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Word版有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Word版有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8-21 23:1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
1、(2017 昆明)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来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2、(2017 黔西南州)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清晨的雾消失了﹣﹣汽化
B、冬天地面草丛中出现的霜﹣﹣凝固
C、钦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液化
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升华
3、(2017 镇江)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露珠的形成
B、壶口冒“白气”
C、冰雪消融
D、湿手烘干
4、(2017 通辽)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62°C
C、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D、该物质液态时比热容比固态时大
5、(2017 广元)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升华,后凝固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溶化,后凝固
6、(2017 咸宁)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A、打在枝头的霜
B、屋檐下结的冰凌
C、山间的云雾
D、消融的冰雪
7、(2017 随州)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C、秋天的下半夜,草尖上、花瓣上出现露珠
D、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阀门,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
8、(2017 营口)小明放学回家,一开门就闻到从厨房飘来的香味,他来到厨房想看看是什么好吃的,打开锅盖,他戴的眼镜上立刻蒙上一层“雾气”.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A、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眼镜上的“雾气”是水蒸气
C、“雾气”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D、“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9、(2017 吉林)长春市的冬季,有时路旁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凇景观,这一现象属于(

A、汽化
B、升华
C、凝固
D、凝华
10、(2017 来宾)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冻的衣服晾干
B、树枝上的霜
C、草叶上的露珠
D、湿手被干手器烘干
11、(2017 柳州)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共5题;共13分)
12、(2017 镇江)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________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________热量(选填“吸热”或“放热”);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________温度.
13、(2017 西宁)在做“研究水的沸腾”分组实验时,各实验小组使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兰兰同学所在的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中A所示;梅梅同学所在实验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中B所示.两个实验小组从同一时刻开始对水加热,从图象可知,兰兰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的水________(选填“先”或“后”)沸腾,造成沸腾有先后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从图象还能看出,两个实验小组测得的水的________点不同,这与兰兰小组同学用纸板盖严烧杯口使烧杯内气压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有关.
14、(2017 昆明)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C.
15、(2017 南通)汽车大多用汽油作燃料,汽油是________能源.自2017年起,北京的车用汽油按季节分品种供应,原因是温度相同时,不同品种汽油的蒸气压不一样,所谓蒸气压是汽油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气体所产生的压强.蒸气压过高,对环境污染大,反之汽车不易启动.因此,夏季应选用蒸气压相对________(选填“较高”或“较低”)的汽油.
16、(2017 柳州)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从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线段AB表明,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三、实验题(共3题;共14分)
17、(2017 益阳)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________℃;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8、(2017 广元)小敏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并开始记录温度计示数和时间,作出了如图所示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_℃,凝固过程用了____min.
19、(2017 大连)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
(2)温度计放置在水中的要求是________.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观察到第2分钟水开始沸腾.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时间t/min
0
0.5
1
1.5
2
2.5
3
3.5
温度t/℃
90
94
97
98
99
99
99
99
请在图2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4)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解析】【解答】解:
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答案】A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解析】【解答】解:
A、雾在阳光下消失,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故A正确;
B、冬天草地上出现了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钦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是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C错误;
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是酒精变为酒精蒸气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答案】C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解: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壶口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冰雪消融是有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C正确;
D、湿手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4、【答案】D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解:AB、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故AB错误;
C、该物质在第10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故C错误;
D、固态吸收热量5min温度升高48℃﹣20℃=28℃,液态吸收热量5min温度升高62℃﹣48℃=14℃,根据Q=cm△t,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质量不变,温度升高的越多,比热越小,所以物质在固态时比热比较小,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2)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3)根据Q=cm△t,质量不变,根据温度变化,判断比热容的大小.
5、【答案】A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解析】【解答】解:灯丝在高温下直接升华为气态,气态的钨遇温度低的灯泡壁后凝华.所以灯泡变黑.
