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欣赏中国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情感目标:了解中国画的成就及其有关画家,培养珍重、热爱传统绘画的感情。
2学情分析
学生多中国画只有感性的认识,对概念又模糊的印象。担对中国画的理论相对缺乏甚至又偏差。学生对中国画的了解是又一定欲望的。21·cn·jy·com
3重点难点
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特点以及作品所蕴含与表达的意蕴。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情境导入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赏析探究(教师依次展示中国画作品,师生共同赏析) (一) 形神兼备和气韵生动 2·1·c·n·j·y
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六朝山水画家宗炳,对着山水画弹琴,"欲令众山皆响",这说明山水画里有音乐的韵律.
展示:《禽兔图》
为了达到"气韵生动",达到对象的核心的真实,画家要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这就是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和"形神兼备"的理论.顾恺之《〈洛神赋〉图》没有采用对曹植《洛神赋》图解式的描绘,而是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想象和理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展示:《〈洛神赋〉图》
探究讨论:讲一下你对《洛神赋》图的感悟?(学生畅所欲言) 老师指导归纳: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提出"以形写神"的人,对中国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画面充满浪漫色彩:天上是风神屏翳在"收风",水面是水神川后在"静波",水中文鱼戏水,空中水禽飞翔.洛神云髻高耸,衣袂飘飘,手执羽扇,凌波而行.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潺潺,青松黄菊,垂柳芙蓉,构成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 (二) 骨法用笔21·世纪*教育网
从顾恺之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线条的魅力,流畅优美而有韵律感,劲健有力而又连绵回环.而这特殊的魅力,是由中国画的工具――笔墨形成的.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点.笔有笔力.卫夫人说:"点如坠石",即一个点要凝聚了过去的运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艺术家内心的表现,而是既有力,又秀气.这就叫做"骨"."骨"就是笔墨落纸有力,突出,从内部发挥一种力量,"骨"的表现要依赖于"用笔".为什么"用笔"这么要紧 这要考虑到中国画的"笔"的特点.毛笔有笔锋,有弹性.一笔下去,墨在纸上可以呈现出轻重浓淡的种种变化.21*cnjy*com
展示:《四梅花图卷》
提问:宋《四梅花图卷》是如何体现骨法用笔的 ?(集体讨论,代表回答)
老师指导归纳:《四梅花图卷》,观画人则不由胃然长叹。
(三) 写心立意和以大观小
中国画不注重从固定角度刻画空间幻景和透视法.由于中国陆地广大深远,苍苍茫茫,中国人多喜欢登高望远。从高处把握全面.这就形成中国山水画中"以大观小"的特点."写心立意"就是通过表现客观世界实现自我精神的抒发.www-2-1-cnjy-com
展示:王蒙《青卞隐居图》
赏析与探究:共同赏析王蒙《青卞隐居图》是如何"写心立意和以大观小"的?
共同讨论:首先,此画是平远与高远的位置所做,它将坡岸、林木、青山尽收卷中.望之有沉郁苍秀之感。全图构图饱满,溪水、奔泉、飞瀑的合理安排使画卷于稠密中见灵通。细心的同学可能以发现这是因为画家以山岭为主线,将整座山复杂变化的动势统一起来,这种龙脉扭曲的动势也就成了全画气韵的所在。 (四) 中国画的意境和章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什么是"意境"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21教育网
展示:齐白石 《蛙声十里出山泉》
赏析与探究:老师指点,学生集体讨论,后汇报想法。 画家以蛙声立意,以数尾蝌蚪取象,绘声绘色地成功表现出原诗句的清新意境。省略周围景象,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具有一种浩渺悠远,气象无穷的意境。21cnjy.com
通过视听参照,学生们闭眼联想,然后互相交谈,感悟中国画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评价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www.21-cn-jy.com
活动3【活动】课堂小节:
1、通过视听参照,学生们闭眼联想,然后互相交谈,感悟中国画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评价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2-1-c-n-j-y
2、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书,画,房,园,林,服饰,家具,小到"核舟记"之精微,细到纸张般景德镇薄胎瓷碗,久远到敦煌经卷上的唐墨的光泽,幽静到杭州杨公堤畔刘庄竹林中的读书楼,一切都充满着神秘与含蓄之美.几千年来古人留下来的文化,使中国人有深刻的悟性,有独特的表达,看问题有特别的视角,思考问题时,有不同于西人的简约.中国人有东方的人文精神,有自己的艺术抽象,有自己的文明源流,也有和谐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仅仅是学习了中国画的一些基础知识,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能喜欢中国画,喜欢我们的传统艺术.【来源:21cnj*y.co*m】
五、
活动4【活动】五、课后作业拓展:
每个同学在网上下载十副中国画作品,并挑选一幅作品写出不少于一百字的欣赏文章。
活动5【活动】课后反思
理论抽象,结合作品欣赏就有好的效果
课件32张PPT。中国画的境界和艺术语言中国画的分类:按照绘画技法的不同分为 画、 画。根据题材内容的不同分为 画、 画、
画。工笔人物花鸟山水写意知识回顾分组讨论:如何有效区分工笔画和写意画?写实
笔法细腻
熟宣纸
先勾勒后填色
层层渲染
形神兼备
写意
笔法简练
生宣纸
用笔挥洒、墨彩飞扬
追求神韵
中国古代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七千年的发展历程,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艺术瑰宝。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自豪,一起走进“形神兼备、迁想妙得”的中国古代绘画。早期绘画作品 帛画
中国画的基本形态已经确立《人物御龙图》(战国帛画)《龙凤仕女图》 (战国帛画) 帛画主要是指丧葬出殡时张举的一种在绢帛上绘出图画的旌幡。也有人称之为“非衣”,入葬时作为随葬品将其盖在棺上。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升天图》,帛画的构图分为天上、人间、冥界三部分。这幅“T”形帛画主题是“引魂升天”天上人间冥界《鹿王本生图》(北魏敦煌壁画)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以宗教绘画为主取材文学作品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隋唐五代绘画作品
