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精品作业
“我国的世界遗产”
单元主题学习
第一板块:课内课外,自主预习
(一)通读本单元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
(二)梳理预习,基础达标
1.我会读
17课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嘉峪关
屯兵
堡垒
智慧
气魄雄伟
18课
颐和园
长廊
栽满
神清气爽
耸立
建筑
堤岸
雕刻
19课
鸟瞰
身材魁梧
所向披靡
目光炯炯
惟妙惟肖
战车千乘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匀称(chèn
chèng)______
横槛(jiàn
kǎn)_______
身着短甲(zhuó
zháo)_______
瞭望
(
liào
liáo
)
_______
差不多(chā
chà)_______
几乎(jī
jǐ)
_______
战车千乘(chéng
shèng)_______
3.读拼音,写字词。
北京的yí
hé
yuán(
)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dà
diàn(
),就来到有名的cháng
láng(
)。每一间的
héng
jiàn(
)上都有五彩的画。长廊两旁zāi
mǎn(
)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jiàn
zhù(
)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
fó
xiāng
gé(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gōng
diàn(
),就是排云殿。
4.填空
⑴“智”字的音序是(
),“屯”的音序是(
)。用“智”字组两个词(
)(
)。
⑵
“栽”的部首是(
),除部首外(
)
画。“嘉”共有(
)笔,部首是(
)。
⑶“颐”的笔顺是(
)
5.结合语境选择正确意思,并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⑴尽:①完
②全部用出
③全;所有的
猫工作起来尽职尽责。(
)
到会的尽是三好学生。(
)
这儿的美丽说也说不尽,还是去亲自看看吧!(
)
⑵滑:①滑溜,光溜
②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滑动③不诚实
他这人有时滑头滑脑的。(
)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
)
下雪后,地面真滑。一不小心就摔个跟头。(
)
(三)初读感知
1.《长城》一课作者面对这么气魄雄伟的工程,他是站在
和
,采用不同的角度观察的;从文章的结构来看,他先写
,再写
,接着写
,
最后写
,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2.《颐和园》一课作者是按
的顺序带领我们游览了颐和园。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3.《秦兵马俑》这篇课文从哪两方面介绍了兵马俑?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第二板块:主题探究,品析写法
《长城》
精读感悟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巩固练习
1.实践运用
《长城》采用的观察方法是由
及
,由
到
。
你能不能运用上面的这种写法,写一处地方?
(三)推荐丛书
领略了长城的高大坚固、气魄雄伟,那么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让我们一起走近葛剑雄笔下的长城。
长城的价值
葛剑雄
传统的天下观一方面把世界各国、各地都看作“王土”,但另一方面又把“天下”限制在中原王朝疆域的范围,甚至只限于中原王朝的中心地区。在这种矛盾认识的支配和影响下,对仅仅作为部分中原王朝北方边防的长城就作出了异乎寻常的高度评价。
今天的中国人不知道长城的大概绝少,但真正了解长城的却并不多。
山海关有座孟姜女庙,据说孟姜女寻夫到此,哭倒了秦始皇筑的长城。在北京北面的长城又有不少古迹同北宋的杨家将挂上了钩。而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明长城往往被人糊里糊涂地加到秦始皇头上;无数游客会站在八达岭上赞叹这“二千年的奇迹”。其实这些都是民间世人、文人雅士和胡编课本的冬烘先生们开的玩笑。因为实际上秦长城在山海关以北二三百里,孟姜女在山海关不仅哭不倒长城,就连长城的影子都不会看到。北宋末年以前的军队最远只到达今天北京的南郊,像杨家将这样的正规军绝对不可能越过辽国的南京幽州城而活动在它的北面。山海关至嘉峪关间的长城筑于明朝,与秦始皇毫不相干。八达岭一段长城至多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也不会找到二千多年前的影子。
近年来,长城的价值又有了最现代化的标准,因为据说它是一位美国太空人在太空中唯一能用肉眼见到的地球上的建筑物。最近又有消息说这一报道有误,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即使被太空人看到了,也不见得就抬高了长城的身价。因为今天的先辈上已不是什么贯通万里的建筑了,很多地方已成断垣残壁,甚至已经杳无踪影。残留的长城中相当一部分只剩下黄土堆积,与周围的荒野并无明显区别。而地球上比长城的形象明显很多的建筑物并不少,何至于它们却没有进入这位太空人的眼帘?要真有这样的事,就只能归结于一系列偶然因素:如这一段长城上空正好未被去雾遮盖,光线正好适宜,太空人正好在观察,他事先又知道地球上有长城。只要缺少其中一项,恐怕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了。 如果这位太空人看到的不是长城,而是其他国家的什么建筑,长城的价值是不是就会降低或被取消了呢?看来大可不必担心。长城就是长城,它的价值客观存在。
