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画的概念等相关知识。2.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
思想情感目标;激发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及高一上学期都曾接触过中国画的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基础这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课的进一步学习应建立在以前知识复习的基础之上为下节课实践作准备。21cnjy.com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语言。 教学难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媒体展示绘画作品,由一幅中国山水画和一幅西方风景画的对比欣赏导入本课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活动2【活动】中国画
1.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2.学生看书思考并讨论什么是中国画?它的艺术境界是指什么,如何理解?
活动3【讲授】中国画 讲授新课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1.了解中国画传统的丰富内涵和外延2.关于“形神兼备与气韵生动”的理解“形”指什么“神”指什么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理解“气韵”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 指作品中蕴含的生机、气势、节奏和韵致。以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花鸟画《牡丹图》为例详细分析。3.关于“写心立意与以大观小”的理解a.“写心立意”通过表现客观世界实现自我精神的抒发。——中国画的诗情画意b.“以大观小”超越直观世界用心灵的眼笼罩全景,从全体来看部分,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有节奏、有和谐的艺术画面。21教育网
4.关于“骨法用笔与应物象形”的理解a.“骨法用笔” 是说的与骨法概念密切相关的问题。南齐谢赫德六法中的“骨法用笔”一法中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包括着笔力、力感、结构表现意思在内。b.“应物象形”蕴含着天人关系和物我交融的古代哲学思想?它代表着中国画家的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应物”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反应状态。 “形”头脑中经过加工的艺术形象?它可以是有取舍、有想象、有夸张的艺术意向。5.关于“随类赋彩与色不碍墨”的理解“随”对象的形、色、质、香等类相?以及画家审美心理感受的类相而“赋彩”。如《出水芙蓉图》、《簪花仕女图》等。 宋代的“运墨而五色具” 明清以后,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色墨和谐、色墨交融6.中国画的意境与章法关于意境的理解中国传统绘画主要讲究的是意境美,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传统绘画常以意境美取悦于人。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是如此,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中国传统绘画意境的产生,说到底是画面气与势的营造,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的置换,心与物的交融。 中国画的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关于章法的理解21·cn·jy·com
中国传统绘画的章法既是构图,就是把形象艺术规律及画家作画的立意加以安排布局,也可称作布局,南齐谢赫论画《六法》曰为“经营位置”,东晋顾恺之称章法为“置陈布势”。中国画特别讲究“立意”、“立象”之道,而章法是“立象”的重要环节。“虚实”、“疏密”、“开合”、“呼应”7.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结合表现方式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画的一种特殊艺术风格兴起于宋代。画家借助题诗、款识、书法、印章等艺术手段?作为画面的补充、阐发、烘托和说明来尽情地倾露自己的思想感情。以王维和齐白石的作品为例说明 ,媒体展示作品.2·1·c·n·j·y
活动4【活动】中国画
媒体展示绘画作品,学生观看,思考感悟
活动5【活动】中国画
讨论媒体展示的作品,1,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分别是什么?2.各类作品使用了哪些艺术语言?
活动6【练习】中国画
说出你最喜欢的中国画作品,这些作品传达了什么样的艺术境界,使用了哪些艺术语言,对你有何启发.
