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教学设计 (8)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课 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教学设计 (8)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8-21 11:1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课
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教学设计
1新设计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写意花鸟画的由来和发展过程,其常见题材、内容,代表画家及作品。并且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感受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画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
2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写意花鸟画的由来和发展过程,其常见题材、内容,代表画家及作品。并且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感受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画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
3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评述、分析的能力。但这节课以老师的引导为主,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和兴趣。
4重点难点
花鸟画课堂实践,让学生能基本掌握笔墨的使用,学会表现简单花鸟画。
5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摄影作品《牡丹》,吸引学生眼球。提问,如果以此题材画一幅画,会是怎样的效果。展示三幅不同技法表现的牡丹作品,让学生鉴别属于哪种绘画,说说其表现技法和艺术特点,教师补充,重点介绍写意花鸟画的技法、特色,以此引出本课内容。
二、写意花鸟画的发展简介
隋唐时期,花鸟画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绘画科目,从隋唐五代到北宋中时期,花鸟画均以工笔为主,描绘细腻生动,色彩艳丽,描绘对象广泛,写实性极强,注重对象的“真实性”。北宋中期以后,工笔花鸟开始衰落,以水墨梅竹为标志的文人画风形成。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寓意抒情。明代以徐渭为代表的生宣水墨花鸟的出现是中国写意花鸟画风真正确立的标志。
到清代,写意花鸟画得到大发展出现了朱耷,石涛,扬州八怪尤其是郑板桥,吴昌硕,达到成熟阶段,近代有齐白石,潘天寿等画家。题材和形式都得到极大的发展。
三、花鸟画常见题材
梅、兰、竹、菊,荷,松,鱼虾,禽类(鹰,鹤,鸽子,麻雀,鸡)
为什么画家钟爱这些题材呢 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何渊源 (结合作品理解)
学生作答……
教师归纳: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松—长青树,喻长寿。梅—--象征傲骨。兰---古人指君子品格。竹---比喻刚直不阿、正直、不屈眉折腰。菊---清雅,隐士,不问世俗。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洁净。这些都是形容人品中的高风亮节,都是好的品格,十分符合文人对道德的追求,所以画家会画这些被人们赋予特殊意义的花鸟。
四、重点作品赏析和画家简介
1、郑板桥:扬州八怪代表
作品欣赏:《竹石图》《兰花图》
又名郑燮,江苏兴化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艺术名人。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主要代表,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举措,这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被贬官。之后,他靠卖画维持生活。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
作品欣赏:《竹石图》《兰竹图》
2、齐白石:国际和平荣誉奖,中国人民艺术家
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十几岁跟随叔祖父学过木匠,次年改学雕花木工,从民间画工入手,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作幕僚寓客,终于成了诗、书、印、画全人神品的千古伟人;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的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使中国画得到国际的重视;他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在他的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
作品欣赏:《他日相呼》《虾》《蛙声十里出山泉》
五、基本技法学习
用笔:中锋,侧锋握笔示范。
用墨:泼墨,破墨(浓破淡)。通过用墨来教学生调墨。
多媒体图片展示怎样画荷花和菊花
教师示范:画菊花
学生认真观看学习用笔用墨,如何表现。
六、课堂作业:学生尝试画喜欢的花鸟画,教师巡回指导。(播放古筝乐曲,营造情境氛围)
七、学生作品展示,点评。
学生相互点评,教师补充,肯定学生,适当指出存在的不足。
八、课后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练习画写意花鸟画;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和图片进行欣赏了解,更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传统和魅力,丰富自己的视野,提高艺术修养。
九、小结并下课
本节课共同学习了解了中国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作品,代表画家,并进行了花鸟画的实践练习,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和特有的人文气息通过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感受,对于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发扬,希望有兴趣的同学能够进一步加强学习,掌握更多的绘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