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教学设计 (1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课 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教学设计 (1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8-21 11:1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课
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习中国画的笔墨语言。
2、对花鸟画的诗情画意、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3、进行简单的花鸟画表现尝试。
4、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2学情分析
1、作为教学对象已经初步掌握了笔墨的基本技能,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2、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花鸟画特殊表现物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题引入
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国宝。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高雅的艺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高不可攀。生活中的花鸟虫鱼,瓜果蔬菜都可入画,同样的笔墨在不同人的手里,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以此来抒情达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这节课我们就走入诗情画意的中国花鸟画的世界,感受它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情趣。(板书课题:中国画笔墨的情趣)
活动2【活动】提问
何谓"情趣"
笔墨作为中国画表现形式的核心,以其独特的语言成为中国绘画美学精神的重要内容,直至当代,笔墨的形式表现在绘画的语境中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中国画讲求"笔墨情趣"。情趣,即中国画的主观情感与内在修养。笔墨情趣,即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内在修养通过笔墨在画纸上的体现。
中国人的心灵高远,视野恢弘,节奏舒缓,满足自我精神的调节,力图把握冥冥之中的超妙神韵。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影响下,中国画就形成以"通天人之际"为最高主旨,以人、自然、神灵三者的相融相合为其表现特征。
活动3【练习】游戏
老师出示诗句,同学们来猜这是描写什么植物的。
1、“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竹子)
2、“只留清气满乾坤”“凌寒独自开”。(梅花)
3、“犹有晚节香”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
4、“不有君子心,飘拂同芳草”
。(兰花)
师:同学们很聪明,都能找出相应的植物,诗人们根据这些植物的自然特征给它们赋予了相应的品格,梅花凌寒而开,兰花香而不艳,竹子四季常青,菊花傲霜吐香。
活动4【讲授】知识扩展
十大传统名花:
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茶花、荷花、桂花、水仙
岁寒三友:
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
香草四雅:
兰花、菊花、水仙、菖蒲
园林三宝:
树中银杏、
花中牡丹、草中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