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
(一)在大海中永生(节选)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 真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一位以自己的一生(率领 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 哀悼)伟人的离去……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1.根据课文,用“√”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2.加点的“伴”能换成“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2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3自然段用____________的句式,由奔腾不息的浪花联想到骨灰的去向,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选文中的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黄山奇松(节选)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果然 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 居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用“\”划去文段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饱经风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画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名松,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________________。
5.黄山奇松的“奇”表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敲(节选)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jí jì)兴(xīng xìng)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 贴),或许改用“敲”字更(恰 洽)当些。贾岛骑着毛驴,( )吟哦,( )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2.找出选文中一对意思相近的词。
( )——( )
3.在选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选文最后一句中的“这个样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表示贾岛心理活动的句子,用“——”画出表示贾岛动作的句子。这些句子充分反映了贾岛创作的____________,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潜心苦吟而旁若无人的诗人形象,难怪贾岛被称为“诗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