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倾向。2、能运用平行透视或者成角透视的原理,参考摄影图片绘制素描风景作品。3、能选择具有表现力的构图,绘制家乡的风景印象,体现对于家乡的感受。
2学情分析
本学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参与性很强。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逐渐显著,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加强,对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3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理解与绘制。
难点: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课题
一、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路》。
师问:1、看到这幅作品,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2、如果你是这件作品的作者,你画出这样的画面,是希望体现什么样的内心情感
教师归纳学生的体会,并加以补充、升华。
如果将原作转化成黑白画面,我们的内心感受可能会有一些不同,今天我们先抛开作品的色彩,集中精力来学习风景画没有色彩变化的朴素描绘,研究一下绘画风景画的基础知识。
活动2【讲授】了解风景中的基本透视现象
二、了解风景中的基本透视现象
展示与原作相关的两张结构示意图。
看看两张表现原作画面结构的简图,你觉得使画面产生前后空间的秘密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补充
如果将上图的斜线改为直线,你的感觉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补充。
小结:水平线的距离变化产生空间深远感。垂直线的距离变化产生空间深远感。
活动3【活动】探究学习风景画的平行透视规律
三、探究学习风景画的平行透视规律
1、展示《村道》原作图片。
看看这幅作品,如果是你生活在画面这样一种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会产生怎样的感情呢
请学生来谈感受,教师补充、升华。
2、展示立方体的平行透视示意图及其基本规律的文字。
今天我们通过一张立方体的透视变化示意图,来研究平行透视的规律。
教师简介平行透视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平行透视相关概念学习:视平线、消失点(心点)、消失线。
大家一起来研究,平行透视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规律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请学生上讲台,对照多媒体课件,指出《村道》中的视平线、消失点(心点)、消失线分别在哪里。
平行透视规律小结: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活动4【练习】探究学习风景画的成角透视规律
四、探究学习风景画的成角透视规律
1、展示立方体成角透视示意图及其基本规律的文字。
我们通过一张立方体的透视变化示意图,来研究成角透视的规律。
教师简介成角透视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成角透视相关概念学习: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消失线。
大家一起来研究,成角透视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规律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2、展示《马棚》原作图片。
请学生上讲台,对照多媒体课件,指出《马棚》画面的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消失线分别在哪里。
成角透视规律小结:左右消失、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活动5【练习】透视知识巩固小游戏
五、透视知识巩固小游戏
展示根据教材第4页“思考练习”的示意图片拓展的一组图片。
这是为什么
图中有四棵树,你用尺量一量就知道最左边的一棵与最右边的一棵大小相同,但是看起来最右边的树要大得多,这是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画面中的视觉现象。
活动6【测试】学生绘制风景透视结构图
六、采用线条形式,在多媒体课件上的一组风景摄影作品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进行临摹,重点体现画面中的透视关系。
活动7【作业】教学总结
七、教学总结
借助实物投影仪,教师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课堂练习作业,在给予积极评价的同时,与学生一起对其中出现的透视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教师回顾本要点,总结学生的学习表现,布置下节课的内容。