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课件+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课件+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8-21 10:44:06

文档简介

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欣赏中国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情感目标:了解中国画的成就及其有关画家,培养珍重、热爱传统绘画的感情。
2学情分析
一片山水就是一片心灵的境界,一朵水仙也映照出画家的灵魂。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蕴藉着深厚的文化内含,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精神和艺术特色,堪称东方艺术神韵的代表。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多元文化并存的现代社会,让学生体验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深刻内海,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中获取营养,增强学生自豪感,是艺术教育的目的之一。
3重点难点
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特点以及作品所蕴含与表达的意蕴。
把枯燥的理论讲活,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动的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语言。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什么是中国画?
中国画起源古侯子墓帛画(西汉)代,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赏析探究
(一)形神兼备和气韵生动。
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六朝山水画家宗炳,对着山水画弹琴,"欲令众山皆响",这说明山水画里有音乐的韵律.
展示:《禽兔图》
为了达到"气韵生动",达到对象的核心的真实,画家要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这就是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和"形神兼备"的理论.顾恺之《〈洛神赋〉图》没有采用对曹植《洛神赋》图解式的描绘,而是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想象和理想.21·世纪*教育网
展示:《〈洛神赋〉图》
探究讨论:讲一下你对《洛神赋》图的感悟?(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指导归纳: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提出"以形写神"的人,对中国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画面充满浪漫色彩:天上是风神屏翳在"收风",水面是水神川后在"静波",水中文鱼戏水,空中水禽飞翔.洛神云髻高耸,衣袂飘飘,手执羽扇,凌波而行.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潺潺,青松黄菊,垂柳芙蓉,构成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www-2-1-cnjy-com
(二)骨法用笔
从顾恺之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线条的魅力,流畅优美而有韵律感,劲健有力而又连绵回环.而这特殊的魅力,是由中国画的工具――笔墨形成的.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点.笔有笔力.卫夫人说:"点如坠石",即一个点要凝聚了过去的运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艺术家内心的表现,而是既有力,又秀气.这就叫做"骨"."骨"就是笔墨落纸有力,突出,从内部发挥一种力量,"骨"的表现要依赖于"用笔".为什么"用笔"这么要紧这要考虑到中国画的"笔"的特点.毛笔有笔锋,有弹性.一笔下去,墨在纸上可以呈现出轻重浓淡的种种变化.展示:《四梅花图卷》
提问:宋《四梅花图卷》是如何体现骨法用笔的?(集体讨论,代表回答)
老师指导归纳:《四梅花图卷》,观画人则不由胃然长叹。
(三)写心立意和以大观小
中国画不注重从固定角度刻画空间幻景和透视法.由于中国陆地广大深远,苍苍茫茫,中国人多喜欢登高望远。从高处把握全面.这就形成中国山水画中"以大观小"的特点."写心立意"就是通过表现客观世界实现自我精神的抒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展示:王蒙《青卞隐居图》
赏析与探究:共同赏析王蒙《青卞隐居图》是如何"写心立意和以大观小"的?
共同讨论:首先,此画是平远与高远的位置所做,它将坡岸、林木、青山尽收卷中.望之有沉郁苍秀之感。全图构图饱满,溪水、奔泉、飞瀑的合理安排使画卷于稠密中见灵通。细心的同学可能以发现这是因为画家以山岭为主线,将整座山复杂变化的动势统一起来,这种龙脉扭曲的动势也就成了全画气韵的所在。www.21-cn-jy.com
(四)随类赋彩与色不碍墨
色彩是绘画表现的主要艺术语言之一。谢赫六法的“第四法”是“随类赋彩”,这里所说的“类”,既指对象本质的固有色彩,也有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含义。画家习惯外观天地,内察心理。而后将造化之外物归成其类,因类相取象赋色,糅合一切色相之质,使其成为审美心理中的艺术语言而加以表现。 明清以后在中国画色彩使用上,便开始提出“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要求,着力追求色墨和谐与色墨交融的效果。 欣赏解析作品:《簪花仕女图》、《桃源仙境图》21*cnjy*com
(五)中国画的意境和章法
1、什么是"意境"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21教育网
展示: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赏析与探究:老师指点,学生集体讨论,后汇报想法。画家以蛙声立意,以数尾蝌蚪取象,绘声绘色地成功表现出原诗句的清新意境。省略周围景象,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具有一种浩渺悠远,气象无穷的意境。21cnjy.com