毫无疑问,长城是我国乃至人类建筑史上的一项奇迹。我们的先民在极其贫乏的物质条件下,以最原始、最简单的工具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程,显示了他们的智慧、力量和决心。但是要把长城说成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象征,歌颂它在中国历史上超过如何大的作用,就违背了历史事实。
从战国时的秦国、赵国、燕国开始到明朝末年修筑的长城,历来就是中原农耕民族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手段。且不说长城沿线埋下了多少尸骨,耗费了多少财产,就是以军事上的作用而言,长城又何尝达到了中原统治者当初的目的呢?实际上一旦中原王朝失去军事实力,长城就形同虚设。秦始皇死后匈奴就越过长城占了河套地区,明朝末年清兵出入长城如入无人之境,真正沿着长城作武力对峙的例子并不多见。
长城固然多少遏制了北方游牧民族对南方的入侵和破坏,但同时也限制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固定了农牧业的界线。所以历史上修筑长城次数最多、工程量最大、质量最高的明朝,正是对西北和北方最保守、最无作为的王朝。随着长城的最终完成,明朝的势力再也没有越出嘉峪关一步。相反,能够把农业和牧业民族同时统一起来的政权就不需要、也绝不会修筑长城。到了清朝,长城内外归于一统,残留的长城开始还作为地区间的关卡,以后就被完全废弃了。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 秦朝人、汉朝人、明朝人的爱国主义自然只能以长城为界,因为长城外面就不是全心全意的国了,而是另一个政权或民族的疆域了。但唐朝人、清朝人的爱国主义就绝不会受到长城的限制,因为长城外边同样是他们的国。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在长城内外的各族人民早已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岂能再用历史上部分中原王朝狭隘的民族立场来认识长城?岂能用它来象征中华民族?
究竟是筑起长城、守住长城对中国历史贡献大,还是将长城南北统一起来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大,这是不言而喻的。但从汉朝以来把长城作为“天之所以限胡汉”(老天爷用来分隔胡人和汉人)的界线,把“天下”限于长城之内;流风余韵,是否还存在于某些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深处?这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颐和园》
(一)精读感悟
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颐和园的?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点的特点。
巩固练习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实践运用
课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将颐和园的美景娓娓道来。回忆你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游览活动,试着用这种方法写下来。
(三)推荐丛书
颐和园真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大花园,让我们一起在故宫游览一番吧。
游故宫
故宫,位于我国首都北京城的中心。是明成祖朱棣集中全国匠师,征用二三十万农工和军工,经过14年的时间,才建成的一组规模宏大的殿群。它共有9999间殿阁。有人曾经统计过: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在一间殿阁中住一天,等他将故宫所有殿阁都住过一天时,已经是一个27岁的青年了。
以前,我只在书刊之中见过故宫。今年暑假,我去了北京,亲眼目睹了故宫雄伟的建筑。
那天早晨,晨光熹微,我们进入故宫的正门——午门,径直来到了太和殿。我看了门外的介绍,得知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宫殿。从地面到屋顶高35米,占地面积2377平方米,梁眉上画着“金在和玺彩画”,角檐上画着10个驮着仙人的小野兽。殿内屋顶雕刻着许多金龙,当中的一条浮雕蟠龙口含宝珠,张牙舞爪气势汹汹,仿佛要从上面飞下来。殿的中央是用楠木镂空透雕龙纹的金漆基台,基台上设着九龙金漆宝座,宝座上面的龙东张西望,两边的龙一边的头朝东,一边的头朝西,互相呼应,好像在保卫着皇帝的宝座。太和殿到处都雕有龙。这万龙竞赛的气势使太和殿显得庄严肃穆、气势磅礴。
出了太和殿,我们来到了保和殿。保和殿是清代举行考试的地方。
从牌匾的介绍得知,当时的考试由皇帝亲自命题,指定大臣阅卷,前10名的卷子还要皇帝亲自阅看。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出了保和殿,我们来到了御花园。御花园里苍松翠柏,名花竞开,怪石伏立
,泉水喷珠,还有乾隆皇帝亲自书写的对联:“长楸古柏是佳朋,明月秋风无尽藏。”这里面的一草一木,都使人感到十分亲切、自然。
故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世界文化艺术精华的一部分。我参观了故宫,不仅获得了历史知识,了解了封建皇室豪华奢侈的生活方式,了解劳动人民的聪颖智慧和创造才干,更使我得到了艺术的享受。
第三板块:组文联读,内化写法
提炼写法,一课一得
1.阅读《秦兵马俑》思考以下问题:
①找出文中描写兵马俑不同神态的一组排比句。作者在每一分句中,先写了
再写了
。
请你按照相同的句式,想象一下还有哪些?试着写一写。
②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找出相关词语或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二)组文略读,发现异同
阅读以下文字,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描写事物的特征?