活动7【讲授】中国画 课堂总结中国画是世界画坛上最优秀的绘画作品,欣赏中国画首先要了解它的艺术特点。希望本课的学习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成为我们深入了解和继承、发扬这部分优秀传统艺术的良好开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8【作业】中国画 课后作业与拓展怎样理解中国画“以大观小”的表现方法,找出相关作品并举例说明。准备工具,下节课作画。www.21-cn-jy.com
课件57张PPT。第 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中国画概论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写意国画工笔画中国中标笔墨纸笔墨纸砚是被人们笔墨纸砚是被人们经常说起的国画的最基本的用具和材料,具体说来:
就是笔、墨、纸、砚。
笔,分羊毫和狼毫,当然还有鸡毛,兔毛等材质做的毛笔,但是羊毫和狼毫是最常用的,在国画中最常用的是羊毫,羊毫毛软,含水量大,适合国画。
zho
墨,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胶等,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在绘画中还有宿墨,宿墨是隔夜的墨,有画者本人特意留下来的宿墨,也有买得宿墨。这主要是用于山水画中。
纸,有四川产的宣纸,也有湖南、安徽等地产的宣纸,都是很好的用纸。当然按照不同的绘画手法来看,宣纸当中的生宣是用来写意绘画的,熟宣是用在工笔画中的。
砚,前面提到了,是用来盛墨的。常说起的国画的最基本的用具和材料,具体说来:
笔,分羊毫和狼毫,当然还有鸡毛,兔毛等材质做的毛笔,但是羊毫和狼毫是最常用的,在国画中最常用的是羊毫,羊毫毛软,含水量大,适合国画。
墨,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胶等,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在绘画中还有宿墨,宿墨是隔夜的墨,有画者本人特意留下来的宿墨,也有买得宿墨。这主要是用于山水画中。
纸,有四川产的宣纸,也有湖南、安徽等地产的宣纸,都是很好的用纸。当然按照不同的绘画手法来看,宣纸当中的生宣是用来写意绘画的,熟宣是用在工笔画中的。
砚,前面提到了,是用来盛墨的。是被人们经常说起的国画的最基本的用具和材料,具体说来:
笔,分羊毫和狼毫,当然还有鸡毛,兔毛等材质做的毛笔,但是羊毫和狼毫是最常用的,在国画中最常用的是羊毫,羊毫毛软,含水量大,适合国画。
墨,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胶等,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在绘画中还有宿墨,宿墨是隔夜的墨,有画者本人特意留下来的宿墨,也有买得宿墨。这主要是用于山水画中。
纸,有四川产的宣纸,也有湖南、安徽等地产的宣纸,都是很好的用纸。当然按照不同的绘画手法来看,宣纸当中的生宣是用来写意绘画的,熟宣是用在工笔画中的。
砚,前面提到了,是用来盛墨的。画和西方各国的在表现形式上是各有特点的,这和作画的物质基础,就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画用的工具和材料吧。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主要是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中国画的分类1.从内容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2.从画法分为:工笔画/写意画
3.从装裱形式分为:中堂/横卷/册页/扇面等.中国画的构图根据绘画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将所要表现的物象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和布置,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的过程,叫做构图。在中国画中也叫“章法”、“布局”。
无论人物、山水、花鸟画创作,立意之后首先考虑的就是构图布局的问题,可以说构图章法是否切题,是创作成败的关键。
一、宾主。凡独幅的主题性绘画,必然有主体形象。在构图中分清宾主,突出主体,这是考虑构图的首要因素。例如,宋代屈鼎的《夏山图》卷,画面山峦“主宾”分明。 二、呼应。画面上,宾主之间要有呼应,物象之间要相互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 2.呼应.人物画中,主题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在情节上、神态上要有默契的呼应。例,宋代李唐的《采薇图》中,伯夷、叔齐兄弟间的神情呼应极为默契。 三、虚实。所谓虚实,指画面中物象的疏密、聚散、浓淡、远近等因素的对比关系。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虚实相生。例如在山水画中,山石树木等物象为“实”,天空云水为“虚”。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中,近景山石树木之“实”与远处江面船只之“虚”形成强烈的对比。 四、取舍。与虚实相联系,取舍剪裁也是构图时应注意的重要因素。为表现主题,在考虑画面布局时,必然要对所描绘的物象进行选择和提炼,有所舍才能有所取。在构图布局时,处理好藏与露的关系。一幅描绘得面面俱到、一览无余的画面,是很难产生艺术感染力的。
例如,明代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中,画面中采用取舍法,以大块空白突出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心境,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画的诗书画印对于传统中国画来说,把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以后,更使得中国画的这种绘画形式有了更加完整、更加完美的民族特色。诗、书、画、印的结合,它既产生了丰富的画面内容,又能扩大画面的境界,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这在西洋绘画中是没有的,这是中国画的一个特点,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
中国画的美是源于中国文化意识形态,而美是一种发展的文化共识,中国画将永远不断地发展。
书画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成为高雅的装饰,这是人们对书画的文化共识,由此可见,个人的审美包含在美的文化共识中。衡量中国画的美也是美的文化共识。
俗话说,书画养性,书画的美也影响了人们的性情。中国画无不传递着画者的心境,这正是人们追求完美的愿望体现。因此,中国画美的本质也可以说是,人们文化共识引导下对未来的追求。王维的诗与画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与孟浩然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用到绘画上,是在山水画得到迅速发展的五代和宋元,从侧重客观物象的描摩到转向注重主观精神的表现.中国画的艺术语言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很丰富,通过点/线/面/色彩等形式和各种表现手法来实现其效果.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