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教学设计 (1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课 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教学设计 (1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8-21 11:1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课
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2、让学生尝试中国画的笔法、墨法。
3、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品格,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养。
2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学生以前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基础上学习寓意深远的写意花鸟画,花鸟画托物寄兴,多含寓意,选取荷花作为临摹内容,着重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用笔用墨的方法,体现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3重点难点
中国画的笔法、墨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同学们,我们以前了解了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现在我们先欣赏几幅国画作品。大家想不想亲手画一幅中国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活动2【讲授】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必要的物质准备——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投影】
【实物演示】
毛笔
书画用毛笔种类繁多,笔有大有小,笔锋有长有短,笔锋毫料颜色也有不同。最常用的制笔毫料为羊毫﹙山羊毫、白色﹚,狼毫﹙黄鼠狼尾毫、赭黄色﹚。硬毫笔如狼毫笔,多用于勾线;软毫笔如羊毫笔,多用于铺墨染色,亦可用于勾线;两种毫料加在一起制成的笔,称兼毫笔,勾线铺染皆可。古人讲:笔有四要:即圆、健、齐、尖。

墨锭有松烟墨和油烟墨之分,不过现在画家多用书画墨汁来作画。

纸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时作画除了绢以外,主要用宣纸,宣纸因薄厚不同分为单宣和夹宣等;因纸的大小分为三尺、四尺、六尺、八尺、丈二匹等。生宣纸洇墨,适宜作写意画;用胶矾液制作过的宣纸,不洇墨,称熟宣,适宜作工笔画。

用以研墨的器具,多为石质,亦有陶泥、瓷质者。产于广东肇庆的端砚最负盛名。
颜料
传统中国画颜料分矿物质﹙石青、石绿等﹚和植物质﹙花青、藤黄等﹚颜料。现在作画多用制好的“中国画颜料”。
【过渡语】工具材料齐备了以后,要想画成一幅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用笔用墨的方法,下面来学习写意花鸟画的用笔用墨方法。
写意花鸟画的用笔用墨。
【投影】
﹙一﹚用笔:
传统中国画讲究用笔用墨,用笔分中锋、侧锋。中锋用笔,笔管与纸垂直,勾出的线条柔韧有力。侧锋用笔,笔管倾斜,能画出大片的墨迹,墨色变化丰富。运笔讲究顿挫变化、轻重缓急,这样,画家所表达的情感强弱、激昂压抑一一跃于之上。
【活动一】学生进行中锋、侧锋笔法的练习。
﹙二﹚用墨:
用墨的方法,首先是蘸墨,把笔在清水中蘸湿,笔尖蘸浓墨,
在色碟中调试,使笔中的墨色自笔尖到笔肚由浓渐淡,这样画下去,
一笔之中就会出现浓淡变化。中国画历来以墨为主,色为辅,古人有
墨分五色之说,指一笔画出要有从浓到淡的多种墨色变化,还有“五
墨”则是讲整体的墨色变化,五墨将墨分为焦、浓、重、淡、清。
用墨分积墨、泼墨、破墨等方法。
积墨法:一幅画需要多遍画成,如山水的勾、皴、点、染,积
墨法可使画面层次丰富。
泼墨法:用大笔饱蘸墨水,铺写到纸上,如泼出状,如画写意
荷叶多用此法。方法是大笔饱蘸水份,笔尖蘸浓墨,稍做调和,然后笔尖蘸浓墨。
破墨法:是指第一遍墨色画到纸上,趁墨色未干时,再在墨色
上勾画,用洇的效果表现出意想不到的美感。由浓泼淡和淡泼浓之分。
【活动二】做泼墨和破墨练习
【实践与体验】
以荷花为例进行临摹练习
【投影】荷花,生于池泽中,花为复瓣,以粉红白为多,娇艳而无俗
态,翠叶如盖,婷婷玉立,迎风带露,给人以潇洒圣洁的感受,古人
更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象征君子的品格,把
自然美与人格美结合起来,赋予它特有的美学涵义。
【讲解】
﹙一﹚莲蓬的写生
花瓣成勺型,环生于莲蓬根部的莲梗上,花蕊长寸许,密集于
莲蓬周围。
﹙二﹚荷花的写生
花每朵十余瓣不等,注意花瓣的向心性。
﹙三﹚荷叶的写生
荷叶基本形似倒翻的阳伞,边缘多曲折,注意叶筋的向心性。
【教师示范】示范荷花的作画过程
步骤一:中锋勾花
步骤二:侧锋泼墨法画荷叶
步骤三:染花勾花蕊
【活动三】学生进行临摹练习
【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写意画的用笔用墨方法,并进行了作品的临摹练习,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希望大家课余多加练习。
【作业】临摹《映日》
课堂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重点演示了笔法和墨法,并进行了知识的补充,这比较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但毕竟时间有限,如果能让学生们通过课下阅读、查阅视频资料等形式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及荷花特征,课堂上对教师的讲解就会理解更好。
2、本节学习内容和时间没有能够合理安排好,整堂课讲授知识和示范时间有点长,学生练习时间留的少了些,最好是精讲多练。
3、从新课改精神这一部分说,师生互动较少,学生没有占整个课堂的主导部分,以后应该适当的减少教师的讲述,注意师生互动。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美术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