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课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8-19 19:0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课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了解并感受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理解产生现实主义美术的社会原因。感受西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创作背景。
2学情分析
要想得到美的
享受,一是鉴赏作品,二是感受大自然,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所以,只有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去设计教学,才能有效的发展其个性,提升其学识,才能终身受益。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代表作和代表人物,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方法,理解产生现实主义美术的社会原因。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活动2【讲授】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从作者经历分析作品成因
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画家们
《干草车》(背投)
(局部放大)突出真实的表现大自然的美——尤其注重对于自然界光、色的描绘。
巴比松画派(背投相关风景画)学生感受体会。
类比欣赏《拾穗》《晚钟》(背投)
具体分析画面中主要的色彩体现了画面怎样的氛围 画面的构图(PPT演示)能体现画面怎样的意境 一动一静的人物姿态又向我们表达了农民生活的什么 (繁重、劳累、淳朴、善良)学生参与分析
《费加罗报》的评价是:在这三个突出于天空前的拾穗者后面,有民众暴动的长矛与1793年的断头台。
为什么当时的资产阶级会对这样的画面有如此的恐惧感 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现实的生活并不是由资产阶级所鼓吹的所谓“自由、平等、博爱”,通过刻画下层劳动人民的艰辛而贫困的生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虚伪。再次揭示现实主义美术的成因。
活动3【活动】作品欣赏
法国葬礼片段
《奥南的葬礼》结合片子,画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可能的回答:真实、依据现实生活创作的、画面大。
肯定学生:这张画的作者库尔贝主张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绘画的题材。
欣赏作品《打石工》
从两位人物衣着打扮和他们打石、搬运石块的动态来看,你能看出些什么
学生可能的回答:刻画仔细真实、贫困、劳动的沉重
活动4【练习】以罗丹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雕塑成就
提问罗丹创作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扎实的造型能力、敢于推翻自己,不断探索和勇于革新的精神)
欣赏作品《加莱义民》
在《罗丹艺术论》中有一段罗丹对葛赛尔的一段话:亲爱的葛赛尔,如果你对我的作品的好意并不过分的话,我会承认你完全识破我的用心。
我们的同学是否也愿意尝试一下去识破罗丹所雕塑的人物的个性和心理特点
总结罗丹雕塑艺术的另一特点(注重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有非常高超的刻画人物心理的技巧)
活动5【测试】分析《罗丹艺术论》一段材料
请同学们对比一张雕塑思考一下,罗丹为何不想给这一群雕作品加上高高的底座
然后打出省略号里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罗丹对于后世雕塑的影响,背投城市雕塑和学校雕塑。
活动6【作业】作品评论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写出一百字左右的作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