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意境与章法
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1.对中国画的意境和章法进行分析和解释,比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画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艺术成就,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
2.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培养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把学生学习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活动凸显出来,更多地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赏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和学习的兴趣。根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法,以实物图片为线索,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采用欣赏、启发、分组讨论、提问与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运用所学的鉴赏知识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行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
画》第二课《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第五部分内容“中国画的意境与章法”设计构思的。中国画源远流长,蕴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精神和艺术特色,堪称东方艺术神韵的代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教材内容知识点较多,分为三节课来讲,本节是第二讲“中国画的意境与章法”部分,着力于使学生体会中国画艺术的意境之美,以及章法的合理运用。让学生在体验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深刻内涵中增强民族自豪感,陶冶性情,热爱祖国,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学情分析】学生已在上节的美术欣赏课中学习了中国画的相关艺术语言,对于中国画的独特艺术语言已有了一些认识,对中国画的欣赏和分析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难度较大的意境的体会和章法的运用,还需教师的正确引导,使之能够从多个角度感受和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绘画,提升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开启其学习美术专业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分析中国画作品,理解中国画中意境的表达及章法的运用。欣赏中国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情感目标:学生能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激发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中国画意境和章法的概念涵义的感悟。画家如何借景抒情创设意境的。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运用学过
的各种知识体会中国画作品的意境之美。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
比较法
启发与讨论法
归纳总结法
学法:欣赏法
分析讨论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媒体】
黑板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行为(方法和手段)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观看社会主义价值观视频,以做选择题的形式回顾上节课内容: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绘画艺术语言。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趣味引入
讲授新课
概念讲述:中国画的意境是一种借助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所营造出的情景交融,境与意会,意味隽永深长的艺术境界。其“意”,其“境”各有涵义。章法是指画面构图构思,或叫经营位置的方法或法则。中国画非常讲究“虚实”“疏密”“开合”“呼应”等具体章法的运用,既有形式美感,又传情达意。意境的营造和章法的运用相辅相成。
对相关
概念有所了解。为下面的分析理解做准备
请同学们听古琴作品《高山流水》,欣赏几幅优秀的山水画作。播放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中国画作品。。描述画面内容,分析画中“开合”“呼应”章法的运用,体会画作清明、高远、宁静、幽深的意境。师生共同归纳出意境中的“意”是人的思想和情感。
听琴赏画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故事。
由此启发学生思考中国传统艺术带来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体验传统艺术的意境之美,归纳总结意境之“意”。
二、1.展示柳宗元的诗《江雪》2.
请一同学朗读,其它同学在心中描绘诗中所写景象。接着展示一幅画,问这幅画符合你们心中所想的画面吗?然后展示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提问:看这幅画,是否符合你心中所想之景象?3.请同学们描述马远画作内容。如果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这幅画的话,哪个字最合适。从中可以看出“寒江独钓”,马远钟情的定是这个“独”字。这幅画与江雪意境相合,却并没有画尽诗中所写,那么作者为什么这么表现呢 (根据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启发引导。)讲述章法中“虚实”“疏密”,并以“计白当黑”的手法来表现。归纳总结:意境中的“境”,或者说象,是由画中实象而引发的画外之虚象,乃是“象外之象”。
讲《江雪》的创作背景及诗的内涵。朗读《江雪》。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讲述资料:马远的生平及绘画风格。描述画中内容。讨论分析画作。
为下面分析《寒江独钓图》做准备通过对两幅画作的比较和疑问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一步步的来分析画作意境。归纳“境”的涵义。
三、1.展示东西方两位艺术大师,请学生猜是谁?这两个人大家都认识吗?有的认识齐白石,由于齐白石很有名,大部分同学都知道,简单介绍其生平。那么另一位是谁呢?看一看下面这段视频,看能不能猜出他是谁?播放视频。2.展示齐白石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讲述画作的创作背景。面对画作结合对“意”与“境”的理解,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讨论鉴赏画作意境。总结:《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一幅重要作品。仅这幅画的创作就非同一般。它是一个文学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和一个书画家在艺术领域对高层次艺术理论的共同探讨。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当年老舍先生看到齐白石的画,也高兴得拍案叫绝。白石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观看视频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画作意境的表达。
巧设疑团,活跃气氛,引发学生关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运用所学的鉴赏知识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课堂小结
中国几千年来留下来的文化,使中国人有深刻的悟性,独特的表达,有自己的艺术抽象,有自己的文明源流,委婉优雅和谐并存。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能喜欢中国画,喜欢我们的传统艺术。
课后作业
1.学生自选一幅喜欢的中国画作品,用小论文的形式评述这幅画的意境2.给一幅国画作品配上一首贴合其意境的古诗。
根据个人情况任选其一完成
是课后作业,也是下节课所讲内容的辅助资料。
板书设计:
中国画的独特艺术语言——意境与章法意:思想
情感境:象外之象
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