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画(课件+音频+教学建议+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画(课件+音频+教学建议+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8-21 07:46:47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识字
6
猜一猜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山
/有
色,


/水/

声。


/花
/还
在,


/鸟/

惊。
●细读思考: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哪些
山、水、花、鸟
2.你是怎样知道这首诗的谜底是一幅画的
走到近处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还开放着,鸟儿面对人的打扰不惊慌,这些现象说明这些景物不是现实存在的,而是图画中所描绘的。
3.我们应该如何让现实中的自然景色如诗如画呢
示例:要从自身做起,保护大自然,保护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不乱扔垃圾,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我知道:

这是一幅有(
)有(
)有(
)有(
)的画。




真(
)啊!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找朋友:
找出课文中意思相反的词。

我会说:
远——(

高——(

来——(

笑——(

白——(

晚——(







我会认
我会写
下水
开水
不去
走去
不来
来人
不去
不上

力水

土去去

豆平来来

不不《画》教法建议
1.谜语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⑴先让学生说谜语,老师和同学猜。
⑵教师说谜语,同学们猜。
2.学习诗句时,前两行内容教师引导学习,通过总结学法后,后两行诗句内容采取自学,不但讨论学,学生汇报的形式巩固学法,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反思参考1)画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这首古诗的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小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在朗读中感知、感悟与品味,范文之教学反思:《画》教学反思。下面将我在《画》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如下:

1、读一读,初步感知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做一做,感悟诗境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演一演,拓展延伸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