的时候单独请同学们一起总结,加深他们对于这一时期的先进思想对于美术的影响的了解。
3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即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拉斐尔的作品并对三人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
本课的难点,主要在于学生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点,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人文主义,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引出课题“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一)图片引入
设问:你知道这幅画吗 这是什么时期的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
(二)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以人文主义为旗帜的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他肯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与地位,尊重人的感情,赞美人的力量。反对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和思想禁锢。
主要精神:崇尚科学精神,探求真理与知识,反对愚昧和虚伪的神学观点。
对美术的影响:是西欧近代史上的一场伟大的精神革命。它对西方绘画艺术乃至整个美术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设计意图:
从学生最熟悉的《蒙娜丽莎》导入课堂,结合对文艺复兴时代背景的理解,以及中世纪的绘画和雕塑作品的对比感受开始。肯定文艺复兴在人类艺术史上的突出地位,并根据现代艺术的丰硕成果,追根溯源,引领学生走进文艺复兴的美术长河中去完成一次不一样的艺术旅程。
活动2【讲授】美术三杰和其他巨人
1、请同学们根据美术三杰的自画像与他们的名字进行连线并告诉大家为什么
结合以前自己在课内外的知识通过观察、排除等方法,结合本课对于美术三杰的介绍、分析可以准确的将他们的自画像和姓名连接起来。
2、介绍美术三杰的地位和成就,一起找出他们在本课中提到的代表作。
美术三杰:列奥纳多·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多纳罗帝
拉斐尔·桑西
达芬奇代表作: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基罗代表作:《大卫》、《摩西》、《创世纪》
拉斐尔代表作:《椅中圣母》、《雅典学院》
3、有的学者认为,他们中有人的作品似高山,有人的作品像大海,有人的作品如草原,你认同吗 说说看。
或许孩子们的感受不一定和这些学者一样,但是要及时的给予孩子们肯定,鼓励他们积极踊跃的发言,艺术的世界不追求必须统一,可以有不一样的看法。通过我们之后的学习和探索,自己寻求答案。
4、文艺复兴时期,除了美术三杰以外本课中还提到了哪些“巨人”,他们分别有着怎样的成就和贡献
杨·凡·艾克
代表作《阿尔诺非尼夫妇像》
杨·凡·艾克和胡·凡·艾克发明了油画颜料的新配方,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油画,使颜色易于调和,运笔流畅,又可层层铺设,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泽度,干透后颜料附着能力强,不易剥落和褪色等特点。这大大的提高了欧洲绘画的写实能力,对于文艺复兴美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阿尔布莱特·丢勒
代表作《四使徒》
恩格斯在评价欧洲文艺复兴这一历史时代的那段著名论述中,把丢勒看作是和达·芬奇一样杰出的人物之一。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分享作品
1、分享: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喜欢的“美术三杰”作品,并对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介绍
2、学生互评:对于同学的分享,你有没有要补充的,或者有异议,共同完成美术作品的鉴赏。
3、教师点评: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分享,同时以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为例,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
②作品解析
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
(意大利文原名:LeonardodiserPieroda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享年67岁),意大利学者、艺术家。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他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他还擅长雕刻、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他全部的科研成果尽数保存在他的手稿中,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达·芬奇少年时已显露艺术天赋,15岁左右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并成为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1516年侨居法国,1519年5月2日病逝。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奥纳多”。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丽莎》现在是巴黎的卢浮宫的三件镇馆之宝之一。
②作品解析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如梦如幻有纵深感的背景:
分析研究空气透视,总结出空气透视理论。
运用了类似中国画的晕染法:晕涂法
神秘表情形成的原因:
达芬奇认为人的五官、手,哪怕头发都不应该有具体的轮廓线。
运用了:无界渐变法、明暗法
活动4【活动】总结
思考、讨论: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取得高度成就的原因
1、人们的思想从长期的宗教桎梏中解放出来,发扬了勇于探索、富于进取的精神。
2、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美术中汲取了营养。
3、透视法的发明和油画材料、油画技法的改进。
活动5【活动】结束语: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