通过视听参照,学生们闭眼联想,然后互相交谈,感悟中国画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评价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2-1-c-n-j-y
2、中国画的章法之美
中国画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一门综合艺术,在不同的形式中合理安排表现的物象叫做章法,每幅画面上有主次、疏密、节奏、变化,并加以留白,有笔墨处为实,无笔墨处为虚,可以是天、地、云、水、烟、气、雪等,给观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中国画上的题款与印章是画面构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款”是指作者的署名,而“题”是指与绘画相关的文字、诗词等,大段题字的款识叫“长款”,仅题作者名姓的叫“穷款”,仅题姓名和年代、地点称之为“单款”或“下款”,另题馈赠者名姓、原因的叫“上款”,上下两款合称为“双款”,两款以上者称之为“多款”。在缘刻艺术上,作者将感悟到的自然美以内的形式规律施之于印章中,将汉字书法的美与刀法表现的美、章法的美以及金石印材的质地特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形成为篆刻的美。每种题款都要达到画面协调统一、不但形式上统一,还包括气质风格上的统一。赵之谦的画以篆隶用笔,款识又多用篆隶字体,就能取得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而徐谓的水墨作品淋漓尽致,配以狂放的草书更是妙不可言。【来源:21cnj*y.co*m】
展示:《寒江独钓图》
赏析:这幅画作者以严谨的铁线描,画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画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反而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而且还觉得空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是空疏寂静,还是萧条淡泊,真令人思之不尽。这种诗—般耐人寻味的境界,是画家的心灵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在艺术上则是利用虚实结合而产生的结果。【出处:21教育名师】
(六)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结合表现形式
一幅绘制精美的工笔牡丹画作中如能配上意境深远的优美诗句则能更加完整的表达画面的气氛,也使得画面的文人气息增强许多。这里摘录了一些前人吟咏牡丹的优美诗词,供广大初学者题款时借鉴。【版权所有:21教育】
欣赏感受诗画作品:潘天寿《秋山目雁图》、《墨竹图轴》、齐白石《不倒翁》
活动3【作业】课堂小结及作业
课堂小节:
1、通过视听参照,学生们闭眼联想,然后互相交谈,感悟中国画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评价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21·cn·jy·com
2、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书,画,房,园,林,服饰,家具,小到"核舟记"之精微,细到纸张般景德镇薄胎瓷碗,久远到敦煌经卷上的唐墨的光泽,幽静到杭州杨公堤畔刘庄竹林中的读书楼,一切都充满着神秘与含蓄之美.几千年来古人留下来的文化,使中国人有深刻的悟性,有独特的表达,看问题有特别的视角,思考问题时,有不同于西人的简约.中国人有东方的人文精神,有自己的艺术抽象,有自己的文明源流。2·1·c·n·j·y
作业思考题:
1、哪些古代和现代中国画作品能够体现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2、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是否符合艺术创作的要求
课件20张PPT。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1课时什么是中国画? 中国画起源古侯子墓帛画(西汉)
代,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一)?形神兼备和气韵生动?。 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六朝山水画家宗炳,对着山水画弹琴,"欲令众山皆响",这说明山水画里有音乐的韵律.?《禽兔图》 为了达到"气韵生动",达到对象的核心的真实,画家要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这就是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和"形神兼备"的理论 顾恺之〈洛神赋〉图没有采用对曹植《洛神赋》图解式的描绘,而是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想象和理想.? 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提出"以形写神"的人,对中国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画面充满浪漫色彩:天上是风神屏翳在"收风",水面是水神川后在"静波",水中文鱼戏水,空中水禽飞翔.洛神云髻高耸,衣袂飘飘,手执羽扇,凌波而行.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潺潺,青松黄菊,垂柳芙蓉,构成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二)?骨法用笔? 从顾恺之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线条的魅力,流畅优美而有韵律感,劲健有力而又连绵回环.而这特殊的魅力,是由中国画的工具――笔墨形成的.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点.笔有笔力.卫夫人说:"点如坠石",即一个点要凝聚了过去的运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艺术家内心的表现,而是既有力,又秀气.这就叫做"骨"."骨"就是笔墨落纸有力,突出,从内部发挥一种力量,"骨"的表现要依赖于"用笔".为什么"用笔"这么要紧?这要考虑到中国画的"笔"的特点.毛笔有笔锋,有弹性.一笔下去,墨在纸上可以呈现出轻重浓淡的种种变化.????? 《四梅花图卷》是如何体现骨法用笔的??(集体讨论,代表回答)? 此卷作于画家69岁,是应友人范端伯之请而画,一共四段,分别为:未开、欲开、盛开、将残,描绘梅花从含苞到初绽、怒放、最后凋零的全过程。