①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长城》
②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
——《秦兵马俑》
第四板块:泛读拓展,丰富积累
(一)主题链接
1.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存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古迹、自然遗产;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华各族人民创造和传承了丰富多彩、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
望
岳
唐
杜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孟姜女哭长城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范杞梁,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范杞梁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范杞梁,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范杞梁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范杞梁。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范杞梁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范杞梁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黄山记(节选)
徐迟
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一忽儿阳光普照;一忽儿雨脚奔驰。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而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显出它们矫健多姿。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岗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似飞翔之翼翅。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而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万态,令人眼花缭乱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这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则忽隐忽现。刚才还是倾盆雨,迷天雾,而千分之一秒还不到,它们全部停住、散去了。庄严的天都峰上,收起了哈达;俏丽的莲蕊峰顶,揭下了蝉翼似的面纱。阳光
一照,丹崖贴金。这时,云海滚滚,如海宁潮来,直拍文殊院宾馆前面的崖岸。朱砂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峰被吞没;桃红峰到了波涛底。耕云峰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游泳在雪浪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间。波涛平静了,月色耀眼。这时文殊院正南前方,天蝎星座的全身,如飞龙一条,伏在面前,一动不动。等人骑乘,便可起飞。而当我在静静的群峰间,暗蓝的宾馆里,突然睡醒,轻轻起来,看到峰峦还只有明暗阴阳之分时,黎明的霞光却渐渐显出了紫蓝青绿诸色。初升的太阳透出第一道光芒。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红;也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鲜。一刹那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下百道光柱。万松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无比绚丽;云谷寺毫光四射。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奇光异彩,散花坞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如大放焰火。焰火正飞舞。那喑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来。笙管齐呜,山呼谷应。风急了。西海门前,雪浪滔滔。而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码头上装卸着一包包柔软的货物。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准可以撞碎我的帆桅,打翻我的船。我穿过密林小径,奔上左数峰。上有平台,可以观海。但见浩瀚一片,辽无边际,海上蓬莱,尤为诡奇。我又穿过更密的林子,翻过更奇的山峰,蛇行经过更险的悬崖,踏进更深的波浪。一苇可航,我到了海心的飞来峰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上。
2.整本书阅读
《中小学生课外书屋: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卷》以其通俗易懂而又优美的语言、独特新颖的视角、明丽的图片,外加知识点的延伸及部分传说故事,娓娓道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
3.影视欣赏
《世界遗产在中国》cctv纪录片
(二)读书会
1.面对各地文物古迹现状,对于如何做一个文明游客?你有什么建议或倡议,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
2.请你以导游员的身份介绍你最喜欢的一处文化遗产。
第五板块:主题表达,习作迁移
1.
世界遗产也许离我们距离有点远,我们不妨带领大家来游览一下你熟悉的地方,当一名小小导游员带领大家游览一下我们的校园或你熟悉的一处公园。(讲清顺序,突出重点,抓住特点介绍。)
2.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写哪一处“世界遗产”,然后选择最有特色的景点向大家介绍。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旅游的注意事项。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以上两篇习作,任选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