《游春图》 (隋 展子虔)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中国最早的卷轴画捣练图(唐 张萱 工笔人物画)《簪花仕女图》(唐 周昉 工笔人物画)唐代人物画成熟,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五牛图》
唐 韩滉
工笔花鸟画《五牛图》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在鼓励农耕的时代,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某些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缺乏考证.有时存在违背史实的错误。下列片段或场景不符合史实的是
A.岳飞说:“身为南宋子民,定当以抗金报国为己任。”
B.汉武帝对卫青说:“此番出兵匈奴,责任重大,愿大胜而归。”
C.顾闳中在画《韩熙载夜宴图》
D.隋炀帝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2011年基本能力高考题
山水画成熟《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马远 南宋《踏歌图》宋代绘画作品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 高远 深远 平远 ——(宋)郭熙:《林泉高致》 高远溪山行旅图 (宋 范宽)深远早春图 (宋 郭熙)平远渔庄秋霁图(元 倪瓒)《古木雁阵图》 (南宋 夏圭)马远、夏圭尤善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 《寒江独钓图》 (南宋 马远)马远、厦圭在中国绘画史上是富有独创性的大家,时称马夏,他们的构图方法被称为“马 角、夏 ”。品评者多以他俩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们的独特画风。一半边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宋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 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是风俗画吗?为什么?讨论题 风俗画是人物画中的一种重要的绘画题材,以描绘人物的社会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与政治、战争事件无关。文人画 亦称“士人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的画,以区别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所作的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等,借以标榜画家高尚的自我人格,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的意境。
唐代王维为创始者,北宋苏轼指出“士人画”,明代董其昌称为“文人画”。通常“文人画” 讲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四君子”:梅、兰、竹、菊松、竹、梅“岁寒三友”: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元明清绘画作品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 ,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38.(2分)元朝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几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历经沧桑,目前该画的一半放在浙江省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在2010年全国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讲道:“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富春山居图》用笔文静细秀,线条勾勒有致,画风柔美
②宝岛台湾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③“画是如此,人何以堪”表达了华夏儿女渴望和平与统一的心声
④《富春山居图》与《清明上河图》都以我国秀美的山水风光为主题
A.① ③D.② ④C.② ③B.① ④ 2010年基本能力高考题 “诗、书、画、印”四者结合,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和个性体现。元代文人画成熟 。 《墨梅图》(元 王冕)为什么画成墨梅?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王冕借用传统的形式,但又赋予了新的含义,不要人夸好颜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质。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墨葡萄图》 明 徐渭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明代写意画大师。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能独树一帜,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朱耷,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落发为僧。晚年取八大山人,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他画的鱼、鸭、鸟等作品,皆以白眼向人,充满倔强之气。这样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朱耷课堂小结了解和欣赏不同时期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能够简单分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是传神写照。
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是情景交融。
古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拓展题】
阅读下边的短文回答问题:
扬州八怪之难得糊涂的郑板桥
郑板桥幼年家贫,早年的生活十分贫寒,曾在扬州以卖画为生。后得友人资助,才得到游历和读书机会,并应科举历经三代,成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49岁才出任山东范县知县,五年后调任潍县的知县(即七品县官),历时12年。12年的官场生涯,目睹腐朽和黑暗,促使他61岁时愤然而去。郑板桥擅长画兰竹。他有三绝:诗绝、书绝、画绝。 丛竹图 清 郑板桥1、从郑板桥的生平经历,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 )
①身处逆境,自强不息 ②热衷功名,一心只想做官
③疾恶如仇,正直刚毅 ④没有领导艺术,不会做官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艺术来源于生活。如何将生活中的竹的自然形象变成艺术形象呢?郑板桥提出 眼中之竹、 、
三阶段论。
3、郑板桥在乾隆二十三年所作的《竹石图轴》题诗道: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这说明,一个人在艺术上要达到一定的造诣必须
。B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付出长期的艰辛的努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