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明确花鸟画特别是工笔花鸟画的特征,了解花鸟画的绘画过程,使学生通过白描花卉画的练习,初步掌握线描的技巧,学习用线描的轻重,力度,起笔收笔,掌握一定的用笔技巧。并通过线描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感情。
2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高一(12)班,学生都是刚刚接触美术鉴赏,并且对于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基本不懂。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相互之间能够探讨交流,学习气氛较好,对美术鉴赏课有浓厚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工笔画鸟画运笔行线的方向、速度和力度,通过白描花鸟的体验,增进对中国画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难点:
白描花卉
线描的方法、技巧
。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荷花实物图和作品〈出水芙蓉图〉,古筝音乐,让学生进入到一个古典,典雅的情境中去。
活动2【讲授】新科讲授
二
、新课讲授:
1
中国画的分类
通过看图,设问,师生互动,来完成本环节,让学生能够基本辨识出山水,人物,花鸟,以及工笔与写意画的区别。
中国画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科目。是从绘画题材来进行分类的。除了以人物,山川景物为题材以外,一切题材都归入花鸟画的范围。包括花卉,鸟雀,走兽,蔬菜水果,草虫,鱼类等一切动植物题材的作品。
2
花鸟画简介
缩小教学范围,确立本课的中心,向学生介绍花鸟画的由来以及艺术特征。
隋唐时期,人物画达到顶峰,
与此同时,
唐代经济繁荣,统治者生活奢侈豪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间出现不少花鸟画高手,如画鹤的薛稷,画马专家曹霸、韩干,还有如韦偃画龙,戴嵩画牛)等
,画家们越来越倾向于描绘花鸟,花鸟画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绘画科目。
从隋唐五代到北宋中时期,花鸟画均以工笔为主,描绘细腻生动,色彩艳丽,描绘对象广泛,写实性极强,注重对象的“真实性”,成为花鸟画的主流。北宋中期以后,徐派画风开始发扬光大,工笔花鸟开始衰落,以水墨梅竹为标志的人文画风形成,成为了写意花鸟画风正式形成的标志。元代,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发展文人画的良好土壤,所以水墨梅竹风行一时,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更是将花鸟画推向写意的航道。同时,墨法已备,艺术技巧也达到了足以适应这种表现的要求。明代以徐渭为代表的生宣水墨花鸟的出现是中国写意画真正确立的标志。
到清代,写意花鸟画得到大发展,达到成熟阶段,题材和形式都得到极大的发展。
教学方法:通过作品对比,教师介绍,学生分析,来了解花鸟画中工笔和写意的区别。
活动3【活动】绘画探索
绘画探索: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步骤与绘画技巧
以一副作品为例,通过图片直观地向学生揭示工笔画的绘制过程。并进入到本课的重点。
重点之一:构图时的归纳与取舍非常重要,画画并非将对象完全照搬到纸上,而是要进行艺术处理,把最能表达对象特征的部分画出来。“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活动4【导入】讲授新课
讲解“白描”的含义:
就是用墨线勾描形象,不设颜色,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之一种。②教师示范白描的基本运笔,通过线条的方向,快慢,顿挫,提按等方法,通过投影仪在纸上描绘出芍药花的花朵,叶片,茎等部分。先画花朵,再画枝干和叶。
活动5【练习】绘画实践
学生动手临“芍药”作品,播放古典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6【活动】评价与奖励
根据学生所画情况,每小组推选一幅优秀作品,由学生对于选送作品进行课堂点评,教师补充,并请学生评选出一二三等,再由学生自己抽奖,放松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积极性。
活动7【作业】小结
教师点评这节课,布置学生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