故选A.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6、【答案】C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解答】解:
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清晨温度比较低)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
B、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7、【答案】A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解析】【解答】解:
A、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是在冷库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在冻肉表面,使总重变大.故A符合题意;
B、樟脑丸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不符合题意;
D、镜面温度比较低,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面发生液化,形成小水滴,使得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凝华指的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8、【答案】A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子的运动
【解析】【解答】解:A、闻到香味,这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CD、眼镜上的“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了液化现象,形成的小水滴.“雾气”是液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故BCD错误.
故选A.
【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水蒸气遇冷时会发生液化,从气态变为液态.
9、【答案】D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解析】【解答】解: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升凝华.
10、【答案】C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解答】解:
A、冰冻的衣服晾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树枝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
C、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草叶上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符合题意;
D、湿手被干手器烘干,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大多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11、【答案】D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解:
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此选项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此选项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接触的太少.此选项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此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二、填空题
12、【答案】液化;放出;降低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
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另一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液化;放出;降低.
【分析】(1)物质由气态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汽化放热.(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13、【答案】先;水的质量不同;沸;增大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A先沸腾,即兰兰组的水先沸腾;
A的温度变化较快,说明A的质量较少,所以造成沸腾有先后的原因之一是水的质量不同;
A、B沸腾时的温度不同,可能是与兰兰小组同学用纸板盖严烧杯口使烧杯内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故答案为:先;水的质量不同;沸;增大.
【分析】(1)通过图象中加热时间来判断沸腾的先后;(2)根据水的比热容相同,根据m=
,实验中温度变化快慢与质量的大小有关;(3)由于测量的工具和测量的人不同,可能造成测量数据的不同.
14、【答案】39.1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解:
体温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因此它的读数为39℃+0.1℃=39.1℃.
故答案为:39.1.
【分析】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分度值表示刻度上的一个小格表示的数值.
15、【答案】不可再生;汽化;较低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解:汽油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汽油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蒸气压过高,对环境污染大,反之汽车不易启动,因此,夏季应选用蒸气压相对较低的汽油.
故答案为:不可再生;汽化;较低.
【分析】(1)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叫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6、【答案】晶体;不变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解:从图象上看,AB段是温度不变的,所以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
从图象可看出AB段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晶体;不变.
【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在图象上看,有一段水平的线段;(2)在晶体熔化图象中,水平的线段表示熔化过程,固液共存状态;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三、
实验题
17、【答案】(1)80
(2)液态
(3)小于
(4)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解:由图象可知:(1)A点为开始加热时刻,萘开始计时时的温度
60℃,BC段为萘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则萘的熔点是80℃(2)图中BC段表示萘的熔化过程,CD段熔化完成,处于液态;(3)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说明熔化过快,可能是因为没有用水浴加热而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故答案为:(1)80;(2)液态;(3)小于;(4)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分析】(1)A点为开始加热时刻,AB段固态的萘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温度升高,到第5min开始熔化,BC段为萘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2)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并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3)解决此题要结合热量公式Q=cm△t进行求解,由表格可知AB段和CD段的温度变化,从而可比较二者比热容关系.(4)熔化时间过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萘的质量较小、火焰太大、没有用水浴加热等.
18、【答案】50;8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此物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5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其凝固点为50℃.
从第4min开始凝固到第12min凝固完,所以凝固过程经历了12min﹣4min=8min.
故答案为:50;8.
【分析】知道晶体的凝固点的概念: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知道晶体的凝固过程的特点: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知道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凝固完为凝固过程.
19、【答案】(1)④②③①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
(3)解:如图所示:
(4)水沸腾时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1)酒精灯要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合理顺序应先放好酒精灯,由其外焰高度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
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所以接着应放置烧杯,最后安装温度计.
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④②③①.(2)温度计放置在水中的要求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3)将(0,90)、(0.5,94)、(1,97)、(1.5,98)、(2,99)、(2.5,99)、(3,99)、(3.5,99)在坐标纸上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将其连接起来即可,如图所示:

(4)由图象可知,第2分钟水开始沸腾,到第3.5分钟水的温度一直是99℃不变,故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水沸腾时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④②③①;(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3)见上图;(4)水沸腾时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分析】(1)实验器材装配要根据酒精灯来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由此分析解答;(2)结合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即可得出答案;(3)将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即可得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4)分析图象,结合实验目的即可得探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