枝干皴擦用飞白法,花朵兼以双勾和没骨结合,用笔圆润。全卷纯用水墨,不施任何色彩,但注意了浓、淡、干、湿、焦的变化,画面给人以斑斓之感。 (三)?写心立意和以大观小中国画不注重从固定角度刻画空间幻景和透视法.由于中国陆地广大深远,苍苍茫茫,中国人多喜欢登高望远。从高处把握全面.这就形成中国山水画中"以大观小"的特点."写心立意"就是通过表现客观世界实现自我精神的抒发.?赏析与探究:共同赏析王蒙《青卞隐居图》是如何"写心立意和以大观小"的? 首先,此画是平远与高远的位置所做,它将坡岸、林木、青山尽收卷中.望之有沉郁苍秀之感。全图构图饱满,溪水、奔泉、飞瀑的合理安排使画卷于稠密中见灵通。细心的同学可能以发现这是因为画家以山岭为主线,将整座山复杂变化的动势统一起来,这种龙脉扭曲的动势也就成了全画气韵的所在。?(四)随类赋彩与色不碍墨色彩是绘画表现的主要艺术语言之一。谢赫六法的“第四法”是“随类赋彩”,这里所说的“类”,既指对象本质的固有色彩,也有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含义。画家习惯外观天地,内察心理。而后将造化之外物归成其类,因类相取象赋色,糅合一切色相之质,使其成为审美心理中的艺术语言而加以表现。
明清以后在中国画色彩使用上,便开始提出“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要求,着力追求色墨和谐与色墨交融的效果。《簪花仕女图》,唐代画家周昉绘,绢本设色(手卷),重彩,纵46厘米 横180厘米。用笔朴实,气韵古雅,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画中描写几位衣着艳丽的最新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向人们展示了这几位仕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园中,以白鹤、蝴蝶取乐的闲适生活。"虽然她们逗犬、拈花、戏鹤、扑蝶,侍女持扇相从,看上去悠闲自得,但是透过外表神情,可以发现她们的精神生活却不无寂寞空虚之感。? 簪花仕女图 原图 ??仇英的青绿山水以“院体”笔法取“气”,以文人画墨法取“韵”,以青绿着色取“丽”。在他的画中多以细劲的“院体”笔法勾皴,强调用笔的骨力,并以文人画追求墨韵的擦染方法,把山的阴阳向背交待清楚。着青绿色时,以不伤墨色为主旨,尽量保留水墨气韵,有一种清雅之气。仇英的山水画,不仅有精工妍丽的“大青绿”,如这幅《桃源仙境图》,有沉着文雅的兼工带写式“小青绿”,如《桃村草堂图》,也有清逸潇洒的“水墨写意”,如《柳下眠琴图》。而且,仇英追求的是文人雅士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在仇英的画中,大多都有隐于山林的逸士潇散其间,表现文人休闲生活的主题,诸如读书、弹琴、赏泉、论画等,整个山水都围绕着人物来营造意境,人物在他的画中是整体画面的中心。 《桃源仙境图》
(五)中国画的意境和章法?1、什么是"意境"??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 画家以蛙声立意,以数尾蝌蚪取象,绘声绘色地成功表现出原诗句的清新意境。省略周围景象,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具有一种浩渺悠远,气象无穷的意境。 齐白石? 《蛙声十里出山泉》2、中国画的章法之美 中国画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一门综合艺术,在不同的形式中合理安排表现的物象叫做章法,每幅画面上有主次、疏密、节奏、变化,并加以留白,有笔墨处为实,无笔墨处为虚,可以是天、地、云、水、烟、气、雪等,给观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中国画上
的题款与印章是画面构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款”是指作者的署名,而“题”是指与绘画相关的文字、诗词等,大段题字的款识叫“长款”,仅题作者名姓的叫“穷款”,仅题姓名和年代、地点称之为“单款”或“下款”,另题馈赠者名姓、原因的叫“上款”,上下两款合称为“双款”,两款以上者称之为“多款”。在缘刻艺术上,作者将感悟到的自然美以内的形式规律施之于印章中,将汉字书法的美与刀法表现的美、章法的美以及金石印材的质地特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形成为篆刻的美。每种题款都要达到画面协调统一、不但形式上统一,还包括气质风格上的统一。赵之谦的画以篆隶用笔,款识又多用篆隶字体,就能取得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而徐谓的水墨作品淋漓尽致,配以狂放的草书更是妙不可言。
这幅画作者以严谨的铁线描,画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画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反而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而且还觉得空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是空疏寂静,还是萧条淡泊,真令人思之不尽。这种诗—般耐人寻味的境界,是画家的心灵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在艺术上则是利用虚实结合而产生的结果。 《寒江独钓图》(六)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结合表现形式一幅绘制精美的工笔牡丹画作中如能配上意境深远的优美诗句则能更加完整的表达画面的气氛,也使得画面的文人气息增强许多。这里摘录了一些前人吟咏牡丹的优美诗词,供广大初学者题款时借鉴。潘天寿《秋山目雁图》《墨竹图轴》齐白石《不倒翁》欣赏作品四、课堂小节: 1、通过视听参照,学生们闭眼联想,然后互相交谈,感悟中国画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评价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2、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书,画,房,园,林,服饰,家具,小到"核舟记"之精微,细到纸张般景德镇薄胎瓷碗,久远到敦煌经卷上的唐墨的光泽,幽静到杭州杨公堤畔刘庄竹林中的读书楼,一切都充满着神秘与含蓄之美.几千年来古人留下来的文化,使中国人有深刻的悟性,有独特的表达,看问题有特别的视角,思考问题时,有不同于西人的简约.中国人有东方的人文精神,有自己的艺术抽象,有自己的文明源流。五、作业思考题: 哪些古代和现代中国画作品能够体现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是否符合艺术创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