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1节 日本 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1节 日本 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8-21 16:1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1节 日本教学目标
1.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5. 举例说明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方面的联系。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在我国的东面,有一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山地、丘陵广布,沿海平原狭小。日本在世界的位置日本的地形 日本火山多,分布广。富士山是其中一座最著名的火山,先后多次喷发。日本也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国家,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地震平均每天约有4次。日本多火山、地震,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影响巨大。富士山富士山呈圆锥形,山顶常年积雪,山麓樱树成林,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富士山最近一次大规模喷发是在1707年。温泉游憩火山分布地区温泉众多。很多日本人喜爱泡温泉,并成为一种生活习俗。火山喷发2011 年1 月26 日,日本九州岛新燃岳火山持续喷发。受大量喷发的火山灰的影响,当地航班大量延误,部分道路禁止车辆通行,蔬菜减产。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2011 年3 月11 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图为海水冲毁防波堤,漫上陆地形成的巨大旋涡。活动读图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减灾措施日本及附近地区的火山、地震带 日本传统的民居,多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传统民居 每年9月1日,日本全国上下动员起来,举行大规模防震演习 。图为小学生在进行防震演习。防震演习 1.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2. 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3. 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 参考答案:
1.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2. 房屋设计有严格防震标准,建筑材料轻;开展全民防震教育和防震演习;使用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配备应急箱和灾害时使用的物品。
3. 建立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加强防震教育,提升民众的自救能力,提高建筑的抗震标准等。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很多工业产品出口国外。人们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日本的工业产品,如汽车、照相机等。在我国的市场上,也经常能看到日本的工业产品。
日本为什么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呢?这与日本的国情密切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对外依赖十分严重。日本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如煤、石油、铁矿石等,依靠科学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加工进口原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等待出口的汽车排列在横滨港口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日本主要工业产品的输出 20世纪80年代,日本工业发展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劳动力价格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致使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显露,环境污染、土地紧张状况加剧,国内需求减少等,发展速度放缓。许多日本企业依靠资金、技术等优势,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例如,20世纪80年代至今,日本在美国的投资已达到1万亿美元,雇佣了近7万美国人,涉及钢铁、机械、汽车、电力及电子等工业部门。2010年日本投资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材料来源:日本贸易振兴会)活动分析日本工业地带的分布及主要形成原因 1. 读下图,看看日本工业区主要有哪些?分布有什么特点?
2. 下列框图可以用来解释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将代表下列内容的符号填入框图中,使框图完整。
A. 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B. 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C. 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D. 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参考答案:
1. 日本的主要工业区有: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京滨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
2. 左侧:B D;右侧:A C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在日本民族构成中,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东西方文化并存的情形随处可见。 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远在中国的唐朝,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科学、文化、艺术,中国也曾派遣使者东渡日本,传播建筑和绘画艺术,以及医学和宗教。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装。在欢度“成人节”时,这几位女青年穿上了心爱的和服。日本人在上班时间或是重要场合,一般都身着西装。和服与“洋”服并存和食即日本料理,是独具日本特色的菜肴。日本人生活节奏很快,美式快餐、汉堡包、意大利面条已部分替代了饭团。和食与“洋”快餐并存这是大阪的一条以传统建筑为主的街道。这是坐落在札幌的西式住宅。和屋与“洋”房并存京都别名“洛都”,它的古建筑风格与我国唐代的长安、洛阳等都城相近。日本京都御所活动结合实例,感受中日文化的交融 1. 张明的父母到日本工作,他随父母到日本上学。下面是他第一天上学后写的日记。说说你看了这篇日记后的感想。 2011年4月2日
今天是我在日本上学的第一天。当我跨进初中一年级一班教室的时候,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其实与同学们一接触,我的紧张感就荡然无存了。我与日本人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有同样的黑眼睛、黄皮肤,同样用筷子吃饭。日文课本中有许多汉字,我大致可以猜得出课文的大意。这一切都给我亲切的感觉。
?? 2. 如果你还有其他关于中日文化交融的例子,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