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课件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课件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8-21 10:3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中国画的艺术境界 和艺术语言请同学们区分一下:哪一幅是中国画,哪一幅是西方绘画一、中国画
原来泛指中国绘画,是近代为区别明末传入的西画而出现的概念。它包括卷轴画、年画、版画等各式各样的门类;今作为中国绘画的画种之一,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统而创作的绘画品种。
以悠久的历史和独树一帜的特点,集中代表了中国绘画传统及其在新时代的更新,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是东方画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物御龙帛画》 它不是供生人欣赏的艺术品,而是引导死者升天的”铭旌”,属于丧葬用品。这幅帛画上男子,实际上就是墓主人。他头戴高冠,身穿宽袖长袍,面留须,身佩利剑,驾驭龙舟在烟云飘渺的天际中遨翔。从其装束及棺椁制度推测,这位墓主是大夫一级的贵族。画面上的龙体呈舟形,左下角画一鲤鱼,表示龙行于水中。在龙尾上又画一立鹤,昂首望天。鹤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常被作为天国里供仙人乘骑的神鸟,故也称“仙鹤”,表示了墓主御龙升天的景象。中国画现分为三大学科: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有工笔、写意与没骨等画法形式;
有卷、轴、册、屏等多种装裱形制。二、形神兼备与气韵生动
“形”是指表现对象的外部形象特征
“神”是指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本质
自顾恺之而后,“神”作为绘画美学命题,泛指被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特色,而并没有更具体的个性和分别。 “气韵”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指作品中蕴含的生机、气势、节奏和韵致。
传统绘画中的气韵,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客观世界的描绘、主观精神的表现和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的应用。禽兔图(又名双喜图) 轴 绢本设色 纵:193.7公分 横:103.4公分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本幅描绘两只山喜鹊,向一只野兔鸣叫示警。山喜鹊属鸦科鸟类,性机灵,喜群聚,有卫护领域的习性。画面上一只腾空飞来助阵,一只据枝俯向鸣叫,并向闯入者张翅示威;野兔知道这是威胁性不太大的鸟类,无需像遇到鹰隼那样紧张,故伫足回首张望,似欲回应「经此路过不行吗?」三者动态与其呼应之关系,恰构成似有「S」型之韵律动感。还有树木的枝叶、竹、草均受风而有倾俯之姿,更添增了活泼生动的神韵。这种自然生态中的景象,不是从笼槛中能观察到的,画家必需具备精湛的绘画描写能力,而且时常到郊野观察,在偶然中见此生动有趣的一幕,遂以精练的技法忆写稍纵即逝的景象,再参考平时曾画过的相关画稿,或再去观察描绘,始能慢慢完成工谨详实的作品。崔白是开始发挥写生精神的画家,他没有前人的画稿可临摹或参考,更不可能如现代人有照相机可协助。他靠超越前人的观察研究、及描绘能力,探索花木鸟兽的「生」意,摆脱花鸟属装饰图案的遗影,开创新的发展方向。 三、写心立意与以大观小
“写心立意”:通过表现客观世界实现自我精神的抒发。——中国画的诗情画意
“以大观小”:超越直观世界,用心灵的眼笼罩全景,从全体来看部分,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有节奏、有和谐的艺术画面。——中国画的构图 此图绘千岩万壑,峰峦曲折,山势峥嵘,气势雄伟秀拔,意境深邃,构图繁复。各种笔法和墨法互用,繁而不乱,又能展现出广阔空间,做到密而不塞,成功地表现了南方溪山林茂景深,滋润华秀的景色,是王蒙风格成熟的精心佳作,被董其昌称之为“天下第一”。青卞隐居图 元 王蒙四、骨法用笔与应物象形
骨法用笔是说的与骨法概念密切相关的笔法问题。
   南齐谢赫六法中的“骨法用笔”一法中,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包括着笔力、力感、结构表现意思在内。“应物象形”
   蕴含着天人关系和物我交融的古代哲学思想,它代表着中国画家的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应物”: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反应状态。
   “形”: 头脑中经过加工的艺术形象,它可以是有取舍、有想象、有夸张的艺术意向。潘天寿·黄山松图轴 1960此古松枝干老辣,笔笔柔韧有力,松针似钢针密集,得奇崛清峻、高华挺拔之形神,亦是潘公内心之写照。峭壁点划亦有力度,山头上又小山头迭出,意象丰富,增黄山云海茫茫之感。一条山径贯通气脉,让人又联想到登山不易。五、随类赋彩与色不碍墨
“随”对象的形、色、质、香等类相,以及画家审美心理感受的类相而“赋彩”。如:《出水芙蓉图》、《簪花仕女图》等。 宋代的“运墨而五色具”
  明清以后:“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色墨和谐、色墨交融仇英的青绿山水以“院体”笔法取“气”,以文人画墨法取“韵”,以青绿着色取“丽”。在他的画中多以细劲的“院体”笔法勾皴,强调用笔的骨力,并以文人画追求墨韵的擦染方法,把山的阴阳向背交待清楚。着青绿色时,以不伤墨色为主旨,尽量保留水墨气韵,有一种清雅之气。仇英此画远处峰峦起伏,幽深高远,山间云蒸雾漫,远山深处庙台亭阁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若仙若幻。前景是流水木桥,奇松虬曲,景致幽雅。在艺术表现上,画家勾勒精工,似学宋赵伯驹一派。不论一草一木,一枝一叶,还是人物的动态和表情都描绘的细致入微,严谨工细。通幅青绿着色,色彩妍丽雅美。显示了仇英精深的人物和山水表现能力。《桃源仙境图》明 仇英六、中国画的意境与章法
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章法
中国画的“章法”是指画面构图、构思,或叫“经营位置”的方法或法则,被认为是“画之总要”而占有重要位置。中国画的意境与章法 七、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结合表现方式
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画的一种特殊艺术风格,兴起于宋代。画家借助题诗、款识、书法、印章等艺术手段,作为画面的补充、阐发、烘托和说明,来尽情地倾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结合表现方式
课堂总结:
   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欣赏中国画首先要了解它的艺术特点。希望本课的学习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成为我们深入了解和继承、发扬这部分优秀传统艺术的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