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两课时)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能适应环境
2、举例说出环境影响生物
3、举例说出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学习重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难点:探究实验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12-17页,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关系,此外还有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等,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之间会争夺________;蚂蚁、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个体之间能_______,从而组成一个“家庭式”的整体。
2、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着对这一问题作出_________,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步骤。然后进行探究,得出结果,再分析所得结果与_________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4.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设置对照实验,能够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所研究的变量引起的。
5、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研究的变量是 。
6、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很少,体温升至46°才出汗,体现了骆驼对的适应。
(2)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这体现了骆驼刺对 的适应。
(3)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这是
对 的适应。
(4)以上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 的,说明了生物的适应性是 存在的。
7、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能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使土壤疏松的同时,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种现象表明蚯蚓既能 的环境,也能 环境。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如果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或“土壤的干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变量又是什么?
2、在该实验中,能不能不用10只鼠妇而用1只呢?为什么?
3、在进行实验结果统计时,为什么不用一个组的结果而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
4、这个实验中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你如何证实结果的不同只是由你定的变量引起的?
(二)实验报告: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目的】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材料用具】纸盒、黑纸板、玻璃板、干纸、湿纸、黄粉虫(20只/组)。
【实验装置】在纸盒内一半铺上湿纸,一半
( http: / / www.21cnjy.com )铺干纸,湿纸上方盖黑纸板,干土上方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盒内就形成了
和
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4人一组进行实验。
2、将鼠妇放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静置2分钟。
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干燥处和阴暗潮湿处的黄粉虫数目,统计10分钟。
【实验结果】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数目
环境
1
min
2
min
3
min
......
10min
总数
平均数
黑暗潮湿
明亮干燥
【实验结论】
【表达、交流】:
三、检测:
1、仙人掌的叶呈刺形,这是对什么环境的一种适应( )。
A、、大风 B、相对缺水
C、、寒冷
D、、以上都对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现象的环境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3、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实验中属于变量的是:( )
A、温度 B、湿度 C、光照 D、土壤
4、下列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
A、螳螂捕蝉
B、秋风扫落叶 C、草盛豆苗稀 D、狐假虎威
4、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南、北两极生物种类和数量极少
B、鱼儿离不开水
C、香蕉产于南方,北方盛产苹果 D、蜜蜂为植物传播花粉
5、下列生物之间没有合作关系的是( )
A、蚂蚁搬家
B、蜜蜂采蜜 C、大雁迁飞 D、狗抢食物
6、两只狗为了争一块骨头而发生争斗,这体现了生物之间和( )关系。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争斗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的( )关系。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争斗
8、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的鼠妇是1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 )
A、减少误差 B、数量多便于观察 C、便于计算 D、好玩
9、对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
B、
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再加上其他的青蛙
10、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空气
B、温度
C、草
D、水
11.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A.分组实验
B.
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12.
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1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
A.合作
B.食物网
C.捕食
D.竞争
14.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
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15.下列哪项不是生活在河中鲫鱼的生态因素……………………………………………(
)
A.河中水 B.水的温度
C.同种的鱼
D.河岸上吃草的羊
16.连线,说明下列生物现象主要是由哪一种因素引起的:
生命现象 非生物因素
①鲸在水下一段时间后要浮出水面 A.阳光
②海洋深处水生植物少 B.水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温度
④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茎膨大 D.空气
⑤柑橘适合生长在南方
⑥蛾在夜晚出来活动
17.在做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的地方?
(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
.
(3)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4)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有较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 )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
(5)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______________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________两种环境的对照。
(6)实验中用了1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
1.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2.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
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
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
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3.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选择的最理想植物是(
)
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
B.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如杨树)
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如仙人掌)
D.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如白菜)
4.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鲫鱼体色与水的颜色保持一致;
C.生活在雪地的北极熊的毛为白色;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
5.下列实例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
C.企鹅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6、雷鸟冬天换上白色羽毛,大大减少了被捕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机会,有的时候冬季少雪,或迟下雪,这种情况下,雷鸟换上了白色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这种现象表明了:
(1)
(2)
7、用本节课知识解释“大树底下好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